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山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在創(chuàng)作《紙里故國》這一系列組畫的時候,我想若以筆墨造境,也就如同這句詩中的心意:一次次返身記憶的歧路花園,去尋一尋舊時光景,碰一碰塵封的人事,甚至,去那里見一見曾經(jīng)的自己。說到底,無論故國之思,故園之情,還是故人之意,無外都只是對消逝之物的戀眷,對不可逆之光陰的頑抗。
我想畫作之間應有著很強的互文關系,而貫穿其中的“引線”便是“穿長衫的男子”。作為最重要的“道具”,長衫的反復出現(xiàn),也讓我不得不花些心思探究它的意涵,當然,無可避免的,無論長衫曾多么配得上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托得出曉風白蓮名士風流,它終歸還是失落了,不敵時光之毀,連同那個舊日時代。甚至,它毀得如此徹底,如此滑稽,如此惘然。如今再見長衫,只在相聲演員插科打諢的臺上,或是情侶佯裝民國璧人的婚照里??畤@當世并非沒有好看的人物,可總難得見人把長衫穿得有樣子。他們終歸是少了可以穿長衫的那種好看。需知,著長衫之人生在離亂人世,那時有風起云涌、西學東漸、自由風氣;亦有凋敝民生、國破家亡、生死兩難。中國人慣于在巨大的動蕩與張力里勉力存活,也正是從這個時代開始的。
我畫中人物雖身著長衫,神情卻與現(xiàn)世不遠?!按┧蟆痹谖以O計的場景里,彼此卻絕少勾連。他們的存在卻是指向這世上每一個具體的人,每一個寂寞的獨體,他們其實就是我們。
我渴望在即成的散淡氣質(zhì)里,追求一種更為嚴整、更為精神性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