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婷++李宛彧
摘要 康樂縣地處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位于甘肅省中南部,臨夏回族自治州東南端。其地勢陡峭,氣象條件復雜,氣候資源豐富。本文收集并整理了1968—2015年康樂縣的氣象資料,對各氣象要素全面分析,以探討康樂縣豐富的氣候資源特點及分布規(guī)律。
關鍵詞 氣候資源;氣象要素;特點;分布規(guī)律;甘肅康樂
中圖分類號 P4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192-03
Analysis on Climate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Kangle County
MA Li-ting LI Wan-yu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Linxia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Gansu Province,Linxia Gansu 731100)
Abstract Kangle County locates in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Loess Plateau,while it is in the south-central Gansu Province and southeastern Linxia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Kangle County,the terrain is steep,weather conditions are complex,and climate resources are abundant.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Kangle County from 1968 to 2015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an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various type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as conducted,in order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regulation of climatic resources in Kangle County.
Key words climate resource;meteorological factor;characteristics;distribution regulation;Kangle Gansu
1 康樂縣地理概況
康樂縣地處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洮河下游西側??h城西南部蓮花山、花崖山、白石山、尖石山屬西秦嶺西延部分,其支脈延伸全境,總趨勢由西南向北傾斜伸展。由于深居內陸遠離海洋,故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征明顯。
康樂縣位于甘肅省中南部、臨夏回族自治州東南端,介于東經103°24′~103°49′、北緯34°54′~35°27′之間,海拔1 893~3 908 m,平均海拔2 000 m,東鄰臨洮、渭源縣,西接和政縣,南與臨潭、卓尼縣接壤,北界廣河縣,南北長57.5 km,東西寬34.5 km,總面積1 083 km2。
2 康樂縣氣候資源
康樂縣地形復雜,垂直氣候明顯。南部山地屬高原濕潤氣候區(qū),北部屬溫帶半干旱氣候區(qū)。氣候由北向西南從溫涼半濕潤區(qū)向高寒特濕潤區(qū)過渡。該縣按氣候不同可分為4個區(qū)域:東北部溫涼半濕潤區(qū),海拔1 900~2 100 m;中部溫寒半濕潤區(qū),海拔2 000~2 200 m;西南部寒冷濕潤區(qū),海拔2 200~2 500 m;西南高寒濕潤區(qū),海拔2 500 m以上。
