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遠
今天的人們以我為我中心的自主觀念深植人心。如現(xiàn)在一般年輕朋友所說:“只要我歡喜為什么不可以?!倍鴮⑽覀児庞械膬?yōu)良文化置之度外,使它日漸式微。
整體的新式文化,未盡建立完善之前,正是新舊文化青黃不接之際,偶爾發(fā)生一些人與人之間輕微摩擦,如兄弟鬩墻,夫妻反目,父子失和,妯娌爭吵,婆媳欠好,鄰居不睦,部屬反上,同事互斗,朋友相罵等丑態(tài)鮮事,追根究底,也許都是些雞毛蒜皮的瑣細事物,都是因一時怒火沖天,得不到心平氣和,而漸漸所釀成的禍患。人一生氣,心情便得不到寧靜,所謂寧靜致遠,在寧靜中便會看得開朗和寬闊。
生氣使人失去理智,諺云:“發(fā)怒多災病,心寬壽自高?!庇幸皇啄鷼獾母枨@樣寫的:“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為了小事發(fā)脾氣?;仡^想想又何必,別人氣我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鄰居親朋不要比,兒孫瑣事由他去,吃苦享樂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
現(xiàn)在社會工商興旺,人們對物質(zhì)欲望頗高,因此各行各業(yè),為了獲得優(yōu)厚利潤,互相爭逐,對于用人都是挑三揀四,沒有特殊才能和一技之長的人,往往謀生不易,導致生活難以維持也逐漸使人失去了忍讓之性。
我故園老家,正廳上梁,常有世族懸掛著一幅書法遒美的匾額,上書“百忍堂”三字,以警惕子孫,凡事要多加忍耐,以消除人間無謂紛爭,而保平安。
曾有人書寫六忍佳句,張貼屋內(nèi),以作自勉而勉人:一、富者能忍保家。二、貧者能忍免辱。三、父子能忍慈孝。四、兄弟能忍情長。五、朋友能忍義篤。六、夫妻能忍和睦。
又有人曾寫下:“心字頭上一把刀,猶如重擔兩肩挑,能忍煩惱自然拋,不忍萬事都要糟,忍耐當時如火燒,忍過之后樂陶陶?!?/p>
忍讓為一對孿生兄弟,所謂忍讓是處世良規(guī),又曰:“能忍則息吵,能讓則息爭。”
和平年代因遠離了戰(zhàn)爭,人民能安居樂業(yè),所過的都是富饒生活,有錢買得起汽車機車,車多人多,但馬路卻不夠?qū)拸V,所以常有車禍發(fā)生,釀成車毀人傷。
有時還要到閻王老爺那兒報到,究其原因,有百分之五十都是因開車的人心浮氣躁,一時不能忍讓所演化而成,忍讓能消除禍患。
常言道:“忍一口氣風平浪靜,讓一步路海闊天空?!?/p>
人生擁有金玉非寶貴,唯有忍讓才是最寶貴,它能促進社會祥和,帶來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