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麗萍
當前,對于很多教師來說,習作教學是一道不可避免的難題,僅靠每學期的幾篇習作指導來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是無濟于事的。教師需落實新課標精神,做到練筆常態(tài)化,而這最好的方式便是化整為零,與閱讀教學相結合進行隨文練筆。一來可以有效降低難度,激發(fā)學生練筆興趣;二來閱讀指向習作,為學生理解內(nèi)化言語創(chuàng)造條件。教材編者也有意識地在課后習題中安排了相應的小練筆。筆者對蘇教版三年級到六年級的課后練筆進行了梳理與思考。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加強平時練筆指導……”在教學中,教師要與教材進行對話,了解編者意圖,把握教材中練筆的主要內(nèi)容。筆者梳理蘇教版教材后發(fā)現(xiàn),從三年級到六年級,編者共編排了30余次課后練筆,按照形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仿寫、改寫、補寫、抒寫與研寫等練筆?,F(xiàn)筆者結合具體課例進行分析:
“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保ㄈ~圣陶語)教師組織學習文本,不僅要使學生理解其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從中習得言語表達技巧并逐漸內(nèi)化,形成自己的語言習慣。對此,編者也結合字詞、語段編排了隨文練筆。比如《石榴》一課的課后練筆為:品嘗一種水果,并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練筆要求學生整段仿寫,對于他們來說,仿寫練筆是一種最常見、最簡單的練筆形式。
相對仿寫而言,改寫的要求便更高一層,不僅需要理解,還需要真正掌握文本內(nèi)涵。改寫可以是結合文包詩的風格要求改寫成詩歌,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真正理解詩歌意境,還能有效感知詩歌的表達形式,提升學生習作能力。比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古詩兩首》中的《江雪》,其課后習題要求將《江雪》想象成一幅畫,先說一說,再寫下來。學生在改寫過程中,不僅能夠準確理解《江雪》的內(nèi)涵及其美景,還能領悟古典詩詞表達的魅力。
教材中的很多課文都有留白,引導學生結合插圖與想象對留白進行補寫,不僅可以讓學生深層次與文本、作者對話,還能提高學生的練筆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思維。比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諾貝爾》一課的課后習題要求:利用本課提供的材料,為諾貝爾寫一篇一百多字的小傳。這樣的練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理解概括總結,并在想象的基礎上進行補充。
新課標倡導個性閱讀,而抒寫練筆則是個性閱讀的最好體現(xiàn)。抒寫練筆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發(fā)表個人觀點、表達自己的情感及體會。這種練筆在一定程度上與批注類似,但在字數(shù)要求上稍高一點。比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虎門銷煙》一課的課后練筆是:以“我站在林則徐塑像前”為題,寫一段話。
與其他練筆相比,這種練筆更多的是強調(diào)“研”,要求學生能夠結合文本,自行搜集素材,并對此進行整理,從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更好地完成編者所要求的練筆。比如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恐龍》一課的課后練筆是:把你喜歡的恐龍介紹給大家。此類練筆是對文本的延伸,可以拓展學生視野。
雖然編者結合教材體系有機地穿插了各種形式的小練筆,但遺憾的是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說沒有認識到練筆的重要性。因而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并沒有對學生進行練筆訓練。這也是當前學生習作不佳的根本原因之一。筆者對課堂練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發(fā)現(xiàn)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從教材編排來看,練筆大多被編排在課后習題的最后一題,這固然有“壓軸”的味道,但相比教學目標與文本內(nèi)容,這樣的安排沒有凸顯練筆的重要性。同樣,針對課標來說,雖然強調(diào)習作的重要性,但在教學目標中卻沒有列出練筆,這給教師理解運用上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現(xiàn)實中很多教師也是人為地分割了閱讀與寫作,即便有閱讀指向?qū)懽鳎怀稣Z用,但也是蜻蜓點水,或者做做樣子而已。
由于練筆目標不清,加之大多集中在閱讀課上,導致教師對練筆不夠重視,更不會像其他內(nèi)容一樣進行預設并加以方法指導,往往只是通過多媒體出示一個題目,然后讓學生進行練筆。這種草率的行為,導致學生無從下筆,只好被動應付,寥寥幾筆了事。這種指導的隨意性,也是當前練筆質(zhì)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課堂設計環(huán)節(jié)來看,練筆一般集中在課堂總結階段,也許在預設中教師留足了時間,但很多時候計劃趕不上變化,真正到了學生練筆的時候發(fā)現(xiàn)時間不夠了,加之學生對練筆缺乏體驗,因而取得的效果不佳。而教師評價也不能及時跟進,在學生展示后不痛不癢地評價兩句就草草了事。這種急于求成、虎頭蛇尾的做法,導致課堂練筆形式大于意義。
如何讓練筆發(fā)揮應有的作用,與習作指導相互補充呢?對此筆者認為,較好的方式是研讀新課標中的習作目標,并把學期目標分割成一個個小目標,讓每一個小練筆都有對應的一個小目標。這樣有針對性地訓練,能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提升學生的習作表達水平。具體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結合不同形式的練筆采取不同的策略,力爭做到一練一得。
仿寫是學生學習習作的有效途徑之一。課后小練筆在某種程度上也為習作提供了素材。比如蘇教版三年級下冊《廬山的云霧》一課中,有很多優(yōu)美詞語,比如“騰云駕霧”“瞬息萬變”等詞語,可以在仿寫練筆中指導學生理解運用,以便實現(xiàn)詞句積累、豐富習作素材的目的。
習作也是表達的一種形式,對于練筆來說也是如此。古詩詞用字凝練,引導學生從中改寫,不僅可以有效推促他們品析詩詞表達的精妙,還可以從中培養(yǎng)語感,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比如《題李凝幽居》這首詩中的“敲”字,教師引導學生改寫,則需要在表達中既注重禮貌,也要關注到環(huán)境,重點突出月夜的寧靜。
相對而言,補寫練筆更側重于學生思維訓練和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普羅米修斯盜火》一課的練筆內(nèi)容是: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想象人們得到火種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先說一說,再寫下來。對此,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插圖和文本情節(jié),進行有針對性的理解想象。這樣的練筆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文本,還能彰顯學生的個性。
由于文本作者與學生的時代不同,加之學生生活經(jīng)驗少,因而很難與作者在情感上進行對話。而對于學生習作來說,做到有感而發(fā)才是最佳的表達。抒寫練筆,則是引導學生進行情感傾訴的最好方式之一。比如在教學《趕?!窌r,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喚醒學生的情感記憶,為寫好童年趣事做好鋪墊。
對于學生習作來說,如何選材是個難題,畢竟他們?nèi)鄙偕钏夭?,也缺少發(fā)現(xiàn)整理的能力,而研寫練筆為學生整理搜集素材提供了很多途徑。比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航天飛機》一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課后搜集素材寫一寫他們喜歡的新型飛機,在習作過程中教師加以指導。這樣的長期訓練,學生的搜集整理素材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要破解當前習作教學難題,最根本的還是要做到與編者對話,在練筆上下功夫。只有重視課后練筆,研究課后練筆,并靈活運用練筆,真正以寫促練,才能有效夯實學生的習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