吳賢駒
切開復位鈦合金鋼板內固定法治療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
吳賢駒
目的 探討切開復位鈦合金鋼板內固定法治療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92例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 按照奇偶數(shù)字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46例。對照組患者采用骨圓針撬拔固定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切開復位鈦合金鋼板內固定法治療。比較兩組臨床效果。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臨床優(yōu)良率為89.13%(41/46),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74%(33/46),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Bohler’s角分別為(11.32±1.98)°和(21.65±3.71)°, 對照組分別為(10.80±1.97)°和(16.52±3.17)°, 兩組治療后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t=16.660、10.413, P<0.05), 且治療后觀察組遠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130, 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6.52%,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1.7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常規(guī)方法骨圓針撬拔固定法相比,切開復位鈦合金鋼板內固定法治療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臨床療效更加顯著, 安全性高。
跟骨骨折;切開復位鈦合金鋼板內固定法;骨圓針撬拔固定法
跟骨骨折是臨床骨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 此種骨折約為全部骨折的2%[1]。其中75%左右的患者均為關節(jié)內骨折, 致殘率高、治療效果不理想[2]。本研究選擇入住本院的92例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臨床對照的方法, 著重探討了切開復位鈦合金鋼板內固定法治療效果?,F(xiàn)作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入住本院的92例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 按照奇偶數(shù)字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46例。對照組中男29例, 女17例;年齡19~68歲, 平均年齡(45.02±10.11)歲;損傷機制:高處墜落致傷16例, 交通事故致傷22例, 其他原因致傷8例;骨折Sanders類型:ⅢAB型14例, ⅢAC型16例, Ⅳ型16例。觀察組中男30例, 女16例;年齡17~69歲, 平均年齡(45.52± 10.38)歲;損傷機制:高處墜落致傷15例, 交通事故致傷24例, 其他原因致傷7例;骨折Sanders類型:ⅢAB型12例,ⅢAC型17例, Ⅳ型1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骨圓針撬拔固定方法治療:選擇硬膜外麻醉, 在俯臥位透視作用下, 自跟腱附著位置縱向進針,屈膝以及屈踝等, 并將骨塊加以撬拔, 擠壓跟骨兩側, 將骨圓針與石膏靴一起對其加以固定, 時間為6周, 之后拆除石膏。
1.2.2 觀察組 采用切開復位鈦合金鋼板內固定法進行治療:采用與對照組相同的麻醉方案, 首先將皮膚與皮下組織加以切開, 將其切開深度至骨膜的位置, 掀起皮瓣, 將跟骨關節(jié)與距下關節(jié)面進行完全暴露。之后使得跟骨大小、距下關節(jié)、后關節(jié)面以及距下關節(jié)等部位得以完全恢復??墒褂脭?shù)根克氏針將復位的骨折塊加以固定。采用鈦合金制的鋼板對骨折處進行固定, 然后在傷口之中置入引流條進行引流。石膏固定時間為4周。
1.3 療效評價標準[3]①優(yōu):骨折部位完全愈合, 未出現(xiàn)各種骨骼畸形;②良:骨折基本愈合, 且未出現(xiàn)各種骨骼畸形;③中:骨折有一定程度的愈合, 發(fā)生輕微的畸形, 足部關節(jié)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礙;④差:患者骨折未愈合, 足部關節(jié)功能嚴重障礙且出現(xiàn)畸形癥狀。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優(yōu)良率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臨床優(yōu)良率為89.13%(41/46),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74%(33/46),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優(yōu)良率比較[n(%), %]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ohler’s角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Bohler’s角分別為(11.32±1.98)°和(21.65±3.71)°, 對照組分別為(10.80±1.97)°和(16.52±3.17)°, 兩組治療后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t=16.660、10.413, P<0.05), 且治療后觀察組遠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130, P<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6.52%,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1.74%,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
2.4 病例分析 18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 男, 53歲, 高處墜落致傷引起左跟骨骨折, 左跟骨骨折Sanders ⅢAB型術前側位X片與CT;術后2周側位與軸位X線片顯示骨折復位;術后半年側位X線片顯示骨折愈合狀況。見圖1。
圖1 左跟骨骨折患者不同時期圖片
Sanders Ⅲ及Ⅳ型跟骨骨折患者若接受非手術(保守)方法進行治療, 則不容易對關節(jié)面進行整復, 而且復位也不容易維持, 非常容易出現(xiàn)錯位的情況, 從而導致足跟寬度增大、關節(jié)面錯位以及高度丟失等, 改變了足部生物力學特征, 從而導致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如骨折愈合時間延遲、距下以及跟骨關節(jié)炎等不良反應[4-9]。骨折愈合之后, 患者下地行走則會出現(xiàn)疼痛癥狀, 無法久行久立以及參加劇烈的運動, 所以臨床治療效果無法令人滿意。
本研究主要對比分析了常規(guī)治療方法骨圓針撬拔固定法與切開復位鈦合金鋼板內固定法治療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臨床療效, 發(fā)現(xiàn)切開復位鈦合金鋼板內固定法具有如下優(yōu)點[10,11]:①術者可以在直視條件下, 盡可能對骨折加以復位, 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促使跟骨高度及寬度恢復;②鈦合金鋼板組織的相容性較好, 固定牢固程度較大, 能夠很好地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③由于固定程度較高, 患者可以早起進行功能性鍛煉, 從而顯著降低創(chuàng)傷性骨關節(jié)炎的臨床發(fā)病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優(yōu)良率、治療后Bohler’s角、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說明觀察組治療方式對患者優(yōu)良率、肢體恢復均有良好作用, 同時還可顯著減少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 與常規(guī)方法骨圓針撬拔固定法相比, 切開復位鈦合金鋼板內固定法治療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臨床療效更加顯著, 安全性高, 應加以推廣及應用。
[1] 張亞, 李健華, 余建文, 等.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跟骨骨折.臨床骨科雜志, 2015, 18(2):240-241.
[2] 張堅若, 沈是銘, 陳永堅, 等.植骨與非植骨治療跟骨骨折的療效比較.臨床骨科雜志, 2013, 16(1):73-75.
[3] 張藝.比較分析切開復位與撬拔復位治療跟骨骨折的臨床效果.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4, 35(13):1919-1920.
[4] 吳勇成.切開復位鈦合金鋼板內固定法治療 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臨床療效評價.河北醫(yī)學, 2014, 20(5):813-816.
[5] 熊浩, 劉偉, 林偉文, 等.撬撥和切開復位后植入物內固定治療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療效比較.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3, 17(26):4919-4925.
[6] 李燦楊, 吳征杰, 潘志雄.撬撥復位閉合穿針和切開復位鋼板固定治療跟骨骨折的臨床研究.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 2013, 21(2):18-20.
[7] 李少雄.切開復位鈦合金鋼板內固定法治療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臨床療效評價.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6, 14(29):159-160.
[8] 潘光輝, 李亞明, 劉江濤.鈦合金鋼板內固定治療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骨科, 2005, 29(3):185-186.
[9] 申琳, 辛景義, 闞世廉.解剖鋼板治療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療效分析.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1, 17(3):404-406.
[10] 陳志偉, 楊樂忠, 吳文特, 等.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SandersⅢ型及Ⅳ型跟骨骨折.中國骨傷, 2011, 24(8):641-644.
[11] 葉喜剛.解剖鋼板與克氏針固定治療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療效對比.中國基層醫(yī)藥, 2011, 18(8):1086-108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5.021
2017-01-13]
511340 廣州市增城新塘醫(yī)院骨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