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銘
(福建工程學院 人文學院, 福建 福州 350118)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的境遇與建構(gòu)
黃志銘
(福建工程學院 人文學院, 福建 福州 350118)
高校作為國家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場所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好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戰(zhàn)略價值和意義。針對當前高校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的過程中面臨的現(xiàn)實困境,提出從加強理論“灌輸教育”、關注“焦點訴求”和注重“氛圍營造”等方面建構(gòu)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的有效路徑。
大學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 路徑構(gòu)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所指出:“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1]“青年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2],可以說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狀況,客觀上折射出了當前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態(tài)勢和現(xiàn)實成效。因此,如何“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找到核心價值觀與生活的契合點,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入到大學生的日常實踐生活,成為大學生認知、認同和踐行的基本價值就顯得格外重要。
高校作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場所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好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戰(zhàn)略價值和意義。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jié)合起來,使大學生從思想和行動上達到認同并努力踐行則成為高校社會主義人才培養(yǎng)方向的關鍵。因此,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生活化”成為當前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新命題。
(一)體現(xiàn)引領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時代需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體現(xiàn)了國家維護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戰(zhàn)略訴求。當前,西方各種社會思潮和生活方式不斷涌入,我國在價值觀領域受多元文化的影響也呈多元態(tài)勢。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西方敵對勢力極力拉攏和腐蝕的主要群體,大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容易發(fā)生扭曲,出現(xiàn)政治意識模糊、價值行為失范、道德認知滑坡和理想信念缺乏等現(xiàn)象。高校作為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前沿陣地,必須著眼于構(gòu)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話語權(quán)和掌握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主動權(quán),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和準則,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理念和訴求回歸到日常生活中,發(fā)揮其現(xiàn)有的實際成效和培育生活化的“現(xiàn)實土壤”。用社會主流價值觀引領大學生的知行觀念和價值取向,來更好地預防和抵御西方文化和社會思潮在日常生活中的侵蝕滲透。
(二)體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的動力源泉
大學生作為文化自信的踐行主體和評判主體,追求文化自信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訴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更應凸顯其作為先進文化的價值引領作用。堅定用社會主流價值觀來面對和處理的各種現(xiàn)實問題是實現(xiàn)文化自信的根本。隨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進,各領域的利益博弈將更加凸顯,也更容易容易引發(fā)價值沖突和導致文化價值認同危機,沖突和危機的消除需要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和功能。高校應當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過程中,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是體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訴求。在此背景下,將主流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更好的融入到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則成為當前高校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的首要問題。因此,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就要求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的前提下正確認知生活世界中所遇到的思想困惑和文化爭鋒,進一步發(fā)揮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和傳播功能,對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信和目標訴求具有重要意義。
(三)體現(xiàn)大學生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的精神訴求
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社會發(fā)展和人的發(fā)展相輔相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更能體現(xiàn)大學生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的精神訴求。正如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思想包含著人的全部素質(zhì)和特征的發(fā)展,實現(xiàn)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終精神追求,體現(xiàn)了現(xiàn)階段高校開展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實要求與價值取向。大學生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與踐行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通過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實現(xiàn)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內(nèi)在精神支撐,它對大學生正確認知當下生活世界。讓大學生能夠真正明確自我追求和實現(xiàn)中國夢的奮斗目標起到真正的驅(qū)動作用。實現(xiàn)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生活化,實現(xiàn)其對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成長成才的目標引領和理想信念的價值引領,充分體現(xiàn)當代大學生對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的精神訴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式提出以來,高校積極培育其生活化的現(xiàn)實土壤,讓大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能感受到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與感召力。但由于受到多元文化和社會思潮的沖擊以及表達宣傳方式不當?shù)扔绊?,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仍面臨著不少的現(xiàn)實之困。
