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畢竟”、“到底”和“究竟”語義分析

      2017-04-08 07:49:52
      長春大學學報 2017年3期
      關鍵詞:本質特征三者王朔

      趙 舸

      (西安外事學院 國際合作學院,西安 710077)

      “畢竟”、“到底”和“究竟”語義分析

      趙 舸

      (西安外事學院 國際合作學院,西安 710077)

      語氣副詞“畢竟、到底、究竟”三者詞義相近,運用時極易混亂。文章從語義及其背景、特征、實例等方面對三者進行辨析并得出結論:“畢竟”傾向于強調根本原因、本質特征,強調的范圍最廣、強度最高,用于書面語和口語;“到底”傾向于強調必然結果,強度其次,多用于口語;“究竟”在強調“追究”義時具有專門性,用于書面語和口語?!爱吘埂迸c“到底”都包含時間性結果,前者強調“變化或最終狀態(tài)”,后者強調“最終達成”。

      畢竟;到底;究竟;語義;語義背景;語義特征

      語氣副詞是現(xiàn)代漢語及漢語教學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歷來受到諸多專家學者的重視,其中“畢竟、到底、究竟”(以下簡稱“‘畢竟’三者”)又是語氣副詞中使用頻率較高的類別。查閱《現(xiàn)代漢語詞典》《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等主流工具書,我們發(fā)現(xiàn)三者多采用互釋。而祖人植/任雪梅[1]、高書貴[2]、董付蘭[3]、張秀松[4]等專家學者,針對“畢竟”類語氣副詞的研究則多著重于整體與個體的研究與分析,針對三者的比對性研究卻較少。就漢語學習與運用而言,若不能準確辨析、理解相近詞義的差異,極易產(chǎn)生運用上的混亂,影響表達與交流的準確性。因此,本文立足于三者語義現(xiàn)有研究成果,意圖從語義背景和語義特征的角度作一探索,對三者進行進一步的辨析與歸納。

      1 語義及語義背景

      詞語的語義離不開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而語義的表達亦必定受到具體語境的影響。對漢語學習者而言,詞語的學習應包括語義和語義背景,即語義使用的場合[5]。因而,語義分析也絕不可脫離語境。馬真[6]提出通過語義及語義背景分析模式,掌握詞語確切的意義和用法。此亦可用于“畢竟”、“到底”和“究竟”的研究。鑒于“畢竟”三者在語義上的相似性,我們應從語義入手,分析其語義背景,進而對“畢竟”三者分別進行辨析。

      1.1 畢竟

      “畢竟”主要強調事物的本質特征、事實結論,并對其所在語境中的某種情況作出解釋說明。從下例可知,“畢竟”在不同的語境中,其語義有細微差異:

      (1)我認定蔣百嫂就在屋里,就說要進屋等她。蔣三生畢竟是個不諳世事的孩子,他噔噔地跑到一扇屋門前……我說了你不在,可她還要進來等你!(遲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2)大蒜畢竟只是大蒜,防疫的功能有限。(余秋雨《我等不到了》)

      (3)雖然她說自己能照看自己,但她畢竟還是個孩子。(王朔《王朔文集》)

      (4)她對賀音的確稱不上有什么深情厚誼,但是畢竟已經(jīng)成為家人,好好相處才能讓沈際更幸福。(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從語境看,“畢竟”語義可分為四類,分別強調原因(例1)、本質屬性(例2)、客觀不可改變的事實結論(例3)以及變化與最終形態(tài)(例4)??梢?,“畢竟”不僅體現(xiàn)出“強調”的指向差異,還突現(xiàn)其預設或前提。只有滿足此預設或前提,“畢竟”所強調的情況或觀點才是合理或正常的。因此,我們將從不同語義出發(fā),分析“畢竟”的語義背景。

      第一,強調原因,以說明出現(xiàn)某種情況是正常的。

      由于“畢竟”所強調的原因,使得目前發(fā)生的某種情況或觀點是合理的、正常的。該類“畢竟”的語義背景描述滿足以下三點:

      A.按照一般情況,甲應該發(fā)生;

      B.出現(xiàn)與甲相反的情況乙;

      C.解釋出現(xiàn)乙的原因。

      A是“畢竟”出現(xiàn)的語義前提條件或預設;但實際上與A相反的B發(fā)生了,原因則是C。例(1)中,A是“我”得知蔣百嫂不在就應該會離開。但“我”并沒有離開,這是B。情況乙出現(xiàn)的原因是,蔣三生是個孩子,所以在慌張之下暴露了蔣百嫂,為C。再如:

      (5)他訓夠你自然就把自行車還給你了,畢竟是維持秩序不是盜車集團。(王朔《王朔文集》)

      (6)伽羅瓦群論的理論畢竟太深奧,對十九世紀初的人們來說是很難理解的……以至他的論文得不到發(fā)表。(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例(5)、(6)中,“畢竟”強調的指向分別為“維持秩序”和“太深奧”。前者解釋“他”會還自行車的原因,后者說明理論未得到推廣的原因。

      第二,強調本質特征,對目前某種情況的存在作出解釋說明。

      通過“畢竟”強調事物,凸顯事物的本質特征,解釋現(xiàn)存或出現(xiàn)的情況。該類“畢竟”句的語義背景條件中,A是“畢竟”出現(xiàn)的預設或前提,B是“畢竟”所要強調的部分,C是實際情況。

      A.了解情況甲;

      B.強調某物或觀點的本質;

      C.情況乙發(fā)生,B對乙的發(fā)生作出解釋。

      例(2)中,由于條件限制,無藥可吃,為A;大蒜有一定殺菌作用,但不能與藥物相比,此其本質特征,為B;以蒜為藥,致使志云感染肺結核,為C。再如:

      (7)你先不把自己當爸爸,孩子怎么能尊重你?孩子畢竟是孩子,懂得什么好歹?(王朔《王朔文集》)

      (8)海南畢竟是海南,一下飛機大衣馬上就穿不住了。(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以上兩例,通過“畢竟”的強調,突出“孩子”和“海南”的本質特征。“孩子”年紀小,不懂得“好歹”,“海南”的特征就是熱,由此為實際情況的發(fā)生作出解釋。

      第三,強調事實結論,不因其他條件而改變,肯定事實的存在。

      強調某種客觀存在——不易改變的事實結論或共識,以辯解或肯定某現(xiàn)象或事件的存在。該類“畢竟”的語義背景條件表現(xiàn)為:

      A.情況甲已存在;

      B.甲存在的基礎上,情況乙發(fā)生;

      C.存在某一事實或結論,同意或反對、反駁情況乙。

      (9)當時蔣瑞蓮只有16歲,即使按浙東風俗,女子早婚,16歲的年齡畢竟也還年輕了些。(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10)找小學同學聊天,那是懷念小學時候的生活。雖然小學也很緊張,但畢竟不像中學。(王宏甲《中國新教育風暴》)

      例(9)中,已知浙東有女子早婚的風俗,為前提A;基于A,16歲的蔣瑞蓮要結婚,為B。作者用“畢竟”來強調事實——即使按照風俗,16歲也太年輕,對其結婚有不同的意見,為C。例(10)中,小學沒有中學緊張是客觀事實,“畢竟”強調大家的共識。

      第四,強調變化或最終狀態(tài),以肯定當前情況。

      強調正在或已經(jīng)發(fā)生的情況,這種變化或最終狀態(tài)已成定局,而由此引起的另一種情況是必然的、正常的。該類“畢竟”的語義背景條件如下:

      A.情況甲已經(jīng)發(fā)生或存在;

      B.情況甲正在變化或已經(jīng)結束;

      C.由于甲的變化,情況乙出現(xiàn)。

      (11)進入九十年代后,視聽語言已經(jīng)不再有令人震驚的感覺了……他們應該向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靠攏……。但這畢竟在走向成熟的同時,也是一種無奈的退縮。(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12)過去的事,畢竟已經(jīng)過去,只有展望未來,重新籌劃自己的新生活,我們……尋到一個更適合自己發(fā)揮潛力的新位置。(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例(11)中,視聽語言不再令人震驚,為前提A;向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靠攏是一種成熟、必經(jīng)的變化,是B;作為結果C,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將替代視聽語言。例(12)強調前事“已經(jīng)過去”這一結果,現(xiàn)在只有“展望未來”這條路了。

      1.2 到底

      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等工具書、語法書中,“到底”的語義大致可分為“畢竟”義、“追究”義和“最終達成”義三類。其語義背景也將分三類分析。

      第一,“畢竟”義“到底”,強調事實、本質特征或原因,說明產(chǎn)生另一情況或觀點是在情理之中。

      此類“到底”與強調事實本質、原因的“畢竟”相似。如:

