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娜
(大連外國語大學 公共外語教研部,遼寧 大連 116044)
跨文化交際中道歉策略的中日對比研究
蘇 娜
(大連外國語大學 公共外語教研部,遼寧 大連 116044)
社會文化背景不同,道歉的表達方式也有所不同。文章以中日兩國電視劇中的對話材料為依據(jù),從社會言語學、語用學的角度出發(fā),把道歉策略分為“直接策略”和“間接策略”兩大類,并對策略類型的使用數(shù)量和組合方式進行具體數(shù)據(jù)分析,探求中日在道歉策略實施模式上的異同及其產生的原因,旨在為今后的跨文化交際提供一些參考。
道歉策略;中日對比;電視??;跨文化交際
道歉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語言現(xiàn)象,是人們?yōu)榱藦浹a自己的過失、維護相互的顏面、尋求理想交流效果的一種表達形式。隨著跨文化交際的不斷發(fā)展,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們在接觸時,難免產生各種誤解與摩擦。此時恰當?shù)牡狼副磉_可以維持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實現(xiàn)成功交際的目的。道歉策略是禮貌策略的一種,而文化背景、意識形態(tài)、社會規(guī)范等因素的不同,導致人們在道歉策略的選擇上有很大不同。
關于道歉策略,許多學者在中英、英日等文化對比方面進行過深入的研究,但國內關于日語道歉策略的論述并不多,尤其是中日道歉策略的對比研究更是罕見。本文將從語用論的角度,以具體數(shù)據(jù)為參數(shù),對比分析中日兩國在道歉策略使用上存在的相似點和不同點。
1.1 數(shù)據(jù)收集
本文把貼近現(xiàn)實生活、道歉表達居多的電視劇資料(日本電視劇《花嫁とパパ》《蛍の光》,中國電視劇《夢里花落知多少》《幸福在哪里》)作為本次研究的調查對象,并對劇中出現(xiàn)的道歉場景和會話資料進行整理統(tǒng)計,通過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討中日兩國間的差異。
1.2 分析方法
各國學者從不同角度對道歉策略進行過研究和分類。Blum-Kulka等提出了道歉的五大策略框架:一是明確的道歉表達方式;二是承擔責任;三是解釋說明;四是提供補償;五是承諾不再犯[1]。單文垠把日語的道歉策略歸納為核心策略和輔助策略,通過具體用例進行了概念上的解釋[2]。本文參照以上分類標準,結合調查中的數(shù)據(jù),作了重新劃分整理。為了從整體上明確中日之間道歉策略模式上的不同,把道歉策略類型分為直接策略和間接策略,并對兩大主策略所包含的次級策略類型作進一步的劃分,進行比較分析。
2.1 直接策略的對比
直接道歉策略,即向對方明確表達歉意,一般通過“すみません”、“對不起”等慣用的定型表達的方式來體現(xiàn)。本次電視劇中各種道歉語的出現(xiàn)次數(shù)是,日本共計281處,中國143處。根據(jù)熊取谷哲夫[3]及秦秀美[4]的具體分類標準,考察結果如表1。
表1 直接道歉策略的類型及使用狀況
首先,據(jù)統(tǒng)計,日劇的視聽時間合計為17.4小時,中國電視劇的時間為34小時,而道歉語出現(xiàn)的次數(shù)日本則接近中國的2倍。由此可見,日語道歉語的使用度比中國更加頻繁。
其次,中日兩國在“表達歉意情感”類的使用頻率都是最高的,日本合計占整體的84.69%,中國達到99.91%。但在“禮貌的寒暄”類上,兩國存在明顯的差異。日本“失禮する”類型的使用比率為11.03%,居于整體的第三位;而中國在此次收集的數(shù)據(jù)中則沒有體現(xiàn)。另外,“表示賠罪”、“請求諒解”、“承認帶來麻煩”的類型,在兩國都存在使用頻率較低的傾向。
再次,結合具體數(shù)據(jù)比較,發(fā)現(xiàn)日語道歉語不僅使用頻率高,而且每種道歉語在形式上極具豐富性和復雜性。如“すみません”類表達,根據(jù)說話人的年齡、性別、心情以及具體情況的不同,會有“すみませんでした”、“すみませんが”、“すいません”、“すいませんでした”、“すまない”、“すまなかった”、“すまないな”、“すまん”等多種變化。與之相比,漢語“對不起”也有“對不起了”、“對不起啊”等形式,但變化遠不及日語那樣多種多樣。
最后,通過具體事例分析,發(fā)現(xiàn)日本人在實施道歉行為時,有重復使用道歉語的傾向。這也是收集到的日語道歉語中出現(xiàn)次數(shù)居多的原因之一。如:
(宇崎のせいで、プレゼンに失敗したことで)
宇崎:すみませんでした、知らなくて…
マネジャー:知らなくて済むと思ってんの。
宇崎:すみませんでした。すみませんでした。 ——《花嫁とパパ》
2.2 間接策略的對比
間接道歉策略一般不具備固定的語言形式,而是通過其他豐富多樣的方式,間接委婉地表達愧疚和歉意,以此來緩解冒犯行為,獲得諒解,修復雙方關系。參照先行研究的分類標準,并依據(jù)本次的調查數(shù)據(jù),對間接策略的具體類型作了重新劃分,以劇中出現(xiàn)的具體用例為例概括如下:
①解釋說明策略
すみません、タクシーが捕まらなくて…
對不起啊,公司有點事來晚了。
②承擔責任策略
悪いのは私だ。すまなかった。
對不起啊,是我讓若谷受苦了。
③表示關心策略
ごめん、大丈夫?
