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曉霞
摘要:寫人類的文章在語文教材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在開展主題教學中,我們需要適當?shù)剡M行“課外延伸”“以讀促寫”,讓學生在感受文本主題內(nèi)涵和語言魅力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走進廣闊的語文天地,進行主題閱讀的拓展或者相關(guān)的語文實踐,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
關(guān)鍵詞:主題教學;拓展延伸;以讀促寫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2-0081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標中指出:“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在實踐中,我們對寫人一類的文章開展“主題教學”的嘗試,根據(jù)不同主題的特點,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和策略,讓學生“入境”,最好的還需要進行主題閱讀的拓展或者相關(guān)的語文實踐,豐富學生的積累。
一、遷移拓展,擴充視野
閱讀只有棲居在文學的百花園中,才會慢慢開出嬌艷的花朵。新課標背景下的語文課程資源,不外乎課堂文本資源和課外文本資源。下面,筆者將就如何進行課外延伸,以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強化文本主題對學生的心靈沖撞力這個問題。
例如,在以“親人”為主題的課堂教學中,以同一作者魏巍的《再見了,親人》《我的老師》為主講教材,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補充豐富的語文資料,從不同角度、不同側(cè)面引導學生建構(gòu)對親人的理解。教學時,從會意字“親”入手,想象“樹木高高立,枝壯葉兒綠;父母和子女,就像葉連枝”,幫助學生領(lǐng)會親人之間的血脈相連。然后,引導學生從抗洪搶險的戰(zhàn)士、抗擊“非典”的白衣天使以及“感動中國的年度人物”身上體會“血濃于水”的中華民族的“親人”之愛。接下來,又引導學生跨越國界、放眼全球,學習《再見了,親人》,體會其中轟轟烈烈的愛,繼而回到《我的老師》中感受平平淡淡的愛。最后,推薦給學生幾篇表現(xiàn)各種各樣親情的課文,如《愛在廢墟上》《雨荷》《消失的野犬》等。
我們認為,這小小的課堂是不能把“親人”這一主題討論得全面而深刻的,關(guān)鍵在于讓學生引發(fā)開去,讓他們帶著對“親人”的體悟感受更為博大的親情。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感動,而且會將感動內(nèi)化為一種精神力量,從而學會去愛。這也正是主題教學的根本追求——在學生的心中播下求真、向善、愛美的種子。
開展多角度的課外拓展,其對強化文本主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以筆者執(zhí)教的《諾曼底號遇難記》為例:這一課,筆者不僅在課堂上為學生擴充了法國左拉的《鐵匠》,以及沈從文的《橘園》,同時還在課后為學生擴充了史鐵生的《樹林里的上帝》和法國奧埃斯特朗的《賣夢的人》,對“可敬的平凡人”這一文本主題進行專題“集中轟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以讀促寫,閱讀與寫作同步進行
為了強化單元主題化閱讀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同時進行了“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同步”的嘗試。
以下即我們執(zhí)教浙江省編教材《現(xiàn)代小學語文》一學年來開展的此項訓練的部分小作文篇目(“——”左為課文,右為小作文):《新時代中國工人的楷?!S振超》——《他真了不起》;《尊嚴》——《一個值得我尊敬的人》;《溫暖我一生的冰燈》——《世上還有爸爸好》;《購買上帝的男孩》——《男子長大以后》;《一顆豆粒》——《給媽媽的一封信》;《溫暖》——《老師的一天》;《遲到》——《我同爸爸(媽媽)鬧的一次別扭》;《“諾曼底”號遇難記》——為從“諾曼底”號郵船上脫險的60人向哈爾威船長所在的市政府寫一份建立紀念碑的請求書;《坐在最后一排》——替作者喬小葉設計一張送給白老師的感恩卡。
除此之外,筆者還要求學生每讀完一篇文章,都必須進行點評;同時,筆者還要求他們堅持寫讀后感。讀后感就是讀了書或文章之后,因為有所感觸而寫下的心得體會。讓學生對著記人文章寫讀后感,使他們對整篇課文有一次梳理過程,又一次的文本親密接觸,又一次對文本中的人物面對面地對話,又一次的進行反芻,這樣不僅進一步理解了課文,更滋潤了學生的人文精神。
三、活動實踐,強化主題
當今,“大語文”教學觀已是深入人心,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也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上。帶著“主題”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去探索、去強化學習文本之后的體悟和情感;再從社會、從生活中帶回新的感悟、新的情感、新的思想,最終形成新的強化了的“主題”。
如筆者在教學《提燈女神》一課后,開展了一堂以《向您致敬,白衣天使》為主題的班隊活動課:筆者先讓孩子們談談對護士節(jié)的了解,再讓大家讀讀在抗擊“非典”中表現(xiàn)突出的醫(yī)護人員的報道,然后讓他們交流感受,請一名學生朗誦一首小詩《愛的化身》,最后以一曲《潔白的世界》(根據(jù)《掌聲響起來》曲調(diào)填詞,作者:余秋雨)把課堂推向高潮。通過這一堂活動課,孩子們不僅更加熱愛南丁格爾了,而且對醫(yī)護工作也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又如,學了選自《三國演義》的課文后勤工作,開展“三國群英大點評”的綜合實踐活動。讀《三國演義》,看《三國演義》電視劇,收集三國人物故事及卡片,積累三國人物的圖像資料……然后,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人物作點評,配上圖像資料后寫在教室的壁報上。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了解了課文中人物的具體情況,接近了與課文中人的距離,并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人物良好品質(zhì)的熏陶。
記人文章主題化閱讀教學,是一扇通往廣闊閱讀天地的大門,一個體會情感和世態(tài)的起點,從這里出發(fā),孩子們走過的將是一條五彩繽紛的道路,他們采擷的不只是只言片語,更是一種智慧、一份情感!
參考文獻:
[1] 王崧舟.教學思想與經(jīng)典課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
[2] 周一貫.閱讀課堂教學設計論[M].寧波:寧波出版社,2010.
[3] 于永正.于永正文集[M].北京: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0.
[4] 竇桂梅.竇桂梅與主題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浙江省樂清市石帆二小 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