(一)大學生對主流價值觀認知的模糊化成為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教育的阻力
多元文化和各種社會思潮以其新穎獨特的理念侵蝕著大學生群體對主流價值觀的認知,對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的延續(xù)性和廣泛性成效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一方面,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當代大學生自主意識和自主選擇能力的逐步增強,以往的通過“灌輸”理論的教育宣傳方式已經(jīng)很難適應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求?,F(xiàn)代社會發(fā)展理念和傳統(tǒng)價值評判標準也發(fā)生了重大轉(zhuǎn)變,使得正處于價值觀形成關鍵時期的部分大學生對于主流價值觀的認知呈現(xiàn)出“模糊化”的現(xiàn)象和“泛功利化”傾向。另一方面,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和網(wǎng)絡信息化趨勢的不斷深入,網(wǎng)絡新媒體已成為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生活的主要渠道。碎片化、快餐化和表面化的網(wǎng)絡文化宣傳成為西方傳播各種社會思潮和多元文化的主要方式,不斷誤導和淡化大學生對主流價值觀的認知,使日常生活領域所倡導的主流價值觀的主導地位受到了削弱和動搖。
(二)傳統(tǒng)傳播方式的延續(xù)動搖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的信心
作為一種理論存在核心價值觀,只有使其真正融入到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借助于實踐轉(zhuǎn)變?yōu)椤拔镔|(zhì)力量”才能讓大學生對其真懂真信真用。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踐行者,他們能否在日常生活中自覺接受國家所倡導的主流價值觀,對于實現(xiàn)實現(xiàn)人生價值、推動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當前高校雖然積極豐富宣傳核心價值觀的渠道和載體,但更多是依靠“主流媒體”進行的理論解讀由于傳播渠道及宣傳載體缺乏大學生自覺參與的形式,因而他們的關注和踐行缺乏深度和廣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的傳播渠道和宣傳載體更需要與時俱進,以提高大學生的認同度和參與度。因此,如何運用傳統(tǒng)傳播方式的優(yōu)勢和新興媒體的傳播特點,結(jié)合當代大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對日常生活的多元需求,滿足信息化時代大學生對主流價值觀的體驗和需求,則成為塑造大學生價值認同和文化自信所要考慮的現(xiàn)實因素。
(三)價值認同教育缺乏時效性影響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的知行
近年來,各高校在日常生活中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教育實踐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大學生對當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但從具體的實踐情況成效來看,由于在教育上仍然存在著“重智輕德”“重理論、輕實踐”“弱化需求、強調(diào)灌輸”等觀念,外加教育宣傳方式方法比較陳舊和缺少大學生的主體性參與,容易出現(xiàn)“脫離實際,不接地氣”等結(jié)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教育實踐活動的“低效化”現(xiàn)象與“實效性差”的問題,使得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存在“知行不一”和“知易行難”等現(xiàn)象,這對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向日常生活轉(zhuǎn)向產(chǎn)生偏移。因此,如何樹立大學生主體性參與到日常生活中價值觀領域的實踐教育活動,則成為破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日常生活中向?qū)嵺`轉(zhuǎn)化的重要方面。
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被大學生所認知、認同和踐行,找準價值觀宣傳教育與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銜接點顯得格外重要。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的路徑構(gòu)建上更應當具有時效性,才能使其成為大學生日常的生活價值理念和行為規(guī)范。具體而言,當前高校在構(gòu)建價值觀生活化路徑可以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以大學生認同的“理論灌輸”為立足點,找到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主流價值觀的教育渠道
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和踐行自覺并不是自發(fā)形成的,理應堅持和借鑒傳統(tǒng)科學的教育方式來強化。因此,在多元文化和價值觀激烈爭鋒的時代背景下,加強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教育和“灌輸”,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nèi)容和要求滲透到大學生日常生活和管理之中,是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落地生根的前提條件。一是堅持“以生為本”的理論教育。高校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根本目的,更應注重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如對不同年級和階段的學生更應堅持“差異化教育”的理念,立足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同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力,使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與踐行從外在的約束力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的動力,引導學生由被動灌輸向主動接受轉(zhuǎn)變。二是完善核心價值觀理論教育和“灌輸”的傳遞模式,在灌輸?shù)倪^程中必須注重雙向溝通。如完善理論教育與“灌輸”的載體,利用新媒體等先進工具和載體,切實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作為理論宣傳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將理論“灌輸”內(nèi)容與學生接受實際相聯(lián)系,增強“理論灌輸”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時效性。
(二)以大學生關心的“點滴生活”為切入點,增強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主流價值觀的理論自信
