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艾頻+秦雷+陳翠娟
摘要: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 ,微信已經成為人與人間溝通的新方式,另外,高中生物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所學知識抽象,知識點多等特點,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如何利用微信為生物教學所用,對教學模式的多樣化研究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生物教學
G633.91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微信公眾平臺:利用智能手機中的微信軟件,建立微信公眾教學平臺,收集、整理和制作與高中生物教學相關信息,如知識歸納、知識拓展、重難點解析、相關圖片、微視頻、微課等,發(fā)布在微信平臺上,實現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的平臺.
二、理論意義
教育改革是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改革領域,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的選題要求突出應用研究,注重基礎理論研究,鼓勵新興、交叉、邊緣學科研究和跨學科的綜合研究,支持成果開發(fā)與推廣研究。
三、實踐意義
微信公眾平臺的訂閱號,它是在微信的基礎上,可以群發(fā)信息、圖片、視頻的一種工具,為媒體和個人提供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方式,構建與讀者之間更好的溝通與管理模式。利用微信,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我們教師可以隨時進行個性化的輔導,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它成為課堂學習的有效延伸,讓學習不再是局限于教室里書桌旁的一種形式。因此,怎樣利用好現代化的通信工具——手機,怎樣正確引導學生有效的使用手機,怎樣讓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最大化的利用,這些是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四、生物教學的探索和實踐
1.“gzsw666”微信訂閱號的建立
鑒于高中生物學科的特點,第一,沒有引起學生的重視。高中生物的學習需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屬于高考理科必考科目。但是,大部分剛剛進入高一學習的學生容易受到初中生物學科的影響,認為生物這一學科內容比較簡單,老師上課時劃點重點,自己下課記住知識點既可以了。第二,沒有引起學校的重視。由于生物在高考理綜科目中所占的分值稍微小于物理化學所占分值,再加上大部分其他學科教師也認為生物屬于“文科”,因此,在安排課時時,明顯少于物理化學的課時量。第三,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由于生物不在中招考試科目范圍之內,大部分學生瞬時記憶的生物學知識,到了高中幾乎全部歸零了。因此,在2014年建立了“gzsw666”微信公眾號。
2.“gzsw666”微信公眾號的設計
研究目標:
1.建立微信教學公眾平臺,提高微信公眾平臺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利用。
2.通過課題研究輔助課堂教學改革,落實新課標、新觀念,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推動學校的課改實踐。
3.通過本課題研究,促進學生之間、教師之間的學習交流,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學習。
4.通過本課題研究,實現學生的碎片化學習,教師的碎片化輔導,在有限的條件下實現因材施教。
5.提出微信教育平臺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應用方案,為移動終端在其他學科中的應用提供借鑒。
研究內容:
1.建立較為完善的微信教學公眾平臺,對其功能進一步進行研發(fā)利用;
2.以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為例,制作每章節(jié)的重難點解析,典型例題,微課,微視頻等;
3.在周末寒暑假推出生物學界名人軼事,增加學習興趣。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創(chuàng)建微信教育公眾平臺,研究其在教育教學中的輔助作用,構建其學生之間、教師之間的和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學習學習功能。
1.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作一些優(yōu)質的視頻、優(yōu)質的微課進行上傳到微信公眾平臺,實現師生之間、教師之間資源共享。
2.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碎片化學習,學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3.提出微信在生物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方案,積累經驗總結不足,為微信在其他學科中的應用提供借鑒。
五、“gzsw666”微信公眾號在輔助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一年多的運行,微信公眾號“gzsw666”在高一學生中已擁有用戶二百多人。很多學生喜歡這樣的寓教于樂的學習方式,作為輔助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新渠道。但因為尚處于探索階段,在使用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
第一、推廣不到位。推行一年多來,高一學生關注微信公眾號的比例不到百本之五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大部分學生為住校生。學生擁有智能手機的比例還很小,而且很大一部分學生因為流量資費的問題沒有加入到微信公眾號的學習。二是家長學校還不太認可。任何新興事物的接受人們都需要一個過程。在學校,絕大部分班主任老師和宿管老師都是不允許學生帶手機的,在家里,很多家長為了學生不沉迷于網絡,也是“談手機色變”。當然,現狀的改變需要一定的時間,它會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隨著媒體的正確引導而逐漸改善的。
第二、內容要進一步改善。運行一年多來,“gzsw666”共推送信息20多條,圖文信息100多條。內容既有難點解析,又有高考題型分析,還有我們同學細胞模型制作活動,內容不可謂不豐富,但文章的閱讀量與用戶人數相去甚遠。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設計制作微信號的內容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而教師本身還要承擔繁重的課堂教學任務,科研任務等等,要定期編輯推送優(yōu)質且具新引力的內容較困難。因此,建立一支專門的微信公眾號編輯隊伍非常重要。二是,內容要向心理溝通,興趣方面傾斜。比如,微課的制作要少而精。有很多商家(某牌子的學習機,某些收費網站)由專業(yè)隊伍已經編輯推出了大量的優(yōu)質微課,我們老師就不要再費時費力的做些重復性的工作了。我們可以在學習興趣上正確的來引導。
總之、微信公眾號出現影響了我們的接受信息的模式,也給新的教育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契機。目前,“gzsw666”微信公眾號在教學輔助中的應用也僅僅處于探索階段,問題在所難免。教師將通過教學實踐不斷發(fā)現問題,合理開發(fā)微信公眾平臺,達到有效利用學生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桑新民.當代信息技術在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基礎中新發(fā)的革命[J].教育研究 2005.6
[2]何克抗,吳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
[3]李伶俐.微博熱的冷思考--兼論微博碎片化的特征及影響[J].新聞愛好者,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