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梅
[摘 要]古村落旅游資源是產生在一定歷史時期的特殊資源,并且受到不同程度的保護而形成的,反映著該地的風俗習慣,有著古樸悠久的藝術內涵,還是一種旅游創(chuàng)新的資源。同時,它也具有古老性、地域性、完整性、脆弱性等特征,以及歷史藝術價值、科學研究價值、旅游體驗價值。其仍然見證該地域世世代代的生活狀況,從不同程度上體現當地風土人情,并且承載著深厚的村落文化內涵。又因古村落旅游資源的稀有性,更應該積極采取保護實施,挖掘深層次的潛在資源,遵循古村落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合理的開發(fā)。
[關鍵詞]古村落;旅游資源;特征;價值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1.200
貴州位于中國的西南部,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在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地形和喀斯特地貌的影響下,導致交通閉塞,外界信息不暢通。使得貴州古村落朝著兩個方向發(fā)展,一類是貴州土著居民靠人力、畜力來搬運物料建立少數民族村寨,每個民族根據地勢和風俗進行修造,伴隨朝代的更迭人們不斷修繕改造形成了一個個神秘的古村落。另一類是在戰(zhàn)爭、商賈、人口的遷徙中出現的以軍事屯堡、宅院等為主。遺留的數量眾多、分布廣泛、建筑結構奇特、富有差異、文化底蘊濃厚,是一筆寶貴的歷史遺產。隨著旅游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國家對古村落旅游資源保護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政策的優(yōu)惠,這為貴州古村落開發(fā)提供一個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遺留文物能發(fā)揮其特有價值,使其表現文化得以延續(xù)下去。也為古村落的旅游資源能夠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機會。[1]
1 貴州古村落旅游資源特色現狀
1.1 獨特的建筑
古村落在空間架構和設計特點的形成上受到人口、地理、經濟因素的影響,表現出了各種形態(tài)。[1]貴州古村落建筑構造各異,以郞德苗寨橋梁建筑為例:苗嶺山區(qū)的苗族古村寨,寨后面的茂盛森林,潺潺的溪水進入山寨,切出條條壑溝,形成一張密網。大多溝渠用橋連接形成一個整體,有橋梁博物館之稱。又如黎平的建筑:杉木為材料,木木相互扣合,結構錯綜復雜,沒有用鐵釘,但十分牢固,有寶塔之英姿、樓閣之俊美。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大多數的吊腳樓建筑形制也逐步得到改進,出現了不同種形式美感的藝術風格。
1.2 神秘的信仰
信仰對人們的思想、生活習慣等都有著巨大影響,如文學、藝術、天文、地理等領域影響深遠,它是古村落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貴州古村落的信仰豐富多彩,不同民族的信奉的對象有著差異之處。以苗族的圖騰為例:在不同的物件表面附上圖騰,有刻在木板上的木圖騰,有糊在窗上的紙圖騰,還有最精致的銀飾圖騰等種類繁多,苗人對它的崇拜,是吉祥的象征。
1.3 精湛的工藝
工藝是古村落技術的表現形式之一,也是人們勤勞的智慧結晶。如:花橋是非常出名的建筑,它集合人們的生活習慣而設計,橋廊上遍施彩塑彩畫的花橋,很有藝術氣息。還有侗寨的“涼亭”,它是常見的建筑,一般建在交通交叉路口旁,多以木結構,頂上分為四角、六角、八角,屋面常用覆蓋小青瓦,十分精巧。苗族的村寨門是專為抵御外來入侵建造的,有防御的作用。還有苗寨里的“姐妹棚”是建來為青年未婚女孩戀愛的地方,是一種充滿圣潔的建筑。既可以欣賞游玩,又可以為日常服務場所。也體現著古村落風韻。
1.4 多彩的習俗
習俗是人們按照本地約定成俗的一種生活的方式,即通過某個節(jié)日或某個儀式來達到人與周圍一切事物和諧共存的理念。如苗族村寨無論建在什么地方,不管村戶多少,都建有寨門,寨門具有保護村寨的功能,他們每年都會去祭祀,祈求平安。過節(jié)是古村落里最為講究的事,更加體現該地方的風俗,在貴州的少數民族村落的節(jié)日中除了春節(jié)、端陽、中秋大體與漢族相似以外,還有本民族特有的節(jié)日。正是種類繁多的風俗,造成貴州的村落習俗形式各異,為旅游業(yè)開發(fā)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2 貴州古村落的旅游資源價值
2.1 歷史文化價值
