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胡金偉在白酒行業(yè)呆的第十個年頭。一路走來,不論起步時從0到N,在風口順勢而上,還是在低谷反彈而起,他靠的都是一個“信”字。
1994年,初春,23歲的胡金偉,懷揣茅臺高中畢業(yè)證,乘火車,南下廣州。
愛折騰的他,用兩年時間,完成了一份漂亮履歷:從基層質(zhì)檢員,到組長、副主管,最后做到某知名外企品質(zhì)部主管。當普通打工仔還拿著五六百工資時,他已年薪十萬元。
在人生小高峰上,胡金偉做了個讓人詫異的選擇——回貴州。搞養(yǎng)殖,做農(nóng)業(yè),租賃卡車……回到家鄉(xiāng)的胡金偉,開始各種折騰。然而,賠光了所有錢,卻總沒找對方向。
2005年,兩手空空的他,又乘上一列火車,北上山東。
闖山東
33歲這年,身為茅臺人的胡金偉,選擇從茅臺銷售員做起,似乎順其自然。但究其背后,卻有更深思量——
兩年品控經(jīng)歷,讓胡金偉深刻認識到,“質(zhì)量是企業(yè)的生命”絕不只是墻上一句口號,而是衡量企業(yè)做多大、做多久的標尺。這種認識影響了他對白酒品牌的選擇。當時,一瓶茅臺利潤才20元,而按照其“假一賠十”的承諾,一瓶假酒要賠3000元?!斑@是茅臺抓品質(zhì)的決心,也是我選茅臺的信心。”
2008年,做了三年銷售的胡金偉決定:轉(zhuǎn)型經(jīng)銷商。相較于門檻較高的茅臺酒,他選擇了習酒?!凹炔幻撾x茅臺系,也符合我當時的資金能力。”
但這年冬季某日,天寒,小雪。胡金偉在公司倉庫門口來回走動,不停打電話。半小時后一車貨要到了,而他還沒有借到運費,“兩萬塊錢難倒英雄漢”。
胡金偉說熬過那段時間,最要感謝兩撥人:做茅臺三年積累的老客戶,還有就是那些不離不棄的員工。而不論在客戶,還是員工眼中,老胡就是一塊信用招牌。
“從不拖欠工資”,說起來是一句話,做起來卻不容易。有次月底,眼看要到發(fā)工資的日子了,手里還沒錢??粗鴿M倉庫的貨,胡金偉把手掌往桌上一拍,“賣貨”。于是,堂堂總經(jīng)理就領著員工,沿街到各小區(qū)門口擺攤賣酒。
白手起家的胡金偉,靠一個“信”字,硬是在山東闖出了點名堂——三年時間,把習酒從0做到1000萬元。
流程的魔力
當胡金偉拼盡全力時,機會也到了。
2010年,快速發(fā)展的習酒調(diào)整了市場戰(zhàn)略:走出環(huán)貴州五省,向全國擴張。接下來三年,胡金偉乘風而起,從1000萬元做到了一個億。而在這個指數(shù)級增長的過程中,他最大的王牌就是團購,而王牌背后的秘密是一套流程。
2010年國慶前夕,習酒董事長張德芹來濟南考察,他建議胡金偉開一家形象店。胡金偉卻陷入兩難:一方面,全國秋季糖酒會將在濟南召開,的確需要一家形象店,作為習酒展示平臺。但另一方面,在白酒行業(yè),形象店銷量低,基本屬于損耗型投入,“濟南好點的地段,房租最少三十萬,工資又是十多萬,一年最少五十萬?!?/p>
雖然廠家會承擔一部分費用,胡金偉還是覺得“太浪費”。他一面緩慢地進行開店籌備,一面思索,如何讓形象店干點實事,而不只當個“花瓶”。
而某天夜里,一個講座讓他開了竅——打造一套團購流程。這夜,他通宵未合眼,思路外涌,“就這么干,能成事?!?/p>
次日天剛亮,胡金偉把這些想法梳理出來,寫了滿滿兩頁紙。一落筆,他就給裝修人員打電話,興奮地說道,“三天裝完,不裝完提頭見。”
同時,胡金偉緊鑼密鼓地給員工培訓這套流程:客戶進門第一句話該說什么,走的時候說什么,什么時候電話回訪,話術(shù)是什么,語速如何……
開業(yè)第十天,拿下第一個客戶,銷售17萬元。這一單對于胡金偉意義斐然,“信心比黃金重要?!?/p>
方向?qū)α?,便可策馬揚鞭。接下來一年,胡金偉和他的團隊,將這兩頁紙草稿,迭代、完善,錘煉成一份“團購流程手冊”。在 2013年的億元銷售額中,團購占比40%,在利潤中,團購更是占比90%。
“這就是流程的魔力?!?/p>
兩個正向循環(huán)
2013年,禁止三公消費政策出臺,整個白酒行業(yè)受到波及,對于以團購為主的經(jīng)銷商,更是當頭一棒。
次年,胡金偉的銷量跌了近半。不破不可立,他選擇了革自己的命:將重心從團購轉(zhuǎn)移,清零自己,全面配合執(zhí)行習酒廠戰(zhàn)略。
2013年底,習酒總部提出:將打造重點市場,轉(zhuǎn)向打造重點客戶。當時,很多經(jīng)銷商難以適應這樣的調(diào)整,他們選擇沿襲原策略,或者只是打折執(zhí)行。而胡金偉卻充分相信、百分百執(zhí)行。
這種信任,源自他做茅臺銷售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廠里對市場的分析能力、眼界、格局,肯定是比經(jīng)銷商更深、更遠的。我又何必瞎折騰呢?!?/p>
然而,當時公司內(nèi)部反對聲頻出,胡金偉用了最大的耐心,去“理順”。當然,相較于苦口婆心,最有利的說服還是——效果。
在作為試點的濟南,胡金偉將市場戰(zhàn)略由“打造1000萬濟南市場”,調(diào)整為“重點打造20家店”。而原來負責整個濟南市場的10個人,現(xiàn)在只用服務20家店,或說是20個人。高度聚焦,帶來的好處不只是減輕了工作量,更是讓銷量猛增。半年不到,其中一家店的銷量甚至翻了10倍。
“用事實說話,大家真服了?!焙饌ピ叫湃螐S家,廠家也能給出更多支持,由此形成正向循環(huán)。
走出2014的低谷期,到2015的緩慢復蘇,到2016年再回破億銷量,除了與廠家彼此間的深度信任,更得益于胡金偉有一支“鐵軍”。
白酒行業(yè)人員流動大,而胡金偉的團隊流動不超過3%,且公司里沒有一個他的親戚。能做到這樣的粘性,胡金偉靠的還是一個“信”,用他的話說是“得有最起碼的交代”。他對團隊守信,潛移默化下,團隊就對客戶守信,這又是一個正向循環(huán)。
2017年,踏入白酒行業(yè)的第十個年頭,46歲的胡金偉說話語速慢了,偶爾也允許自己睡個懶覺了,似乎不那么愛折騰了。但撥開這些表象,才發(fā)現(xiàn),這一切皆因他對自己的路更篤定、更坦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