      (13)我……冷靜了下來,心里一陣陣后悔。我干嗎非說“叉了他”,說“花了他”同樣解恨而且到底安全些。(王朔《王朔文集》)

      上句中,“我”因為言語不當而后悔,若換句話既解恨又安全。在“解恨”與“安全”中,“我”更傾向于“安全”,因此作者用“到底”來強調重要的事實。由此,該類“到底”的語義背景條件如下:

      A.情況甲發(fā)生;

      B.按照常理推斷或敘述者的主觀判斷,甲的發(fā)生會引起情況乙的發(fā)生;

      C.乙的發(fā)生或不發(fā)生都存在事實或本質依據(jù)。

      (14)……六瓶五十七度的“老白干”……平均每人一斤多。趙大頭到底當了一輩子廚子……沒事人一樣。(劉震云《我不是潘金蓮》)

      上句中,幾人喝了很多酒,為A;按照常理B,飲一斤多酒必有醉意。但是有事實C——趙大頭是個廚子,所以他沒醉。

      第二,“追究”義“到底”,強調追問,對某個問題、觀點或情況的追根溯源。

      (15)她唱歌,我跟她開玩笑……先唱媽媽是壞蛋,后唱媽媽是好蛋,她都反對。我問:“那媽媽到底是什么蛋呢?”她答:“什么蛋也不是?!?周國平《寶貝寶貝》)

      (16)……李雪蓮鬧的是婚姻的事……各級政府怎么插手到人家的家務事里了?而且越插越深;李雪蓮……怎么就牽著各級領導的鼻子走了?這過程是怎么演變的?大家到底怕什么呢?(劉震云《我不是潘金蓮》)

      以上兩句中的“到底”表示追究語氣,強調追問。例(15)中,她未接受“壞蛋”和“好蛋”的選擇,所以“我”進一步追問。例(16)中的“到底”具有強疑問性和未知性。由此,其語義背景如下:

      A.就某問題詢問或有疑;

      B.存在某一情況,或情況不明,使得尋求答案受阻;

      C.希望得到滿意的答案,而進行進一步的追問。

      例(15)中,存在問題A“媽媽是什么蛋”;女兒否定“我”的提問,尋求答案受阻,此為B;為了得到答案,用“到底”來強調“我”對得到答案的急迫性,為C。例(16)中,因不明白離婚案的影響力,疑問重重,“到底”一詞表現(xiàn)說話人希望探求問題的根本。

      第三,“最終達成”義“到底”,強調某情況或結果最終的發(fā)生。

      此類“到底”強調最終某事發(fā)生,主要是用于已發(fā)生或產(chǎn)生的事情、結果,一般是人為的、經(jīng)過一番努力或曲折才發(fā)生的,或積極或消極。如:

      (18)俄羅斯山溜完以后,他們想到了晚餐,到底有些疲倦了,興高采烈的八仙在蓬巴達酒家歇下來了。(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19)她到底沒有離開運動隊,她要親手培養(yǎng)出一批批世界級選手。(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疲倦”和“沒有離開運動隊”,這都是人為產(chǎn)生的、經(jīng)過體力或一番考慮后形成的最終結果。由此,該類“到底”的語義背景描述如下:

      A.情況甲已存在;

      B.由情況甲引起某事或產(chǎn)生某種結果;

      C.引出另一情況的發(fā)生。

      例(18)中,已存在情況甲——爬山,為A;作為情況甲引起的結果“疲倦”,為B;引出另一情況的發(fā)生——想吃飯、休息,為C;“到底”強調了他們的最后選擇。例(19)中的“到底”與此相同。

      1.3 究竟

      “究竟”多被認為表示追究、探究之語氣,但它還強調事物的本質特征或事實、說明另一情況產(chǎn)生的原因。因此,它兼有兩種語義及其語義背景。

      第一,強調追究、探究,尋求真相。

      (20)我們的教育……難道是要使這么多學生最后認識到“我笨”?……究竟有沒有笨的孩子?究竟誰家的孩子該被淘汰?(王宏甲《中國新教育風暴》)

      (21)他摸不準父親究竟是高興還是不高興,是對現(xiàn)狀滿意還是對從前感到厭倦。(王朔《王朔文集》)