歷史文化價值是在較長的時間中,遺留和保存完好具有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器物,它真實地反映著該地所處不同時間段的生產、生活特征。如貴州安順屯堡建筑為人們展示著堅固的軍事防備,反映當時統治者積極開疆拓土與貴州各民族融合交往的歷史,這給貴州的歷史涂上了一筆厚重的色彩。也反映了古村落所處在每個歷史時期的綜合環(huán)境狀態(tài)。同時,也為貴州藝術者們保留珍貴的資源。由于空間的布局形式多樣,富有地方建筑特色,加上深厚的人文底蘊,具有歷史遺存的典型代表。
2.2 科學研究價值
古村落的科學研究價值體現在以建筑構造與自然、人文的和諧之中,豐富的建筑資源構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如祠堂、樓臺、公共建筑物等都反映出貴州少數民族明清時的景象。同時,勤勞智慧的工匠們還利用采光、通風、御寒、防潮等技術,使得條件更加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布局實在獨特。
2.3 體驗與欣賞價值
人們可以了解這些古村落歷史信息和厚重的人文資源,如從古村落的空間布局、建筑風格、民俗風情中體驗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自然哲學,體驗到維系村落發(fā)展的傳統歷史文化,這樣與現代化城市化生活形成了巨大文化差異。此外,古村落的建造風格、規(guī)劃的理念都表達了當地人的生活態(tài)度、價值取向、審美角度和審美情趣。如古村落的宗族血緣關系,這為快速發(fā)展的城市文化提供了一個減壓的空間;聚族而居的生活習慣,讓更多旅游者體驗一番他鄉(xiāng)生活方式,尤其古村落的婚戀風俗對未婚旅游者有著很大的吸引力。還有留存下來的實物碑文銘刻及族譜等也會引來一批愛好者,有利于弘揚傳統村落文化。大多數村落受耕讀思想文化生活的影響,旅游者可盡情享受那美麗的古村落風韻和爽朗的田園風光。[2]
3 貴州古村落旅游資源保護及開發(fā)的建議
3.1 建立協調管理的發(fā)展機制
目前我國未專門制定針對古村落保護和開發(fā)的保護的法規(guī)條文,只能參照其他相關的法規(guī),這給古村落的保護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建立相關的法規(guī)勢在必行,以保護古村落旅游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不影響古村落旅游資源的前提下,權衡分配各方利益,由旅游規(guī)劃部門進行統籌布局,堅持資源原生性,避免古村落文化的遺失。
3.2 充分挖掘古村落潛在旅游資源
學者文紅(2008)認為:古村落中分布著很多潛在資源,它們具有很大的挖掘價值。它們對古村落的存在和發(fā)展提供了條件,物質文化是古村落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而非物質文化又反映著物質的內涵,二者缺一不可,不然古村落就丟失真正的意義。在充分挖掘古村落內遺留的旅游資源應遵循本身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科學的整理和保護。在挖掘的古村落旅游資源的過程中應注意資源本身的規(guī)律,采用現代技術更好保存起來,在不被損壞的前提下為旅游者服務。提升古村落的形象塑造,使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獲得和諧、可持續(xù)的發(fā)展。[3]
3.3 修繕保護古村落旅游資源
古村落旅游資源的修繕工作是保護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大多數古村落旅游資源容易遭到損毀,又難以恢復。由于古建筑文化價值和旅游價值很高,對已經衰敗或破壞的應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重建恢復;對珍貴的文物,采取隔氧的方式減少自然風化的衰敗速度。以遵循古村落本身發(fā)展規(guī)律,保護民族建筑文化遺產和地域風貌特色性,挖掘潛在旅游資源,促進古村落旅游的發(fā)展,推動當地經濟的發(fā)展。在貴州修繕與開發(fā)較好的古村落有西江千戶苗寨。
參考文獻:
[1]王超,王志章.西部少數民族地區(qū)旅游包容性發(fā)展動力模式研究——以貴州省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6):135-138.
[2]盧松,陳思屹,潘蕙.古村落旅游可持續(xù)性評估的初步研究——以世界文化遺產地宏村為例[J].旅游學刊,2010(1):17-25.
[3]盧松,張捷.古村落旅游社區(qū)居民生活滿意度及社區(qū)建設研究——以世界文化遺產皖南古村落為例[J].旅游科學,2009(3):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