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燕
【摘要】:隨著高考形勢的發(fā)展,語文的份量將逐步加重,其中分值最大的作文題將逾體現(xiàn)其重要性,而作文教學更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面對新形勢,我們必須未雨綢繆:中學語文的寫作之路該走向何方?疑問之際,隨筆化作文教學不失時機地走進了我們的視野。中學語文教師在隨筆化作文教學中能否扮演好“愛神”、引路者、詩人、主導者的角色,找準自我定位,成為能否提高作文教學效果的關(guān)鍵點。
【關(guān)鍵詞】:隨筆化作文教學;自我定位;愛神;引路者;詩意寫作;主導者
中圖分類號:G633.3
中學語文界著名的特級教師錢夢龍倡導:“用隨筆砸爛作文的枷鎖”。 隨筆,顧名思義,即“隨意而筆”,小事一樁,閑趣一縷,靈思一點,形諸文字,即成隨筆。學生習作隨筆,須有一己之見,一得之悟,能充分展示個性魅力,一改傳統(tǒng)作文千人一面,平淡無味之病。隨筆表現(xiàn)形式靈活自由,可以觀情抒情,可以睹物言志,可以讀書暢想,可以就事生發(fā),意興筆隨,自然成文,靈活多樣,任意揮灑。而寫隨筆寫作對語文學習的好處也可謂豐富,可以積累素材、提高觀察能力、學習語文的興趣以及作文水平等。
然而,任意揮灑不等于信馬由韁。語文教師在隨筆化教學中究竟該如何自我定位呢?
首先,教師要扮演“愛神”的角色,用愛點燃學生的智慧之火,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激情。教育面對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靈魂,它需要教師施以真愛,似春雨潤物,無偏無蔽;似陽光播撒,均勻漫滲。心是智慧之源,智慧是寫作之本;心與心相撞才會發(fā)出火花,以愛方可贏得愛,用愛才能喚醒愛;關(guān)愛學生的心靈,用我們的愛心溫暖學生麻木的心,用我們的熱情點燃學生思索的火焰,用我們高遠的境界激發(fā)學生對美好人生的向往,用我們的專業(yè)學識召喚學生到知識的海洋里暢游。揚其善,促其學,多一些鼓勵,少一點苛責,用一種寬容的眼光去欣賞他們的寫作才華,每一篇作文都有其亮點。由衷的肯定,誠懇的激勵帶給他們的是暖意,親近,是成就感,是自信心!至于不完美之處可以繡洞成花。
其次,教師要發(fā)揮作文教學主導者的作用,讓學生勤于采擷,掌握技巧,達到“勞于讀書,逸于寫作”的目標。學生寫議論文,往往是一個論點加大量的名人軼事或偉大人物言行;寫記敘文,往往想方設(shè)法編造出一個美麗的故事等等,言而無物,言而無情;要達到意興筆隨的境界,就必須勤于讀書,擷取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同時對所感知的進行辯證思考,對所積累的進行精心提煉。指導學生勤于隨筆,敘己之見聞,抒己之真情,議己之想法,長此以往,便于“勤于讀書,逸于寫作”,得心應(yīng)手,左右逢源,而不再搜索枯腸,搔破頭皮了。隨筆作文,好比放風箏,教師要適當牽線引導,不能放任自流,信馬由韁,在日常隨筆積累的基礎(chǔ)上,從錘煉語言、結(jié)構(gòu)布局、巧妙構(gòu)思、個性創(chuàng)新等方面,潤色修改隨筆,使之結(jié)構(gòu)完整,構(gòu)思巧妙,文采斐然,從而達到“言之有文“的教學目標。文貴立意,意在筆先,隨筆也應(yīng)弄清寫作范圍,確定好中心,立意要“明確、集中、深刻、新穎”,洋洋灑灑千余字,讀罷卻不知所云;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說,結(jié)果什么都說不好;前者屬于無中心立意,后者屬于立意不清?!把灾疅o文,行而不遠”,“文采斐然”是提高作文檔次的要素之一,這要求學生積累豐富的詞匯以及一些名言警句,讓經(jīng)典浸潤人生,做到未雨綢繆;同時以學生的日常隨筆素材為基礎(chǔ),著重從妙用詞語、巧用句式、善用修辭、運用修飾語等方面來錘煉潤色語言,從而使學生文采斐然,意趣橫生,寫山性得山之功,寫水性寫水之功。
