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惠蓮
摘 要:家長是學生心理健康素質(zhì)的決定者,學生除了家長遺傳給先天性的心理素質(zhì)外,家庭教育、家庭環(huán)境對塑造學生心理品質(zhì)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的缺失對孩子身心健康會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嚴重的,可導致孩子心理扭曲,思維偏離道德準線,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人格樹立。
關鍵詞: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影響
一、家庭教育意義
家庭教育,通常情況下是指在家庭生活里父母對孩子實施的引導教育,以及行為上的榜樣力量。一個孩子的成長狀況是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結(jié)果,而家庭教育更是學校教育的延續(x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堅強后盾。
二、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更是學校教育的補充。盡管學校的功能就是專門培養(yǎng)人,學校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及全面發(fā)展起著主導的作用。但是任何教育形式都不是萬能的,學校教育也不例外,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家庭教育則可以彌補學校教育中的某些缺陷。比如學校教育是群體教育,家庭教育是個體教育。父母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個體教育更有利,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家庭教育缺失的分類
“缺失的意思是:缺陷、缺點和失誤。對于家庭教育缺失這個問題,實質(zhì)是規(guī)范家長的教育行為。
1.主體缺失
家庭教育的主體缺失,完整地說是“父親教育行為的缺失”。有一種誤解,認為家庭教育是母親的事,與父親關系不大。實則不然,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那這座“山”的作用有多大呢?我們來看一組數(shù)據(jù):在美國,72%的少年兇殺犯,90%離家出走的孩子以及75%的吸毒孩子來自無父親的家庭。沒有父親的孩子缺乏紀律教育和監(jiān)督機會,所以犯錯的幾率就比較大。
中國的諺語里我們耳熟能詳?shù)摹褒埳垼P生鳳”“知子莫若父”等等,包括《三字經(jīng)》里說的“養(yǎng)不教,父之過”,這都告訴我們家庭教育中父親不可缺失。
2.追求缺失
家庭教育的追求缺失,是指家庭教育中“精神追求的不足”。
當下,有些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更多追求物質(zhì)的富裕,忽視了精神的富有。對孩子的物質(zhì)裝備,砸鍋賣鐵也心甘情愿,而對精神文化內(nèi)涵的充實卻很少過問。學習對孩子來講很重要,但是做人更重要。
3.觀念缺失
家庭教育的觀念缺失,具體反映是“過度教育”和“過度的愛”。
有一句口號誤導父母,甚至誤導教育界。這就是“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造成父母,甚至整個教育界,在教育上“拔苗助長”。
教育也有特殊性,若將特殊性視作普遍性推廣的話,那只會招來更大的災難。天才總是極個別的,天才適用的,并不意味著人人都適用。
4.任務缺失
家庭教育的“任務缺失”,主要反映在“品德養(yǎng)成”、“溝通交流”。
品德養(yǎng)成,通俗地說就是教孩子做人,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品德養(yǎng)成,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是家長的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家庭中,有比學校教育更多更重要的生活細節(jié),恰恰就是這些生活細節(jié)塑造了孩子的個性、人格、文化品位和價值觀。
四、家庭教育缺失對孩子的影響
案例一:洪偉,二年級時父母離異,他則判歸父親撫養(yǎng)。父親常年在外跑車,一兩個月才能見上一面。就算見面父親只是隨口問一句有沒有做作業(yè)之類的話。洪偉在家里由72歲的奶奶照顧,常此以往,他養(yǎng)成了自由散漫、愛說假話、不愛學習的壞毛病。在學校里收保護費,搶錢,打架,約同學翻窗進教室偷東西,去超市偷東西等等。上四年級,校長發(fā)現(xiàn)問題大了,把他奶奶叫到學校陪讀,但是一語不合就踢他奶奶的肚子,還揚起撮箕要砸他奶奶,幸好被老師制止了。后來校長只得請派出所的民警來幫忙教育。大家費了不知多少心血,雖有所改變但有時還是反復無常。
案例二:王成,父親第一次婚姻沒有孩子,第二次婚姻才有這兒子,所以過分溺愛。這孩子在學校搶錢,打人,收保護費。經(jīng)常違反校紀校規(guī),其母不但不能積極配合學校反而對孩子百般依從,使該同學對學校的管理制度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品行和學習都日見下滑。
分析以上案例,不難發(fā)現(xiàn)家庭教育的缺失對孩子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響。最常見的有以下兩種:
1.單親家庭,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家教的不全面,以及對孩子過分的嬌慣、寵愛(溺愛)、或者憐憫,往往會使孩子形成各種不同的不良心理和行為傾向。要么像個刺猬誰也碰不得,仇視一切,要么一切都無所謂,對生活缺乏信心或?qū)σ磺卸疾回撠熑巍?/p>
2.有些家長素質(zhì)較低,心里想的是孩子的學習,眼里盯著的也是孩子的學習,可自己言談舉止帶給孩子的卻都是些不健康的東西。
五、預防家庭教育缺失注意事項
1.情感投資——讓孩子天天快樂
(1)為孩子樹立模仿的榜樣,時時以自己樂觀向上的情緒去感染孩子。
(2)父母之間要建立和諧、默契的關系,以便對孩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臉是父母之間關系的晴雨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撫養(yǎng)方式要正確——盡可能親自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
一方面,孩子有與父母在一起的強烈的心理需要,這一需要得不到滿足就容易產(chǎn)生感情饑餓和被遺棄感等不健康的心理。另一方面,若把孩子交給祖輩撫養(yǎng),孩子很容易受到溺愛,加之他們的文化水平和觀念的差距,往往施以不正確的教育。
六、環(huán)境的影響——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感環(huán)境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觸的環(huán)境,父母對待孩子的正確態(tài)度、和諧的家庭氣氛、嚴而適當?shù)慕逃绞郊案改傅陌駱邮痉蹲饔檬呛⒆有纬山】祩€性和行為的必要條件。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應當是和睦的、平等的、互相關心和互相愛護。孩子在良好的情感環(huán)境中生活、成長,他們會感到自由、舒暢、溫暖、幸福,從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總而言之,維護和增進幼兒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幼兒的整體心理素質(zhì),既要注重物質(zhì)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又要關注人文環(huán)境的建設;既要注重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又要滲透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面向全體,又要關注少數(shù)幼兒;既要幼兒園高度重視,又要家庭社會的關注、參與。只有經(jīng)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當今社會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不容樂觀,引起家長和老師的廣泛關注。家庭教育成功與否,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只要家長注意制定合適的培養(yǎng)目標,營造溫馨的家庭氣氛,確立民主的教養(yǎng)態(tài)度,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就能使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