四季的氣候特點:冬季開始于10月上旬,結束于4月下旬,冬季平均長為204 d,冬季干燥寒冷;春季開始于4月下旬,結束于7月中旬,春季平均長為83 d,春季冷暖多變,易發(fā)生春旱;夏季開始于7月中旬,結束于7月中旬,夏季平均長為4 d。由于夏季出現時間較短,所以結束日期和開始日期處在同一時段內,夏季溫濕、無酷暑,易發(fā)生伏旱和強對流天氣;秋季來得最早,一般開始于7月上中旬,結束于10月上旬,秋季平均長為74 d,秋季降溫迅速,秋溫低于春溫,降水變率大,易發(fā)生秋季連陰雨[1-2]。
2.1 光能資源
2.1.1 太陽輻射。一是太陽總輻射。與甘肅省相比,臨夏全州總輻射屬中等水平??禈房h屬濕潤和半濕潤地區(qū),年太陽輻射總量5 554.1 MJ/m2,較臨夏全州年太陽輻射總量中等偏少,且隨海拔增高而減少。二是≥0 ℃期間太陽總輻射??禈房h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0 ℃期間太陽總輻射為3 700 MJ/m2,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通過≥10 ℃期間太陽總輻射為2 500 MJ/m2,總的分布形勢為北高南低。
2.1.2 日照。一是日照時數。因康樂縣的特殊地形,較其他各縣市空氣較為濕潤,云量偏多,晴天偏少,日照較為不足,是臨夏州中日照最少的地區(qū),年均日照時數2 372 h,年日照時數變化范圍在2 109.8~2 693.0 h之間。東北部溫涼半濕潤區(qū),及中部溫寒半濕潤區(qū),平均日照時數2 430 h;西南部寒冷濕潤區(qū),平均日照時數2 400 h;西南高寒濕潤區(qū),年平均日照時數<2 400 h。全年5月和7月日照時數最多,平均為235 h;9月最少,平均為157 h。二是日照時數≥6 h有效天數。以日照時數≥6 h的天數表示太陽能實際可利用天數,這種天數越多,太陽能資源利用的有效性越好??禈房h因日照偏少,故≥6 h的天數比其他地區(qū)約少30 d,約為240 d。三是日照百分率。康樂縣年日照百分率為52%,為全州最少。冬季云雪少,大部分地方>52%;夏季云雨多,大部分為52%左右。初秋多連陰雨,日照百分率最小為49%~52%。年日照百分率分布與年日照時數分布大致相同,呈北高南低的形勢。
2.2 熱量資源
熱量狀況是最主要的氣候特征。積溫的多少、溫度高低及其變化規(guī)律是衡量一個地區(qū)熱量資源多寡的主要標志。
2.2.1 年平均氣溫。氣溫的地理分布及變化特征是受地理緯度、太陽輻射和地形特點綜合影響的結果[3-5]??禈房h地形復雜,氣溫的時空分布差異較大。其年平均氣溫分布趨勢呈東北部高、西南部低。東北部溫涼半濕潤區(qū),年平均氣溫6~7 ℃;中部溫寒半濕潤區(qū),年平均氣溫5~6 ℃;西南部寒冷濕潤區(qū),年均氣溫4~5 ℃;西南高寒濕潤區(qū),年均氣溫4 ℃以下。
2.2.2 氣溫年、季變化。
(1)氣溫的年變化特征??禈房h地勢陡峭,氣溫四季變化明顯。各季氣溫的分布趨勢與年平均氣溫大致相似。冬季氣溫最低,夏季氣溫最高,春季氣溫高于秋季。
冬季(1月)(1968—2015年資料),康樂縣受蒙古冷高壓控制,盛行偏北風,寒冷干燥,為全年最冷的季節(jié),晝夜溫差大。冬季平均氣溫為-11.9~-4.6 ℃(圖1)。
春季(4月),是由冬季向夏季過渡的季節(jié),太陽輻射變化大,冷暖氣團交綏頻繁,天氣陰晴不定,日氣溫升、降幅度大。平均氣溫為5.6~11.9 ℃(圖2)。
夏季(7月),是康樂縣一年中最熱的季節(jié),氣溫日變化幅度較大,晝熱夜涼。平均氣溫為16.3~20.7 ℃(圖3)。
秋季(10月),是夏季向冬季的過渡季節(jié),太陽輻射日漸減弱,地面散熱較快,冷空氣勢力迅速加強,降溫較快,氣溫多變。其平均氣溫為5.0~9.4 ℃(圖4)。
(2)氣溫年較差。氣溫年較差是最熱月和最冷月平均氣溫之差,表示一個地方冬冷夏熱的程度。其分布一般取決于緯度、地形、地勢及天氣系統的活動情況。分析表明,康樂縣的氣溫年較差隨緯度變化的趨勢不明顯,主要受制于地形、地勢及天氣系統等因素??禈房h是臨夏州氣溫年較差最大的地區(qū),為25.9 ℃。
2.2.3 氣溫的月際變化。春季升降和秋季降溫特別迅速,且以秋季變幅為最大(10—11月,6.8 ℃),升溫最快為2—3月,6.1 ℃。同時可以看出,隆冬(12月至翌年1月,1.8 ℃)和盛夏(7—8月,0.7 ℃)的變幅最小。由隆冬至春季,月際變化在逐漸增大;4月后,月際變化逐漸減小,至盛夏達全年最小。8月開始,氣溫月際變化迅速增大,秋季達到全年最大值,11月后又開始減小直到隆冬。
