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蔚
摘 要:2014—2016年浙江省內各地市中考語文綜合性學習試題,總體上看著眼于考查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水平,重點考查學生語文實踐的綜合能力。從試題取材來看,基于生活,源于生活;從試題內容看,關注社會熱點,彰顯地域文化;從試題類型上看,呈現(xiàn)了多樣性和新穎性等特點。
關鍵詞:試題評鑒;綜合性學習;中考語文
筆者從浙江省2014~2016年的30份中考語文卷中提取了所有的綜合性學習試題,進行了評析和鑒賞。從試題在卷面中的分布來看,2014年的綜合性學習試題大都在語言與積累大塊中以獨立題型出現(xiàn),而2016年則大都與閱讀理解結合在一起;從試題的形式上看,題型多樣,新穎活潑,富有創(chuàng)意;從試題取材和內容上看富有生活氣息、地域文化和民俗精粹。
一、從試題取材看,基于生活本色
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而語文綜合性學習考查的“綜合性”最大的特點就是將語文課堂與學生生活交融。浙江省近三年來各地中考綜合性學習試題的取材,就突出地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以學生生活情境材料為載體,設置語言表達題
此類以生活情境為題材的試題,有兩種不同的類型。一是自我體驗型。讓學生把自己置身于特定的生活情境,要求運用語言知識和學科綜合知識針對特定的生活情境,進行符合具體生活情境實際情況的表達。如2014年湖州卷試題:“許多學校將‘中考倒計時牌作為九年級教室環(huán)境布置的重要內容之一,你覺得有這個必要嗎?請發(fā)表你的觀點,并闡述理由?!贝饲榫巢牧现苯觼碓从趯W生的生活實際,是大多數(shù)學生親歷過的,考生對于這種生活味特濃的試題,一般都能很快地進入情境,寫出自己的深切感觸,無論是贊同還是反對,都有切身生活體驗的理由。二是代替體驗型。要求學生代替情境中的某一角色進行相應的表達,或者以情境中不同角色的不同身份就某個話題進行符合身份特點的表達。如2014年臺州卷試題:“學校志愿者行動隊到某小區(qū)發(fā)放有關廢舊電池危害的宣傳單時,看見一小伙正把幾節(jié)舊電池扔到草坪上,你趕忙上前勸阻。針對小伙子下面這句話(小伙子說:小毛孩管什么閑事!我只是扔個破電池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請你結合“相關鏈接”中的知識對其進行規(guī)勸,規(guī)勸時語言得體,內容恰當?!贝祟}同樣取材于學生生活,與上題不同的是,要求學生答題時要依據(jù)具體的生活情境,所說的話既要符合學生身份,又要針對小伙子所說的話,而且語氣和態(tài)度是規(guī)勸的。
(二)以社會生活熱點問題為素材,設置信息提取類試題
能夠從相關的素材中提取問題所要求的有效信息,也是語文綜合性學習試題考查的重要內容。從素材的表現(xiàn)形式來看,有文字材料、圖表資料、圖片資料等,不管用何種方式表達,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取材于生活,特別是社會生活中人們普遍關注的生活。如2016年臺州卷綜合性學習試題是以非文學類文本閱讀的形式出現(xiàn)的,試題的取材就是人們現(xiàn)實生活中比較關注的“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我的上網(wǎng)安全誰來保護”這一主題,試題所提供的材料來源于《錢江晚報》2016年5月13日所刊登的一張圖片,這張圖片包括一幅漫畫,一張帶有圖示的“良好的網(wǎng)絡習慣”的警示語和一張2015年關于網(wǎng)絡安全問題的調查統(tǒng)計表。該題的四個題設都要求從圖片素材中提取有效信息。2016年溫州卷綜合性學習試題選取的材料是一份關于“中國鄰里關系調查”的統(tǒng)計資料,以四張表格的形式提供了關于“你認識自己的鄰居嗎,和鄰居有哪些相處活動,鄰里關系變冷的原因是什么,應該如何增進鄰里關系”等四個問題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此類試題既引領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又考查了學生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
二、從基本內容看,彰顯地域文化
從近三年浙江省各地中考語文綜合性學習試題的內容來看,諸如自然環(huán)境、人文風情、民俗傳統(tǒng)、自我成長、學生生活、歷史文化、熱點專題和科技生活等都有所涉及。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那些呈現(xiàn)濃郁地域文化色彩的試題,包括校本特色、民俗風情、名勝古跡、特色特產(chǎn)等文化信息,充分顯示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鄉(xiāng)土特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成了各地語文中考卷的一個亮點。試題內容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現(xiàn)校園特色文化
富有特色的校本化校園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來說,校園文化對其影響是最為深刻的。正因為如此,涉及校園特色文化的內容在語文綜合性學習試題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最為典型的是2014年杭州卷第8題,該題圍繞學校開展的以“書香校園”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設置了三個試題。第一題要求根據(jù)所提供的有關閱讀的數(shù)據(jù)材料的圖表,得出結論。主要考查學生解讀圖表,從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二題是圍繞“我們該讀什么書”就畢淑敏和汪曾祺的不同閱讀觀展開辯論,要求表達自己的觀點并簡述理由。主要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第三題要求以跟帖的方式結合自身的閱讀經(jīng)驗,運用比喻方法,生動形象地表達讀書的感受。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比喻修辭的能力,即考查學生的文采、獨特的體驗和個性化的表達。此類試題內容直接來源于校園文化,學生備覺親切。
(二)介紹家鄉(xiāng)特色文化
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特色文化,包括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人文環(huán)境,讓學生了解家鄉(xiāng)的特色文化,熟悉家鄉(xiāng)的特點,這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以此內容編制語文綜合性學習試題,往往能使試題具有新穎性和獨創(chuàng)性。如2016年衢州卷:“夏令營開展‘用地圖說家鄉(xiāng)活動,請根據(jù)右圖(圖略)擬寫一段150字左右的發(fā)言稿,向來自全國各地的營員介紹衢州。要求:①用一個比喻,讓人記住地圖的形狀;②用一個主題詞,凸顯家鄉(xiāng)的特點?!贝祟}很好地把實用文體的寫作與地域文化結合在一起,新穎別致。