      此類“究竟”可與“追究”義“到底”互換。例(20)中,針對現(xiàn)行教育認知的追問,體現(xiàn)出作者對“笨孩子”和“被淘汰”的質疑。例(21)中的“究竟”,是對父親真實狀態(tài)的追究。該類“究竟”的語義背景如下:

      A.存在情況甲;

      B.有疑問,但未得到滿意答案;

      C.追究、探究問題或答案的根本。

      以(21)為例,父親不抱怨,即“追究”的前提條件A。馬銳知道父親對目前情況有某些看法,但并不確定,為B。想知道父親真正的看法,即C。

      第二,強調事實、本質特征,說明出現(xiàn)另一情況的原因。

      (22)這樣的政府,我們再也不能叫它做貴族政府。郎官之中雖然也盡有貴族子弟,但究竟是少數(shù)。(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23)在人口不流動的社會中……人口是不需要流動的……但是人究竟不是植物,還是要流動的。(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兩例中的“究竟”表現(xiàn)“畢竟”之義。例(22)中,這個政府不能再稱作貴族政府,是因為貴族子弟占據(jù)少數(shù)。例(23)中,人口不流動的鄉(xiāng)土社會,始終存在流動性。這兩例中的“究竟”用來強調事實,對預設或前提進行反駁。其語義背景描述如下:

      A.已存在情況甲;

      B.從某個角度推斷甲的存在可引起情況乙的出現(xiàn);

      C.依據(jù)事實,反駁或辯解乙不可能出現(xiàn)。

      以(22)為例,存在以貴族為主的貴族政府,為A。若政府有貴族,可推斷此為貴族政府,為B。但存在事實C——該政府貴族很少,所以不能稱為貴族政府。“究竟”用來強調事實,反駁“這個政府是貴族政府”。

      根據(jù)語料的統(tǒng)計,該類“究竟”使用較少,并非“究竟”的主要語義。

      2 語義特征

      根據(jù)上述分析,現(xiàn)可將“畢竟、到底、究竟”的語義特征歸納如下:

      畢竟:[+時間性結果][+事實結論][+本質特點][+原因][-追究][+變化性]

      到底:[+時間性結果][+事實結論][+本質特點][+原因][+追究][-變化性]

      究竟:[-時間性結果][+事實結論][+本質特點][-原因][+追究][-變化性]

      從歸納中發(fā)現(xiàn),雖三者皆可強調特點或原因及事實結論,但其功能有強弱之分。從語氣上來說,“畢竟”在強調原因或特點的功能上,語氣要強于“到底”和“究竟”。試比較:

      (24)畢竟/到底是個大學生,知道這些也是應該的。(北京大學CCL語料庫)

      句中“畢竟”突出的是“大學生”這個本質特點——應該知道;“到底”則是強調“大學生”知道是必然的,有感嘆之義。兩者的傾向性略有不同。

      “究竟”的主要語義為“追究”義,因此,“畢竟”義“究竟”的強調要弱于其他2個語氣副詞。

      (25)雖然小學也很緊張,但畢竟/到底/究竟不像中學。(王宏甲《中國新教育風暴》)

      上句雖皆表事實結論,但三者強調事實結論又有強弱之差。“畢竟”強調小學的本質不同于中學;“到底”則強調“小學不像中學那么緊張”的必然性?!爱吘?、到底”側重有異,但強調的強弱相當。而“究竟”在語氣上更加委婉,所以其強調弱于前兩者。

      由此又可得出:“畢竟”主要強調的是事物的本質或固定屬性,“到底”和“究竟”則側重強調結論的必然性,而強調事物的特點或原因并不是“究竟”的主要語義。

      綜上,三者的語義特征又可得出下面的規(guī)律:

      第一,表特點或原因時,“畢竟”的強調性最強,“到底”次之,“究竟”最弱;

      第二,表事實結論時,“畢竟”和“到底”強于“究竟”;

      第三,就三者所強調對象而言,“畢竟”更突出強調最基礎、最基本的或廣為人知的事實或原因,強調范圍更廣。

      3 詞語使用統(tǒng)計與分析

      從以上分析還發(fā)現(xiàn),即使語義相同、可替換,其強弱、口語化程度等亦各不相同??疾煲钥谡Z為主的《王朔文集》[7]、以書面語為主的《民法總則》以及兩者結合的《文化苦旅》等有代表性書籍,對三者使用情況作出如下統(tǒng)計與分析。統(tǒng)計結果見表1。