(1)氣溫的日變化。一般氣溫的日變化與緯度、地表性質及天氣情況關系密切,但受云量影響最大。在晴天情況下,氣溫日變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規(guī)律??禈房h夏季日最高氣溫出現在15:00—17:00,冬季在15:00—16:00,春、秋季一般在15:00左右;日最低氣溫出現的時間大都在清晨至日出前。在陰天或多云時,由于受云量的影響,氣溫日變化較復雜,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出現的時間與晴天不同??禈返貐^(qū)2015年7月12日為陰天,最高氣溫出現在12:00—13:00;2015年1月13日為陰天,最高氣溫出現在14:00—16:00;而2015年7月12日最低氣溫出現在2:00前后,2015年1月13日最低氣溫出現在7:00—8:00。晴天氣溫日變化幅度大,陰天日變化幅度?。▓D5)。
(2)氣溫日較差。氣溫日較差為一日內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之差,康樂縣的年平均氣溫日較差較高。各季氣溫日較差的分布趨勢與年氣溫日較差是一致的,且春、秋季氣溫日較差較大,冬、夏季較小??禈房h春季4月氣溫日較差為14.6 ℃,為全年最大。這是由于冬季過后,太陽輻射逐漸增強,此時該地區(qū)正逢干季,甚至大多數時間仍在冬季大氣環(huán)流控制下,白天升溫快,夜間降溫也迅速的緣故。夏季7月,云雨增多,日較差略有減小。秋季10月,太陽輻射開始減弱,秋高氣爽,冷空氣活動逐漸增多,導致白天氣溫下降明顯,因而氣溫日較差較小,康樂縣為12.0 ℃,是全年中氣溫日較差最小的季節(jié)。冬季1月,康樂縣在西北氣流的控制下,加之又是太陽輻射最弱的季節(jié),雖然云雨較少,但夜間降溫較大,白天氣溫增加較小,因而氣溫日較差較小。
2.2.4 氣溫極值??禈房h極端最低≤0 ℃的日數,平均8 d;≤-10 ℃的日數,平均4 d;≤-15 ℃的日數,平均2.8 d;≤-20 ℃的日數,平均1.3 d;≤-25 ℃的日數,平均0.3 d??禈房h極端最高≥35 ℃,平均不足0.1 d;極端最高≥32 ℃,平均0.4 d;極端最高≥30 ℃,平均1.4 d??禈房h日最高氣溫≥35 ℃的日數,平均0.2 d;≥32 ℃的日數,平均1.0 d;≥30 ℃的的日數,平均4.6 d。
2.2.5 積溫??禈房h熱量資源差異懸殊,農業(yè)界限溫度初終日期、持續(xù)日數和積溫差別很大??禈房h東北部,≥0 ℃生長季為240~260 d,積溫2 800~3 500 ℃;≥5 ℃生長季為200~210 d,積溫2 600~3 400 ℃;≥10 ℃生長季為130~160 d,積溫2 000~3 000 ℃;≥15 ℃生長季50~80 d,積溫1 000~1 500 ℃。康樂縣中南部,≥0 ℃生長季220~240 d,積溫2 200~2 800 ℃; ≥5 ℃生長季為170~200 d,積溫200~2 600 ℃;≥10 ℃生長季為100~130 d,積溫1 400~2 000 ℃;≥15 ℃生長季為20~40 d,積溫400~700 ℃??禈房h≥0 ℃初日隨著氣候變暖有提前趨勢,而終日確有推后的趨勢。
2.2.6 熱量資源垂直分布??禈房h地形復雜,海拔高度差大,由于海拔高差懸殊,熱量隨地形和海拔高度變化。熱量隨高度的垂直變化,必然導致耕作制度、作物種類、品種的垂直差異和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禈房h的東北部為溫涼半濕潤區(qū):氣溫高,雨量少,日照充足,蒸發(fā)量大,是主要產糧區(qū);中部溫寒半濕潤區(qū):氣候濕寒,雨量適中,是主要產糧區(qū);西南部寒冷濕潤區(qū):氣候寒冷濕潤,水分充足,土壤含水量大,日照時數少,蒸發(fā)量小,是油料、蠶豆和小麥種植區(qū),也適宜發(fā)展林牧業(yè)。
2.3 水分資源
2.3.1 降水量。康樂縣降水量偏多,分布不均勻,南多北少。降水資源豐富,有利于植物多樣性的開發(fā)和利用。
(1)降水量年、季變化。降水量夏季多、冬半年少,具有雨熱同季的特征。月變化趨勢為1—8月逐月增多,8—12月逐月減少,且均以夏季降水最多(與1968—2015年48年均值比較)??禈房h的降水量絕大部分集中在生產季節(jié),且降水量高度集中在7—9月,容易出現大(暴)雨和連陰雨,對夏季作物成熟和秋作物后期生長均有影響。而4—6月降水比伏秋降水少,容易出現春末初夏干旱,對春小麥生長發(fā)育影響較大。
(2)降水量的地理分布。康樂縣的降水量與該地的地理資源環(huán)境有密切關系,其東北部的溫涼半濕潤區(qū)年平均降水量為500~600 mm;中部溫寒半濕潤區(qū)為600~700 mm;西南部寒冷濕潤區(qū)為700~800 mm。