對不起,陳劍平,那封郵件我沒想真的發(fā)給你,是不是嚇著你了?
④提供補償策略
すみません、すぐやり直します。
那件衣服是我吐給你的吧,不好意思啊,那我來給你洗啊。
⑤保證克制策略
必ず間に合います。この度は誠に申し訳ありませんでした。
媽,都是我不好,我對不住你,我保證再也沒有下回了。
⑥減弱對對方的攻擊策略
帰ります。ごめんなさい。また誘ってください。
對不起,陳劍平,我們特意來向你道歉,你還生我們的氣嗎?
⑦賦予稱呼策略
(此次收集的數(shù)據(jù)中沒有日語用例出現(xiàn))
親家母,對不住了,我說的不對你別聽就是了。
⑧要求處罰策略
(此次收集的數(shù)據(jù)中沒有日語用例出現(xiàn))
我知道我錯了,你訓我吧。
此次調查收集到的伴隨間接道歉策略的道歉事例中,日本共計93例,中國89例。這些具體事例中的策略使用狀況統(tǒng)計如表2所示。
表2 間接策略的使用狀況
結果表明,中日兩國在間接策略的使用上有一些共性。首先,“①解釋說明”和“②承擔責任”策略的使用頻率在兩國都非常高;其次,“③表示關心”、“④提供補償”、“⑤保證克制”以及“⑥減弱對對方的攻擊”策略的使用頻度相對較低。
中日兩國在間接策略的使用上也有一些不同之處:
一是日本使用最多的是“②承擔責任”策略,占整體的44.09%;排在第二位的是“①解釋說明”策略,約占36.56%。在中國排在首位的是“①解釋說明”(50.56%)策略,其次是“②承擔責任”(33.71%)策略。也就是說,日本人側重于主動承擔責任來表達自己歉意的態(tài)度,而中國人則通過解釋原因和理由來祈求獲得對方的諒解。這一點上,中日之間顯示了最大的不同。
二是“⑦賦予稱呼”策略、“⑧要求處罰”策略在本次收集的日本資料中都沒有出現(xiàn),而中國使用“⑦賦予稱呼”策略卻達到23.60%。在中國,賦予稱呼可以體現(xiàn)對聽話者的親近友好、尊敬之情,緩和冒犯的程度,對重新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起著重要的幫助作用。“⑧要求處罰”策略在中國的電視劇中雖有用例出現(xiàn),但實際使用頻率并不高,一般用于犯有重大嚴重的過錯而無法輕易得到對方原諒的場合。
三是日本間接道歉策略的合計使用率為105.39%,而中國則達到138.20%。從這個數(shù)差可以判斷出,日本人傾向于使用單一的間接道歉策略,中國人則習慣兼用多種策略來表達歉意。特別是在當冒犯行為嚴重時,單一直接的策略會被誤認為沒有誠意,很難得到原諒。如:
顧小北:對不起,姍姍!(①解釋說明)可是你為什么不早告訴我呢?(④提供補償)我不會和你分手的,我要和你結婚。(⑤保證克制)我會讓你幸福的,我加倍努力工作,好好對你可以嗎? ——《夢里花落知多少》
2.3 策略組合模式的對比
道歉行為的實施可以由直接策略和間接策略單獨完成,但也可以由兩者組合的形式共同完成。道歉策略的組合類型及使用狀況如表3所示。
表3 組合方式的類型及使用狀況
表3的數(shù)據(jù)表明,在道歉策略模式的使用上,中日兩國有很大差異。日本的“直接策略”的單獨使用率最高,占整體的64.91%,“直接策略+間接策略”模式的使用率雖然位居第二,但僅占34.72%。與之相比,中國的“直接策略+間接策略”復合模式的使用率位列第一,其次是“直接策略”的單獨使用?!伴g接策略”的單獨使用上,兩國都呈現(xiàn)相對低的趨勢,但中國仍有9.15%的使用率。也就是說,日本人大多場合下,都習慣以固定形式的道歉語來直接表達道歉意圖,獲得對方的原諒。而中國人更傾向于在使用固定道歉語的同時,附加其他多種策略和手段,間接迂回地緩和交際沖突,修復雙方關系,道歉策略的表達形式更為多樣化。
中日兩國在道歉策略選擇和使用上的差異,主要來源于社會規(guī)范和文化價值觀的不同。
日本重視“和為貴”的價值觀,強調集團意識和相互依存。道歉行為的實施可以有效地緩解與他人的摩擦與沖突。日語中有句諺語“親しき仲にも禮儀あり”,意思是“關系親密也要有禮貌”??梢姡毡具€是非常重視禮節(jié)的社會。很多場合下的道歉并沒有實質功能,只是一種禮貌規(guī)范的形式體現(xiàn),起到人際關系潤滑劑的作用。這也可以說是日本人無論親疏,在各種場合都頻繁使用道歉語的原因之一。而在中國,道歉就意味著承認自己的過錯,有時甚至需要承擔責任。中國人對不熟悉的人直接道歉時非常慎重,以防給自己帶來社交危機。而對親近的人頻繁使用“對不起”等詞語會被視為“見外,生疏”的表現(xiàn),引起反感。
