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佟佟
很多人不知道,劉曉慶也有一個微信公眾號,內容主要報告她每日的行蹤,以及賣她的書和琥珀。從閱讀量幾千來看,真的挺低,不符合她名滿天下的定位,但曉慶姐似乎已進入了一種自給自足的悠然境界,每天照樣更新,一如既往是各種姿態(tài)的個人美照——也讓人不禁感嘆,一個60歲的女演員能忙成這樣,美成這樣,自拍成這樣,也真叫活得興興頭頭,讓人看了很高興。
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如果從60歲活到90歲,還有漫長的30年。像劉曉慶這樣“活得這么熱鬧”,又演出又見人又扮美當然是一種活法,但如果不這么動,不怎么出去見人,也要活得健康快樂,剛剛去世的楊絳先生顯然給我們示范了一個高級版本。
楊絳先生一生波折,經歷苦難。最痛苦的當然是1997年和1998年間,女兒錢瑗和丈夫錢鐘書相繼去世。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身邊又無孫輩,孤身一人獨對青燈古書,如果是普通女性早郁郁而亡了,但老太太依然體體面面結結實實健健康康地活了20年,悠然自得,超然于物外,“打掃干凈了戰(zhàn)場”,優(yōu)雅如一枝玉蘭,讓人景仰不已。這真正說明一點,只有內心豐盈的人才能獨對人生最深重的寂寞,那源源不斷的生命之火烤暖了萬古長夜。
網(wǎng)上各種文章提到楊先生的養(yǎng)生術,比如每天堅持走七千步,比如規(guī)律的清靜生活,比如常買大棒骨敲碎煮木耳湯,比如毛筆練小楷……那些當然是,在我看來,一個百歲老人能平靜地獨對時間的深淵還是源于她豐盈的內心。
所謂豐盈的內心,當然是指她有豐富的學識,精深的知識背景,透徹的人生哲學,熟稔的生活技巧,以及自然而曠達的心境,這些過去歲月累積下來的東西讓她的內心充滿了豐富的心理資源,這些資源讓她免于匱乏,避開絕望,讓她仍舊樂于擁有愉快的智力生活。
生命是歡樂的,當然另一面也是孤絕的,如何在人生的下半段面對這孤絕,大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做的功課。做不到楊先生這樣超然,也做不到曉慶姐這樣豐富,至少我們可以讓自己多看一點書,多知道一點常識,多創(chuàng)造一點回憶,多動員一點智力來生活,如此,至少可以讓可怕的老年癡呆晚一點降臨吧。
摘自《新聞晨報》
編輯/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