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洋
【摘要】作為我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戲曲表演對于戲曲演員的“腳下”功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個戲曲演員是否成熟和出色,一般都是通過其在臺上表演的“腳下”功夫進行鑒別的。戲曲演員要想掌握好“腳下”功夫,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日積月累的訓練。在訓練基本步法的同時,要將表演情緒和精神融入“腳下”功夫,實現(xiàn)身體動作和精神情感的有機統(tǒng)一,提升表演張力和水平,最終實現(xiàn)整體戲曲表演水平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戲曲演員;“腳下”功夫;基本功訓練;訓練方法
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戲曲藝術在我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根基,在表演方式和表演手段上,雖然日趨多樣化,但是其中的基本表演技巧和表演要求并沒有產(chǎn)生實質(zhì)性的變化,被有效傳承了下來,這也是戲曲藝術有著長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在戲曲表演過程中,戲曲演員的“腳下”功夫貫穿表演全過程,不管是表演的身體技巧還是表演思想傳遞,很多都是通過“腳下”功夫?qū)崿F(xiàn)的,因此強化戲曲演員的“腳下”功夫訓練,就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對于提升戲曲演員表演能力,提高戲曲表演的總體表現(xiàn)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關于戲曲表演“腳下”功夫的基本概述
1、“腳下”功夫的特點
戲曲表演之所以具有舞臺表現(xiàn)力和藝術生命力,關鍵就在于多樣化的身體表現(xiàn)手段,身體動作的復雜和多樣化構成了戲曲表演舞臺上的最大看點。通過戲曲表演者扎實的“腳下”功夫,可以將戲曲動作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恰到好處的傳遞舞臺思想和舞臺情緒,令觀賞者賞心悅目,獲得心靈上的震撼和滿足。對于戲曲演員而言,不管角色分配還是年齡差異,都要求具有較高的“腳下”功夫,對于年齡大的角色而言,“腳下”功夫需要更加沉穩(wěn)扎實,對于較為年輕的角色而言,“腳下”功夫需要更加靈動和輕巧。因此,在舞臺表演過程中,戲曲演員“腳下”功夫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也是戲曲演員訓練的重點和難點。戲曲演員在表演過程中,“腳下”功夫體現(xiàn)出“輕快”、“敏捷”、“扎實”、“穩(wěn)重”等多種特征,這不單單是雙腳訓練所能達到的,需要的是整個身體的配合和支撐,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訓練和表演過程。
2、戲曲演員“腳下”功夫的形式
在戲曲表演過程中,戲曲演員“腳下”功夫可以分為滑、頓、點、放、挪等30多種步法形式。在戲曲演員的“腳下”功夫中,包括多種步法,其中包括跑步、正步、十字步等等。舞臺上的步法如何,直接體現(xiàn)的是一個戲曲演員的基本功是否扎實,體現(xiàn)舞臺表演的能力和水平。在戲曲表演當中,常用的“腳下”功夫步法包括云步、跪步、墊步等等,對于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特征的演員,要掌握不同的步法技巧,在臺上才能做到如魚得水,駕輕就熟。
二、戲曲演員“腳下”功夫的訓練方式
在戲曲演員“腳下”功夫的訓練當中,腳步的位置和腳步的姿勢,是訓練的核心內(nèi)容。腳偉是指在戲曲演員站立的過程中,雙腳的基本位置,看似簡單的站立,其實蘊藏著很深的技巧。在站立的過程,演員的雙肩不能晃動,繃緊的腳面要實現(xiàn)腳尖點地,腳后跟要稍稍向上翹起,整個腳的背面一直呈現(xiàn)出繃緊的狀態(tài)。在進行挪腳的訓練過程中,要腳窩向上,腳背繃緊。在訓練當中,就要注重這樣姿態(tài)的標準性,進而提升舞臺表演能力。
舞蹈演員要重視訓練的基本方式,通過日積月累的訓練,養(yǎng)成習慣性的動作,掌握基本要領,通過平日有效的訓練,提升訓練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而提升舞臺表演能力。在“腳下”功夫訓練的過程中,由于十分枯燥,而且十分辛苦,因此很多演員都難以堅持,特別是很多年齡較小的年輕戲曲表演者,既不能承受這份辛苦,同時也很難意識到這樣的基礎訓練對于舞臺表演的意義究竟如何?;诖?,戲曲演員在訓練的過程中,要根據(jù)30多種步法的不同要求,有針對性、有重點的進行訓練,從思想層面充分認識到這樣基礎訓練對于自己成為一名成功表演者的意義。在實踐訓練當中,要制定詳細的“腳下”功夫訓練計劃,不可偏廢,更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要做到持之以恒。根據(jù)自己的角色特點和表演特點,有針對性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不可苦練、蠻練,要提升訓練方法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及時向師傅請教,及時總結,對比訓練,提升訓練的效果。
三、“腳下”功夫訓練的節(jié)點問題
在戲曲演員訓練“腳下”功夫的過程中,要注重關鍵的訓練節(jié)點問題。單純從訓練內(nèi)容來看,“腳下”功夫的訓練屬于基礎身段訓練,身段訓練是戲曲演員訓練中的眾多技能之一,而“腳下”功夫則是整個演員表演的核心,在整個訓練當中,處于核心的地位,因此,要充分認識到訓練“腳下”功夫的重要性,同身段訓練有機聯(lián)系,同時又要弄清楚其中的細微差異,提升訓練的針對性和扎實性。
在戲曲演員訓練“腳下”功夫的過程當中,不可把“腳下”功夫單純當作身體上的能力訓練,要同表演情緒和表演情感訓練有機融合。戲曲表演是一項表演藝術,需要表演者通過身體動作和身體表達,同臺下的觀眾進行交流,因此,思想和身體動作不能是割裂開來的,而融入感情和表演情緒的“腳下”功夫,可以有效提升舞臺表現(xiàn)力和舞臺張力,和觀眾進行有效的活動,提升舞臺表演效果,最終達到表演水平總體提升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形體藝術,戲曲表演對于戲曲演員“腳下”功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戲曲表演過程中,“腳下”功夫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能展現(xiàn)舞臺表演的專業(yè)性,另一方面,“腳下”功夫也是展現(xiàn)戲曲精神,表現(xiàn)戲劇思想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只要將動態(tài)和靜態(tài)有機融合,將戲曲表演的情緒融入步法當中,才能實現(xiàn)表演水平的有效提升。在實踐訓練當中,“腳下”功夫的訓練是較為枯燥的,因此需要有效的訓練方式支撐,提升訓練效果,最終提升整體戲曲表演水平。
【參考文獻】
[1] 孫麗萍. 戲曲演員的“腳下”功夫及訓練方法[J]. 戲曲藝術, 2010,31(3):41-44.
[2] 牛文清, 龐立民. 關于戲曲演員“腳下”功夫訓練技巧的分析[J]. 大眾文藝, 2014(8):167.
[3] 范隆龍. 淺談地方戲曲中專身段課的教學[J]. 北方音樂, 2012(12):77-78.
[4] 于春杰. 漫談戲曲演員“腳下”功夫的訓練[J]. 大眾文藝, 2013(14):159-160.
[5] 崇愛花. 戲曲演員旦角身韻的訓練方法[J]. 魅力中國, 2010(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