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莉
每每聽到人們夸贊我們幼兒教師童心未眠,單純可愛,年輕不“老”時,我總會聯(lián)想起我們的職業(yè),聯(lián)想起和我們打成一片的孩子們,也會深深思考我們不太“老”的緣由。
幼兒老師,不“老”。幼兒老師,不能“老”。幼兒老師,不該“老”。
幼兒老師是守護孩子擁有幸福童年的捍衛(wèi)者,所以不能“老”。當今社會孩子成長于一個物質豐富、功利主義盛行和壓力倍增的時代,幼兒在異化、窄化、模式化和小學化。社會傳播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也抹去了幼兒進入成人世界的天然屏障,使孩子失去了應有的純真和澄明,壓抑了他們的天性??傊?,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和壓力使童年正面臨著消逝的危機。我們幼教人深深明白,孩子擁有豐饒的天性資源,童年是“人生之井”,是創(chuàng)造性的源泉……因此,我們要與孩子相互欣賞,持續(xù)互動。我們需理解孩子的心理,和孩子們溫馨和諧地融在一起,使他們的個體成長擁有一種有價值有意義的關系和人生體驗。
幼兒老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要求幼兒老師不該“老”。學前教育必須從成人中心轉向兒童中心,這是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必由之路。以兒童為本應體現在各個方面,真正走出目前幼兒教育改革的瓶頸狀態(tài)。作為人生開端的幼兒時期,幼兒生命狀態(tài)的稚嫩與脆弱,決定對其的教育與培養(yǎng)不可膚淺與簡單。幼兒老師無論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材料投放、制度規(guī)范、課程設計、空間規(guī)劃及時間籌劃等方面都要堅持孩子立場。對于童年及其成長的敬畏,當是現代學前教育的基本立場、專業(yè)信念與操守。這種敬畏,就是對于童年天賦秉性、純真心靈、幻想沖動的尊重與順應,包容與理解,善待與呵護,以及對于童年成長過程和期望的理性認識及自然而平和的態(tài)度。
幼兒老師對知識的渴求不能“老”,對夢想的追尋不該“老”;幼兒老師對良心的守護不能“老”,對精神大廈的清潔不該“老”;幼兒老師要遵循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能“老”,要營造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不該“老”;幼兒老師要滿足幼兒對游戲的需求不能“老”,要解讀幼兒的個體差異不該“老”;幼兒老師要培養(yǎng)幼兒的好奇心、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不能“老”,要尊重兒童的獨特想象不該“老”……
是啊,有太多的不能“老”和不該“老”支撐著我們幼兒老師從過往走來,也必將支撐著我們走向未來。不“老”的老師不會是一個固步自封的老師,不會是一個刻舟求劍的老師,而是一個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捍衛(wèi)孩子、放飛孩子、呵護孩子的不“老”幼兒老師。
只要幼兒園永遠青春朝氣,我們老師就永遠不會“老”;只要孩子們永遠活潑開朗,我們老師就永遠不該“老”。
幼兒老師,不“老”!唯有不能“老”和不該“老”的幼兒老師才能和孩子們演繹一個又一個充滿童真、童趣、童心的精彩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