(三)走進家鄉(xiāng)名勝古跡
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是地域文化的一個亮點,每個地方都會以擁有自己獨特的名勝古跡而自傲。游覽或向朋友推薦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是綜合性學習活動很好的內容,也是編制試題的很好內容。如2016年湖州卷,要求考生以感受湖州的“山水清麗,文化悠遠”為主題,根據(jù)所提供的三幅圖片資料(湖筆博物館、南潯古鎮(zhèn)、德清莫干山)設計“二日游”行程,并用文字表達出來。此題巧妙地以游程設計的形式將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文化與語言技能考查結合在一起,既有鄉(xiāng)土味,又有語文味。
(四)推介鄉(xiāng)土特產(chǎn)美食
特產(chǎn)美食反映了地域文化中的人文特色,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的開發(fā)和試題的編制,當然不會放過這一人文資源。2014年金華卷第7題,圍繞“舌尖上的家鄉(xiāng)”為主題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設計三個小題。①猜一猜。要求在所提供的三則謎語中任選兩則猜出家鄉(xiāng)常見的食品。②夸一夸。要求夸一夸所喜歡的一種家鄉(xiāng)美食,可以描寫色香味,也可以說明制作過程。③品一品。要求學生用心品味家鄉(xiāng)美食的深厚文化意蘊,按照示例,說一說某一種家鄉(xiāng)美食所蘊含的意義。此題從抓住事物特征,到展示生活實踐,再到理解食品的文化內涵,步步深入,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綜合學習的本質特征,實現(xiàn)了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以及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三、從題型形式看,呈現(xiàn)豐富多彩
從近三年浙江省各地中考語文綜合學習試題的類型看,花樣的確繁多,呈現(xiàn)了一派豐富多彩的景象。以下我們做一簡單的歸納。
(一)情境體驗,發(fā)表觀點
題型設計者一般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或社會熱點問題為素材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考生在具體情境下根據(jù)自己所學的語文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來解決題設的問題。主要是針對某些社會現(xiàn)象和某種觀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議。如在上文“以學生生活情境為載體”中列舉的兩個例子都屬于此類題型。
(二)圍繞主題,分析材料
以往我們注意到的很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題型,是從材料中提煉主題的。如上文列舉的2016年臺州卷和溫州卷都屬于此類題型。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的中考語文綜合性學習試題中還出現(xiàn)了由主題分析材料的新題型。如2015年湖州卷第12題:“閱讀下面材料,結合上下文,談談你對騰訊公司最新嘗試的認識和看法?!痹擃}不僅提供了一則材料,而且與前面的閱讀理解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通過一定的主題分析具體的材料,然后得出自己的判斷,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是由主題分析材料的一種新題型的嘗試。
(三)讀圖識表,提取信息
此類題型的特點是所提供的材料以圖片或者圖表的形式出現(xiàn),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圖片或圖表資料,從中提煉出有效信息,然后運用相關語文知識完成題設任務。相對于文字信息,圖片和圖表所提供的信息具有一定的隱藏性,有利于考查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如2015年紹興卷第20題,題設的情境材料是一張“越秀小區(qū)平均用電量與王菊香家庭用電量比較”圖表和一張“越秀小區(qū)王菊香家庭2014年峰谷用電量統(tǒng)計”圖表,還有一張關于分時段用電的價格表。讓學生從第一張圖表中提煉出王奶奶家2014年用電的總體情況的相關信息,從第二張圖表和相關鏈接所提供的信息中分析王奶奶家電費沒有降下來的原因。此題不僅考查學生的讀圖識表能力、分析歸納能力,而且考查了學生知識面的廣度以及處理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語文味略顯不足。
(四)結合材料,文字擬寫
這類試題一般給出一個材料性或主題性的具體情境,要求學生依據(jù)題目要求撰寫相關文字。常見的有宣傳標語、廣告詞、對聯(lián)、演講稿等。如2016年麗水卷:下面是麗水市博物館“華僑之鄉(xiāng)”展廳中的一塊展板(提供一張麗水華僑華人分布新格局的圖片),請你以講解員的身份,為前來參觀的七年級學生作講解。此題綜合考查了學生的圖文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不僅要求語言表達上的準確明了,而且要考慮講解對象的實際水平,語言表達須得體。
(五)生活實踐,寫作運用
此類題型最能體現(xiàn)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實踐性特點,是語文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實踐和應用。此類試題在2015年的試卷中出現(xiàn)最多。如2015年寧波卷第5題,要求學生根據(jù)校文學社社長與編輯的一段對話,寫一則“勘誤啟事”這種生活實踐中的應用性文體。又如2015年臺州卷第18題,提供了一個關于心肺復蘇中的“胸外按壓”動作示意圖及有關的提示語,要求寫一段介紹“胸外按壓”動作的說明文字。完成此類題需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是生活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考查。
縱觀近三年以來浙江省各地中考語文綜合性學習試題,其總體特征是著眼于考查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水平,重點考查學生語文實踐的綜合能力,激勵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和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課程資源,在語文素養(yǎng)整體發(fā)展的基礎上,培養(yǎng)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
(責任編輯:李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