(3)各級降水日數。降水日數的時空分布規(guī)律與降水量的分布基本一致,即夏多冬少、南多北少。全年平均小雨(日雨量0.1 mm)以上降水日數為111 d,且以7—9月最多;小雨以上降水日數各月為13~17 d,12月降水日數最少,平均1~3 d;中雨(日雨量10.0 mm)以上降水日數為16 d,一般出現在3—11月;大雨多出現在4—9月;暴雨大多在7—8月。
(4)降水強度。一般夏強冬弱,南強北弱??禈房h一日最大降水量為137.7 mm(2005年7月1日),比其他縣市偏多18.4~93.2 mm。
(5)最長連續(xù)降水日數和最長連續(xù)無降水日數。最長連續(xù)降水(日雨量≥0.1 mm)日數伏秋季節(jié)長,冬、春季節(jié)短;山區(qū)日數長,川區(qū)日數短??禈房h歷年最長連續(xù)降水日數13 d(1976年7月27日至8月8日,過程雨量135.5 mm;1981年8月14—26日,過程雨量55.8 mm)。連續(xù)降水日數長,造成連陰雨天氣。光照、熱量相應減少,對作物后期生長和成熟均有影響,甚至造成爛芽和洋芋腐爛等現象。
最長連續(xù)無降水日數冬季長、夏季較短。無降水日數長容易造成干旱,雖然康樂縣的干旱沒有臨夏州北部地區(qū)嚴重,但每當春末初夏最長連續(xù)無降水日數較長,這時正值春小麥生長關鍵期,干旱威脅很大。
2.3.2 降雪和積雪。
(1)降雪??禈房h平均初雪日期為10月下旬,屬臨夏州較晚出現初雪的地區(qū)。平均終日期為4月中下旬,屬臨夏州初雪較早結束的地區(qū)。年平均降雪日數為27 d。
(2)積雪。康樂縣初積雪日期為11月上旬;終積雪日期為4月中旬。年積雪日數38 d,最大積雪深度16 cm,均屬臨夏州中等水平。
2.3.3 其他氣象要素。
(1)空氣濕度。空氣濕度是表征空氣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也是反映農業(yè)氣候特點的要素之一。濕度的大小可用絕對濕度和相對濕度表示。
(2)絕對濕度(水汽壓)。年平均絕對濕度7.5 hPa。絕對濕度的年變化:夏季大,冬季小。7月、8月絕對濕度為15.6 hPa,1月為2 hPa左右,均為臨夏州最大值。
(3)相對濕度。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8%,屬于臨夏州次大值。相對濕度年變化:冬、春季小,夏、秋季大。月平均相對濕度最小值出現在3月,為60%;最大值出現在9月,為79%。
(4)蒸發(fā)量??禈房h的蒸發(fā)量較全州偏少,為1 300~1 400 mm。月蒸發(fā)量以5月最大,為170~180 mm;12月或1月最小,為30~40 mm。
(5)風??禈房h年平均風速較小,為0.9~1.3 m/s。月平均風速以4月最大,≤2.0 m/s;最小值出現在冬季,≤1.0 m/s??禈房h年最大風速為14 m/s(N),年最多風向為ESE和SE,冬季風向主要是NE,春、夏、秋季風向以ESE和SE為主,頻率為4%。
3 結論
康樂縣地形復雜,地勢陡峭,山大溝深,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溫濕無酷暑。垂直氣候明顯,由北向西南從溫涼半濕潤區(qū)向高寒特濕潤區(qū)過渡??禈房h氣候復雜,冰雹、霜凍、暴雨、低溫陰雨災害頻繁發(fā)生,對農業(yè)生產造成極大危害。通過分析康樂縣的太陽輻射、年平均氣溫、積溫、降水、降雪、濕度、蒸發(fā)量、風等氣象要素,對其光能資源、熱能資源、水資源等方面進行探究,且發(fā)現康樂的各方面氣候資源利用潛能較大,值得進一步探索與開發(fā)。
4 參考文獻
[1] 李棟梁,劉德祥.甘肅氣候[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0:39-170.
[2] 尹憲志,孫玉蓮.臨夏氣象[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1:180-236.
[3] 梁晨,梁杰,梁思琦.1975—2014年鄲城縣農業(yè)氣候資源及變化特征分析[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5(15):248.
[4] 陶生才,潘婕,張磊,等.1971—2013年敦煌旅游氣候舒適度分析與評價[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6(1):1-7.
[5] 李銀枝.呼倫貝爾市農牧林交錯地帶氣候資源潛勢分析[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13(5):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