      表1 “畢竟”三者使用情況統(tǒng)計結果

      根據(jù)表1數(shù)據(jù)分析:

      首先,同樣具有“追究”義項的“到底”和“究竟”,“到底”主要用于口語,而“究竟”則兼用于書面語和口語;且“究竟”主要表示“追究、探究”之義,具有專門性。

      其次,“畢竟”和“到底”皆強調事實結論、原因特征,但“畢竟”用于書面語和口語,“到底”主要用于口語。

      第三,“畢竟”和“到底”都包含“時間性結果”,但前者表示“最終狀態(tài)”,后者表示“最終達成”。

      第四,三者中,只有“畢竟”具有表現(xiàn)“變化”之義項。

      第五,“事實結論”和“本質特征”為“畢竟”的主要語義。

      綜上,從語義和語義特征的分析上,可以看到“畢竟”三者的共性與個性,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畢竟”三者的共性與個性情況

      注:“+++”表示最經(jīng)常使用,“++”表示經(jīng)常使用,“+”表示較少使用,“-”表示不使用。

      以上,我們僅從語義角度對“畢竟、到底、究竟”的語義背景及特征進行分析。隨著人們研究的推展,對三者之間差異的研究,會有更清晰的表述。

      [1] 祖人植, 任雪梅. “畢竟”的語篇分析[J]. 中國語文, 1997(1):39-42.

      [2] 高書貴.“畢竟”類語氣副詞與預設[J]. 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2):106-109.

      [3] 董付蘭. “畢竟”的語義語用分析[J].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3):67-71.

      [4] 張秀松.“究竟”義“到底”句的句法、語義和語用考察[J].華文教學與研究, 2014(1):74-85.

      [5] 陸儉明. 對外漢語教學一得:要重視交代詞語或句法格式使用的語義背景[J].海外華文教育, 2004(4):10-11.

      [6] 馬真. 說“反而”[J].中國語文, 1983(3):172-176.

      [7] 史金生.現(xiàn)代漢語副詞連用順序和同現(xiàn)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1:180.

      責任編輯:柳 克

      Semantic Analysis on “Bijing”, “Daodi” and “Jiujing”

      ZHAO Ge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Xi'an 710077, China)

      “Bijing”, “Daodi” and “Jiujing” have similar meaning, it is easy to be confused in use. From semantics as well as the background, features and exampl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ree words and gives following conclusions: “Bijing” inclines to emphasize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and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with the highest strength is often widely used in written and spoken language; “Daodi” inclines to emphasize the inevitable result, which with the secondary strength is used in spoken language; “Jiujing” with the specialty of investigation is used in written and spoken language. “Bijing” and “Daodi” have timing results, the former emphasizes the change or final state, while the latter emphasizes the final achievement.

      Bijing; Daodi; Jiujing; semantics; semantic background; semantic feature

      2016-11-23

      趙舸(1988-),女,陜西西安人,助教,碩士,主要從事漢語教學與漢語語言學研究。

      H136.2

      A

      1009-3907(2017)03-0041-05

      猜你喜歡
      本質特征三者王朔
      挖掘本質特征 建構核心素養(yǎng)
      盯住詩的本質特征
      中華詩詞(2019年7期)2019-11-25 01:42:50
      讀 書
      踏上“四有”“三者”好老師之路
      速讀·下旬(2017年7期)2017-08-03 20:09:44
      音樂課程的“本質特征”應該是什么——讀《實踐性:音樂課程的本質特征》有感
      論文化自信的概念及本質特征
      立“三者”,提升“兩學一做”實效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59:54
      王朔曾是全托孩子
      文苑(2013年6期)2013-08-15 00:52:04
      初中生·考試(2009年5期)2009-06-12 09:46:14
      如果王朔遇上韓喬生
      枣阳市| 聂拉木县| 鄂伦春自治旗| 方城县| 阜康市| 盘山县| 紫金县| 宜良县| 五台县| 亳州市| 庆城县| 西乌珠穆沁旗| 新干县| 全州县| 张掖市| 恭城| 大港区| 绥江县| 永善县| 班玛县| 大石桥市| 淮南市| 中山市| 泽普县| 宁阳县| 梅州市| 扶沟县| 永川市| 太康县| 准格尔旗| 东至县| 凤凰县| 广汉市| 临颍县| 资阳市| 汝南县| 宽甸| 丰顺县| 米脂县| 安泽县| 张家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