當前我國部分大學生由于對社會思潮和多元文化存在認知偏差,以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認知的抽象化等現(xiàn)象,未能很好的發(fā)揮主流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因此,要實現(xiàn)日常生活中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認知,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首先,“因事而化”以大學生在日常生活關注的“點滴生活”為切入點,以大學生喜聞樂見和參與性強的形式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增強大學生對主流價值觀的理論認同。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增強價值觀理論教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發(fā)揮其引領和批判多元文化和多種社會思潮,在滿足大學生精神需求和價值訴求的基礎上發(fā)展和提升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樹立主流價值觀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話語權(quán)威。再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融入到大學生的點滴生活中,增強大學生對錯誤思潮和非主流價值文化的批判意識,使大學生可以在日常點滴生活中真正從內(nèi)心認同和踐行主流價值觀的的深刻內(nèi)涵。
(三)以大學生關注的“焦點訴求”為著力點,提升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主流價值觀的情感認同
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大學生的情感認同,關鍵在于其是否能滿足大學生在學期間所關注的生活、學習和就業(yè)等方面的利益訴求。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在滿足大學生對主流價值觀利益認同的基礎上提升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是做好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首先,用生活化的言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大學生普遍關心的實際問題聯(lián)系起來。用簡單通俗和表達簡練的核心價值觀的言語來回應大學生利益訴求,才能更有效的克服理論的“空洞化”和“抽象化”,為核心價值觀生活化培育認同土壤。其次,用生活化和具體化的表達方式來回應大學生關注的焦點問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和回應大學生日常生活中關注的“利益訴求”是其是作為先進文化的理論初衷和內(nèi)在要求,如何做好此項工作,關系到大學生對主流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因此,必須把國家所倡導的主流價值觀指向大學生關注的利益訴求和理想追求。通過問題導向解決學生的利益訴求以期提升大學生對主流價值觀情感認同的教育成效。再次,開展生活化的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對問題回應的方式從“抽象化”轉(zhuǎn)向“形象化”;對主流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從“邊緣化”轉(zhuǎn)成“大眾化”,增強理論的感召力和說服力,以期達到增強宣傳教育和生活化路徑的契合點。
(四)以大學生向往的“氛圍營造”為關鍵點,提高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主流價值觀的踐行信心
高校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成效的關鍵在于堅持以生為本,及時回應大學生關注的利益訴求。正如馬克思所強調(diào)的只有抓住理論的本質(zhì)和掌握人的本位要求,理論就能說服人和轉(zhuǎn)變?yōu)槲镔|(zhì)力量。只有抓住馬克思所強調(diào)的“理論必須為人所理解和掌握”[3]這一理論要求,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適應當前文化模式的轉(zhuǎn)型要求。隨著社會轉(zhuǎn)型和時代的發(fā)展,我國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正逐漸增強,在多元化價值觀變化的驅(qū)使下,在日常生活中營造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活力氛圍顯得格外重要。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的路徑構(gòu)建來提升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的踐行信心。首先,要尊重大學生的首創(chuàng)精神主體性意識,樹立典型,充分發(fā)揮榜樣的引領示范作用。通過榜樣的力量讓核心價值觀真正走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營造積極向上和人人踐行主流價值觀的校園文化氛圍。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種載體和渠道開展大學生喜聞樂見又容易參與的各種活動,增強大學生踐行核心價值觀的信心以自覺融入實現(xiàn)中國夢的理想信念。最后,探索網(wǎng)絡空間的宣傳方式,合理運用微敘事表達方式來回應大學生關注的實際問題,滿足和維護大學生的利益訴求,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活化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活力氛圍。
總之,高校在日常生活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精神追求、利益訴求與價值意愿,找準思想的共鳴點和利益的交匯點,提升大學生的道德情感與價值追求。真正使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和認同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真正使核心價值觀達到入腦、入心和入耳的正面效應。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2016-12-09(1).
[2]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2).
[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責任編輯: 許秀清)
The situation of incorpor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life
Huang Zhim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350118, China)
Universities are important national arena of cultivating talent and significant frontiers of implemen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conduct students’ dai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of great strategic values and significance. The realistic difficulties in facilitating the incorpor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life are analysed. The effective routes to incorpor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proposed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oretical “penetrating education”, highlighting “focused appeal” and priotizing “atmosphere creation”.
student; incorpor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daily life; path construction
10.3969/j.issn.1672-4348.2017.02.010
2016-12-17
2016年度福建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一般項目(FJ2016B147)
黃志銘(1969-),男,福建連城人,副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G641
A
1672-4348(2017)02-01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