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國
摘 要:在校園暴力中主要就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校園欺凌多發(fā)生在中小學,由于我國是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
關鍵詞:校園暴力;心理因素;心理干預
在校園暴力中主要就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校園欺凌多發(fā)生在中小學,由于我國是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欺凌過程,蘊藏著一個復雜的互動狀態(tài),欺負的同學會對被欺負的同學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心理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fā)展。在眾多的校園暴力事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學生自身方面,由于行為習慣和文明禮儀問題而引發(fā)的校園暴力事件。中學生大多是由本街道各個小學升上來的,也有少量外地轉進來的學生,人數(shù)上百,形形色色,所以存在的問題也較多。學生到了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同學也都是陌生的,在原學校長期以來養(yǎng)成的生活習性也不同,行為觀念相差比較大,所以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摩擦和矛盾。禍從口出,有些學生語言不文明,臟話隨口而出,容易產(chǎn)生矛盾,結果同學雙方爭吵,惡語相向,矛盾進一步激化,發(fā)生打架事件,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處理,甚至還會引發(fā)社會人員參與的群體斗毆這樣的惡性事件。
二、結交一些輟學的同學和社會不良人員,近墨者黑。比如有網(wǎng)癮的、抽煙的、打牌賭博等等而引發(fā)的學生矛盾事件。校園暴力事件的發(fā)生,往往與社會環(huán)境、不良風氣的影響有著直接關系。當前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化現(xiàn)象、不良風氣給青少年造成極大的腐蝕和影響,特別是一些圖書報刊、音像制品、網(wǎng)絡游戲充斥著大量的兇殺械斗,腐蝕學生的心靈,使得學生經(jīng)不起誘惑,不自覺地模仿,學會了用以暴抗暴的方式來解決矛盾和沖突,致使校園暴力頻頻上演。
三、因為男女生不正常交往,爭風吃醋而引發(fā)的校園暴力事件。這類事件往往是由于男女生交往過度,關系不正常而導致的,所以我們男女生之間一定要正常的交往,正確的交往。
四、家庭因素影響。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家庭環(huán)境能否讓學生健康的成長起了很大作用?!案改甘呛⒆拥牡谝蝗卫蠋煛保@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早、影響時間最長的。父母的個性特點、教養(yǎng)觀念和教養(yǎng)方式,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些學生的父母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較偏激,孩子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也總愛用暴力解決問題。一位心理學家說:“家庭是孩子心靈成長的搖籃。只有健康的家庭,才能給孩子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而一顆健康成長的心靈會在家庭環(huán)境中體會到幸福與快樂,反之則不然?!庇纱丝梢?,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健康都是保持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學生的很多問題可以從父母、家庭里找到原因。
許多家長從小就向學生灌輸?shù)氖窃谝匝肋€牙、以暴制暴的錯誤觀念。不少家庭的父母因孩子是獨生子女就對其溺愛、嬌慣,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有較嚴重的唯我獨尊的畸形心態(tài),形成了遇事只考慮自身利益、漠視他人存在的褊狹性格,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就會立刻采取一些極端行為來發(fā)泄自身的憤怒。
五、“哥們”關系,所謂的講團結,講義氣而引發(fā)的校園暴力事件。打群架就是因為同學互相幫忙、好朋友幫助調節(jié)問題,結果越調越亂,發(fā)生打群架事件。
六、學生心理年齡的原因,在每一屆學生中都有一定數(shù)量的學生存在某種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和性格缺陷問題。首先,從青少年這一群體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看,由于心理發(fā)展尚未成熟,缺乏社會生活經(jīng)驗,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加之面臨考試、升學等諸多人生選擇的壓力,遇事往往不冷靜、易沖動、敢冒險,處理問題也常常不計后果。一旦與同學、老師產(chǎn)生矛盾,就很容易采取一些過激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導致暴力事件的發(fā)生。其次,從個別的人格特質看,一部分學生性格偏執(zhí)、過激,遇事不冷靜,鉆牛角尖,即使是一個很小的矛盾或語言摩擦,也會使其難以承受或喪失控制力,就會演化成極端的暴力傾向,催生出校園暴力事件。
針對校園暴力所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學生如何預防校園暴力的發(fā)生呢?
第一,在威脅與暴力來臨之際,首先告訴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壓正,終歸大多數(shù)的同學與老師,以及社會上一切正義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堅強后盾,會堅定地站在自己的一方,千萬不要輕易向惡勢力低頭。而一旦內(nèi)心篤定,就會散發(fā)出一種強大的威懾力,讓壞人不敢貿(mào)然攻擊。
第二,大聲地提醒對方,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行為,會受到法律嚴厲的制裁,會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在能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聲呼喊求救。碰到“下暴”應盡量保持鎮(zhèn)靜,不要驚慌,有勇有謀地保護自己。無論如何一定要記住“下暴”者的人數(shù)和體貌特征,以便事后及時報警或報告老師。最好還是運用自己的智慧與壞人進行周旋,達到既能保護自己,又能巧妙制服壞人的最佳效果。
第三,如果受到傷害,一定要及時向老師報告或報警。不要讓不法分子留下“這個小孩好欺負”的印象,如果一味縱容他們,最終只會導致自己頻頻受害,陷入可怕的夢魘之中。千萬不能因為一時害怕而選擇怯懦,不報警只能助長“下暴”者的囂張氣焰,他們不僅會不停地來糾纏你,而且還會繼續(xù)危害其他同學。對學生來說,讓“暴力”遠離校園,應該從自身做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從而鏟除校園暴力滋生的土壤。
每個同學都要樹立正氣,這樣才會形成學校的正氣,這就要求我們同學要按中小學生守則要求自己,養(yǎng)成舉止文明、自尊自愛、尊重他人、團結互助的好品德和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