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錦霞
摘 要: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渠道。課堂的利用率直接關系到英語教學的成敗。因此,為了提高英語教學效率,教師應積極營造融洽的師生情感,嘗試多形式課堂教學,使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教學效率;情感;尊重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2-005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2.032
所謂“高效課堂”是指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那么,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效率、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呢?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本人做出了一些嘗試和探索,現談一些粗淺的認識和體會。
一、融洽的師生情感是學生學習的源動力
高效課堂的形成是一個系統(tǒng)、立體式的工程,非一朝一夕之事,它的形成必然有許多無形的工作作為鋪墊。我認為其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就是感情基礎。所謂情感基礎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健康的、積極的、陽光的、互信互重的師生情感。英語教師多為科任老師,每周每班3到5節(jié)課,每天與學生接觸不多,很難形成有效的溝通。沒有有效的溝通就會與學生產生隔膜,就不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何建立有效地溝通,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打破角色界限
這里所說的角色界限是指班主任與科任教師之間的角色界限,英語教師多為科任老師,怎樣讓自己盡可能多地與學生多接觸、多交流,恰如其分地打破角色界限呢?首先要做到一個前提:多自管,少出讓。就是自己的課自己管,自己碰上的問題不要推,自己解決。其次,盡可能地支持班主任工作,參與班級事務管理,形成一個團結的積極向上的教師團隊,這樣學生們就會認為科任教師同樣也是班級的主人,也是他們堅強的后盾。
(二)增強親和力
要增強親和力,教師要先放下架子融入到學生中去,廣泛地與學生接觸。這樣教師就能更多地了解學生的動態(tài),了解學生的性格,了解學生的愛好等,更便于師生以后的溝通。在廣泛接觸的同時,教師要掌握一個重要原則:宜廣不宜專。學生們都還是孩子,他們很重視老師對他們的關注,可以說,每一個孩子都想得到老師特別的關注?;趯W生的這種心理,教師更不能忽視他們的感受。無論是課上關懷,還是課下聊天,都要照顧到全班同學,不要讓任何學生感覺到被冷落。平時要稍微照顧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鼓勵他們開朗起來。另外,還要特別關注問題兒童(如:單親、父母離婚再婚的、生理、心理隱形疾病的等等),但是這是私下的行為,切不可做得過于明顯,過于刻意,這樣可能會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
(三)尊重同事、尊重學生、尊重自己
首先,要尊重同事,特別是教同班級的同事,在學生面前要時刻注意維護同事的形象和威信,這樣自己的威信也會在無形當中樹立起來。
其次,要尊重學生。教師要一視同仁,然而做到這一點很難。那么多的學生,總有幾個是讓人特別喜歡的,可也總有那么幾個讓人心煩的。存在這種心理很正常,但是我們要做到不表現得很明顯,比如,我喜歡某幾個學生,就老是找他們談話,找他們幫忙干活,這樣很容易引起全班其他學生的不滿、反感、排斥甚至怨恨。另外,教師還要不記恨學生,要把每天都看成一個新的開始,這樣再去看待學生的錯誤,也就不會特別惱火了。教師講話要得體,不用惡意言語攻擊諷刺學生,學生們無論犯了什么錯誤,只要我們幫他們改正了就好了,沒有必要用難聽的話去教訓他們,這樣很容易給他們造成心理陰影。
最后,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就要言而有信,言行一致。自己承諾的一定要做到。對學生的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到。另外,要有原則,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能模棱兩可、不能因人而異、更不能因自己的心情而異。
二、多形式的課堂教學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進行交際,集思廣益、拓展思路。如連鎖操作(action chain),這種活動形式主要適用于固定句型的操練。在調查學生的上學方式、早餐情況、喜好等,可以用連鎖操作來訓練句型,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 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 Whats your favorite...?我們還可以小組競賽的形式來記憶單詞、比拼句型等。例如:背誦單詞時,以小組計分,一詞一分,如果本小組成員不努力的話,就會直接影響該組成績,大多數學生都會努力去背,爭取為本組取得好成績;個別惰性較強的學生也會在本組成員的監(jiān)督下不得不背。這樣,學生們互相監(jiān)督,互相競爭,省去了教師很多時間,我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教材、研究學生。
(二)快節(jié)奏、勤反復、溫故而知新的教學方法
英語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復習。在以往的新授學習中,學生對語言知識已經有了豐富的感性經驗,快節(jié)奏、勤反復的環(huán)節(jié)就在原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點破和歸納,小結規(guī)則,使知識系統(tǒng)化、概念化,并組合成新的知識結構。如,快節(jié)奏問答可分清人稱代詞、物主代詞運用的不同語境。適當集中可彌補小學生識記的目的性較差、無意識記憶較強,機械記憶較多、理解意識不夠,形象意識較強、抽象邏輯意識較差的不足。學生反復使用所學內容,使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并長期保存在大腦貯存庫中,以便隨意提取。例如:我們可以準備兩個記錄袋:單詞記錄袋和句型記錄袋,把兩個袋子存放在老師或小組長手里,學生把已掌握的單詞或句型分別放入記錄袋內,可隨時放入,教師可利用課間隨時抽查,教師從詞袋內任意抽取單詞或句型,如果學生不能回答,則要取出該卡片,直到學生再次掌握才可放入。一周評出五個冠軍進行適當獎勵。
(三)競爭機制促學習的教學方法
小學生都有好勝心,一種優(yōu)秀的競爭機制除了能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外,還能有效地服務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競爭方式有小組競賽、班級競賽、生生競賽等。此外,還要有靈活多變的獎勵方式。獎勵時間也要適時而變,不要把學生的胃口吊得太長,否則學生的興趣會逐漸淡化。在低年級時我們可以用貼紙、紅星等獎品來激勵學生,激發(fā)他們的競爭意識。高年級我們就需要用更實用的獎勵來激發(fā)學生的斗志了。比如:表現好的組可適當減少作業(yè)量,減少值日次數,如果學期中不領取獎勵,就可累計積分,期末考試后奪冠者可獲得假期快樂玩獎勵。形式多變的課堂教學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要搞好教學,需要教師不斷地充實自我,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去開拓、去總結。
參考文獻:
[1] 吳衛(wèi)華.淺析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四個關注”[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S1):107-108.
[2] 黃小雁.探討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0(3):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