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芳
G612
雖然我們幼兒園是一所農(nóng)村園,但我園的孩子對種植活動還是很陌生的。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心肝寶貝,誰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在田野里弄臟,更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吃苦。為此,我園開展的種植活動給孩子帶來了無限的樂趣,而且還幫他們彌補了這方面的知識。
一、變換種植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探究欲望
馬克思說:“人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了人?!弊尯⒆觽冊诨顒又胁粩喟l(fā)現(xiàn)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使舊問題的解決再產(chǎn)生出新問題。以此,不斷地創(chuàng)設和完善環(huán)境的過程,也就是在不斷地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
鏡頭一:秋季剛開學,為了搞好活動室的綠化與美化,老師帶領孩子們把飲料瓶剪成各種美麗的“花盆”,又在“花盆”里種了各種植物,有種花的、有種豆子的、有種玉米的、還有種蒜的。由于活動室內(nèi)有著充足的陽光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各種植物都很快發(fā)芽了。每個小芽都長勢不錯,小朋友看著自己親手種的植物一天天長大,心里都很高興。
鏡頭二: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寒冷的冬天快要來了,小朋友看著自己種的植物一天天枯萎了,心里很不是滋味,紛紛想著給植物過冬的辦法。有的說:“放在火爐上”,有的說:“用布包起來”等等,有個叫濤濤的小朋友若有所思地說:“埋在土里吧!我爺爺把我家種的蒜用土埋起來了?!苯?jīng)過一番討論,大家覺得還是濤濤的辦法更有說服力。于是,大家把自己種的植物全都移出了活動室,埋在了花園里,這樣就算安排好植物過冬了。
鏡頭三:春季開學后,小朋友迫不及待的來看植物,有的長出了嫰芽,可有的一點動靜都沒有,在觀察中,聽到了小朋友的討論聲:
“花園里長出來的這會是什么呢?”
“蔥”
“不對,咱們沒種蔥???”
“我知道我知道,這是蒜,”濤濤趕緊講解到。
可大家對他的話半信半疑,一位小朋友悄悄的挖出了一個蒜,并高聲的說:“真是蒜?。凉姘?!”所有的小朋友都歡呼著。
這樣的連環(huán)式的問題還在繼續(xù),種植園給大家?guī)砹藷o窮無盡的思考。
二、種植活動是家園合作的有效途徑
家園合作最重要的是雙方良好的溝通,我園利用“班級qq群”、“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園內(nèi)所搞的活動及孩子在園的表現(xiàn)等。
如:本學期的“種土豆”活動,我把整個“種土豆”的過程全都拍攝下來,在這一系列活動中,最有爭議的是播種的這一環(huán)節(jié),按種植要求:一個坑里種一個種子,可在播種的時候,出現(xiàn)了變化,有的小朋友在一個坑里種了兩個、三個種子,有了分歧后,小朋友爭先恐后的說著:
“你把種子種多了,趕緊挖出一個吧!”
“我想看看,種兩個會長什么樣?”
“好吧!咱們等長出來了看。”
我把這一幕幕全都記錄了下來,然后利用網(wǎng)絡與家長進行溝通,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整體,孩子、家長、老師共同交流、共同參與活動,從而增強了共同培養(yǎng)種植活動的意識,搭建了教師、家長和孩子之間相互交流的平臺。
在家園合作“種植”的過程中,我們能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也能不斷解決許多問題,還能獲得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我們真切的體會到了“幼兒園種植活動”拉近了孩子、家長、老師的距離,在幼兒園的保教工作中,“種植”活動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家園合作途徑之一。
三、體驗植物生長,激發(fā)幼兒責任感
責任感就是人們對自己的言行和所承擔的義務持認真負責、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而產(chǎn)生的情緒體驗。幼兒期是一切良好行為習慣、個性品質(zhì)養(yǎng)成的最佳時期。在幼兒期對幼兒進行必要的責任感的培養(yǎng),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而幼兒園的種植活動具有可操作性、真實性、社會性的特點,種植活動可以讓幼兒在親歷種植的過程中培養(yǎng)其責任感。
例如:一次,小朋友們在討論“如何照顧—小土豆”時的畫面:
“要經(jīng)常給小土豆?jié)菜?!?/p>
“明天,我給小土豆帶個奶瓶來,讓它喝奶。”
“不,小土豆不喝奶,要給它施肥!”等等。
在孩子們的討論聲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nèi)缤疹櫺氊愃频模l也不愿意讓“小土豆”受傷害。就這樣,在孩子們的期盼與照顧中,時間一天天過去了。終于有一天,一位小朋友發(fā)現(xiàn)土豆發(fā)芽了,他興奮的叫了起來“土豆發(fā)芽啦!”大家都爭相去看。我以為發(fā)現(xiàn)土豆沒發(fā)芽的孩子,一定很失落,可他們也相信十足的說:“我的也快長出來了。”孩子們依然很耐心地照顧著小土豆。沒過幾天,土豆全都發(fā)芽了。
由此可見,當孩子們從播種到照顧植物生長再到收獲的生長過程,也是幼兒責任感慢慢增強的過程。
把種植活動融入到幼兒一日活動之中,這項活動對孩子來說更直觀、更親近、更有意義。孩子也樂于接受,它給孩子帶來更多生活體驗與知識,也給家長們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與學習的平臺,更讓老師們認識到豐富多彩的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保教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