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稻作為我國核心糧食作物,在東北和南方地區(qū)的食物結構中占據(jù)主導地位,尤其經過我國人口數(shù)量大幅度增長之后,社會整體對于水稻需求范疇亦同步擴張,由此看來,盡快研究出科學化的水稻栽培技術,發(fā)展水稻高產事業(yè),顯得十分緊迫。筆者的任務,便是針對水稻種植環(huán)境的基礎性規(guī)范訴求、耕作整地技術實施要點,育苗和秧田管理細節(jié)等內容,加以系統(tǒng)化論證解析。
關鍵詞:水稻;高產事業(yè);栽培技術;秧田
中圖分類號:S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89
水稻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可以說直接關系著國家的長治久安,不管是在國民經濟或是民眾實際生產生活中,影響效應都不容小覷。為了進一步維持國家糧食安全,推動社會主義事業(yè)可持續(xù)競爭發(fā)展進程,研究出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已經是勢在必行。
1 影響我國水稻高產的因素整理
在進行水稻種植基地選擇過程中,需要集中關注一些土壤相對肥沃、水源充沛且水質清潔,保證周邊不存在工業(yè)三廢污染的區(qū)域,旨在維持稻米整體的衛(wèi)生質量,避免和當前我國既定的無公害食品鑒定標準產生任何沖突跡象。
在進行優(yōu)質化水稻栽培過程中,首要關注的支持條件便是適當?shù)臏囟群凸庹招Ч唧w來講,在生產季節(jié)中,水稻獲取的晝夜平均溫差最好控制在10~15℃,并且要確保在理想化的光、溫、濕等時段下,做到避免高溫和低溫,以及干熱風和寒露風等現(xiàn)象,大多數(shù)狀況下每天平均溫度要控制在20~26℃,相對濕度則維持在80%~84%范疇之內,之余日照時間則要達到6h以上。歸結來講,妥善的氣候條件有助貫徹落實灌漿結實效果,最終愈加順利地提升稻米質素。
種植水稻的土壤內部,應該保證有機質含量超過25mg/kg,氮磷鉀含量在中等以上,且中、微元素含量蘊藏豐富,不可以加載重金屬離子,包括Hg、Pb等;再就是土層要較為深厚,須知偏酸的紫潮泥、黃泥和紅黃泥等,更加有助于優(yōu)質化和高產水稻的栽培。需要加以強調的是,部分土質不單單會直接限制水稻產量,同時更會令米質急速下滑,那就是低洼田、冷浸田和黑鈣土等,因此有關種植人員需要細致化關注并予以嚴謹對待。
直接作用于稻米產量和質量的因素便是灌溉,一旦說稻田內部水分不夠充分時,水稻的整精米率、千粒重、糊化溫度、蛋白質含量、直鏈淀粉量等會同步降低,隨后米質和實際產量自然無法保障。所以說,預先選取應用具備合理灌溉條件的種植區(qū)域,顯得尤為必要。
2 改善水稻高產實效的栽培技術解析
2.1 耕作整地技術
建設標準化的稻田。具體來講就是不斷加快傳統(tǒng)稻田改造進程,衍生出格田相對平整且規(guī)范的標準化稻田,其間確保單池控制面積維持在0.3~0.7hm2;再就是設置并實施輪耕體制,強調翻地的重要性,即保證深翻達到至少20cm,特別是經過翻旋技術融合之后,進一步創(chuàng)建出較佳的耕作管理體系;另外,便是進行稻田還原,周期為3a,同時注意進行水田打漿滅茬機和水稻高留茬還田整地機的示范、推廣。
稻田整地。強調在某些旱整平的前提下,開展水整地工程,其間借助攪漿平地機令土壤達到泥漿細軟、寸土不露泥、灌水課課到、排水處處干等實效,而具體的沉降時間至少要維持15min,更加要注意在最后的水耙地之前將基肥予以施加。
插前封閉。一旦說某些老稻田或是闊葉草基礎較大的地塊整好之后,就需要立即予以封閉處理,保證在移栽稻苗前期的7min內,選取大約30%的莎稗磷900mL和24%乙氧氟草醚600~900mL,開展封閉式滅草活動;當面對一些稻稗過多或是水層不夠穩(wěn)定的地塊,則應該選取沿用苯噻酰草胺,并且加大用量進行封閉式滅草,目的是減輕稻田自身承受的藥害效應。
2.2 科學育苗技術
品種的精確化選取。結合特定區(qū)域土質特性選取一些安全成熟,且經過國家優(yōu)質化稻谷標準和市場認證的,抗逆性較強的品種,如龍粳26、29、31和墾稻17等。
旱育壯苗。具體就是進行旱育秧田規(guī)范化控制,同時做好置床和種子處理工作。在旱育上,要保證兩秋三常年的工作,使得大棚得到綜合化開發(fā)利用,即確保在3月20日之前大棚已經順利扣完,借此加快床土壤解凍速率并且提升地溫;在置床處理上,則確保整平壓實、增加苗盤內土量等指標得以順利貫徹,旨在更好地培育稻苗根系,方便起盤并盡量減少植傷現(xiàn)象;種子處理上,則確保選種前期盡量大約兩分鐘的晾曬,提升酶的活性。
3 結語
綜上所述,關于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極為繁瑣復雜,涉及的工序流程更是繁多,筆者在此提供的建議內容必將十分有限。因此,希望日后相關工作人員能夠不斷加大研究和實踐力度,盡量利用科學的肥、水、植保管理等調試方式,順利貫徹落實水稻增值和高產等核心指標。
參考文獻
[1]茍喻.重慶市水稻估產要素及模型研究[D].西南大學,2015.
作者簡介:李紹林(1987-),男,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人,佤族,助理農藝師,大學,研究方向:水稻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