再次,教師要當好引路者,充分把握課堂,課堂文本教學是學生隨筆文化內(nèi)涵養(yǎng)成的主陣地。語文教育要轉(zhuǎn)入素質(zhì)教育的正軌,就必須汲取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學國粹。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養(yǎng)成文化意識和文學素材的積累的習慣。這就要學生去親近文本,也就要求我們的教師應(yīng)當讓課本中的作者走下神壇,讓他們成為一個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人,讓他們走入學生中間,走入學生的心中,才能在學生的筆下變?yōu)殪`動的人物。文學,強調(diào)的是一種精神引領(lǐng),而非刻意的描摹。教師在寫作上所能給予學生的,不是發(fā)現(xiàn)一切的眼睛,而是尋找光明的方向。要給學生一種閑靜的心態(tài),方能讓頭腦忙碌起來。反思之后才是警醒,警醒之后才會有真正的自我。不能只是讓學生做課本的附庸,更重要的是應(yīng)該給他們一種延展,對社會的延展,對精神的延展。盡可能多地把更多的聲音,更多的文化現(xiàn)象展現(xiàn)給學生。教師最應(yīng)關(guān)注的是對文學本態(tài)的一種還原,把真實的世界和文學還原給學生。讓學生在練筆的時候有一種文化意識,要學會用文化的眼光去審視一切,在自己的作品中體現(xiàn)文化精神和文化品位。
最后,語文教師要充當詩人的角色,教會學生敏銳地觀察,詩意地寫作,讓言語自然生成,讓個性自由張揚。隨筆內(nèi)容廣泛,包羅萬象,大至社會問題,人生哲理,小至身邊瑣事,鳥魚蟲草,無可不寫。筆墨結(jié)緣;當今世界,紅塵滾滾,物欲洶涌,人心浮躁,而寫作恰恰需要細膩的心靈,素材偏偏藏在生活的幽微平常之處;敏銳地觀察,讓生活的點滴揮灑于筆尖,讓青春留下生命的印痕;處處留心皆文章,只有在生活中“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你才能從中感發(fā)出具有共鳴效應(yīng)的整體情感,生發(fā)出啟迪人智的哲理思考,使文章?lián)碛猩畹暮穸?,展現(xiàn)生命的意義。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寫道:“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點點滴滴皆可涉筆成趣,持之以恒,寫隨筆養(yǎng)成的那種遇事敘事,就事論事的本領(lǐng),就可以發(fā)展到以小見大,于細微之處見精神的能力。詩意的寫作,就是讓學生培養(yǎng)對自然,對生活的感情,使他們“看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情動于中,辭發(fā)于外。用心觀察,用心領(lǐng)悟,讓隨筆躍動生命的靈性,讓語言自然生成,讓個性自由張揚,讓作文真正成為學生的需要。
總之,語文教師,在隨筆化作文教學中應(yīng)準確自我定位,扮演好“愛神”、引路者、詩人、主導者的角色。使學生在隨筆化寫作中,“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理”,進而“言之有文”,更要寫出人生,寫出智慧,寫出精神。讓思想在寫作中深刻,讓思想在寫作中升騰,讓精神在寫作中充實。
【參考文獻】:
(1)毛志成,文學智能品質(zhì)論[M],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98
(2)錢夢龍,讓隨筆砸碎作文的枷鎖[J],師道,2002年05期
(3)陳軍,正確認識作文訓練的功能與法則[J],探索與爭鳴,2000年08期
(4)陳世英 陳經(jīng)綸,中學隨筆寫作教學教育功能解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2
(5)李芳,高中隨筆寫作教學實驗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
(6)趙榮喜,高中生隨筆的評改藝術(shù)[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