另外,中日兩國對“面子觀”的理解也大有不同。在日本,道歉是為了維護自己面子的手段,通過賠罪祈求對方的諒解,以此挽回自己的形象和尊嚴。過多的理由解釋會被視為辯解,直接明確的道歉和責任承擔,才能體現(xiàn)懺悔反省的真誠程度,從而獲得諒解使形象得以維護。中國人對面子極其愛護,面子是支配人們社交行為的重要準則。而道歉行為會使自己失去面子,沒有尊嚴。而且,中國文化還是特別重視人情關系的文化,突出人際間情感的交流。因此,在道歉時經常通過解釋、稱呼、關心等多種間接方式的并用來緩和冒犯行為,縮短彼此的距離,實現(xiàn)關系的和諧與穩(wěn)定。
本文把道歉策略類型分為5種直接策略和8種間接策略,并對各種具體策略的使用頻率和策略組合模式進行了比較分析,得出以下結論:日本人在道歉時的第一方略是直接策略的單獨使用,其次是直接策略附加單一的間接策略,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承擔責任”策略;中國人則傾向于通過直接策略附加“解釋說明”“賦予稱呼”“要求處罰”等多種間接策略兼用的形式,來獲得對方的原諒??傮w來講,在道歉策略的選擇上,日本人具有直接性、單一性的特點,而中國人則較為含蓄,更加復雜多元化。因此,跨文化交際中,充分理解和掌握這些微妙的差異及差異產生的原因,是非常必要的。
[1] Blum-kulka S,House J,Kasper G.Cross-Cultural Pragmatics:Requests and Apologies[M].Norwood:Ablex,1989:82-106.
[2] 單文垠.對日語道歉行為策略類型的考察[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9(6):109-115.
[3] 熊取谷哲夫.発話行為理論と談話行動から見た日本語の「詫び」と「感謝」[J].広島大學教育學部紀要,1988(37):223-234.
[4] 秦秀美.日·韓における詫び表現(xiàn)の一考察[J].日本語·日本文化研究,2002(11):23-35.
責任編輯:柳 克
China-Japan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pology Strategies
SU Na
(Public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D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Dalian 116044, China)
Due to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the ways of apology expression are different. This paper, based on conversation material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TV plays, divides apology strategies into "direct strategy" and "indirect strategy" from the points of view of social linguistics and pragmatics, and analyzes the specific data of amount and combination form, then explo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China-Japan apology modes and causes, aim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futur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pology strategy; China-Japan contrast; TV pla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2016-12-26
全國高校外語教學科研項目(2014LN0001A);遼寧省成人教育學會專項課題(LC1427);大連外國語大學校級科研項目(2014XJQN23)
蘇娜(1982-),女,山東諸城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日語教育及日語語言學研究。
H030
A
1009-3907(2017)03-0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