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穎
【摘要】教學是一門藝術,怎樣進行有效地課堂教學,語文老師要拿什么吸引學生,讓學生學得有效,已成為我們思索的永恒話題。而“活”堪稱語文課堂教學藝術追求的至上境界。
【關鍵詞】課堂;吸引;興趣;情趣;美趣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8-0146-01
隨著高中新課程的全面鋪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再次成為了教育教學工作者關注和研究的熱點。教學是一門藝術,怎樣進行有效地課堂教學,語文老師要拿什么吸引學生,讓學生學得有效,已成為我們思索的永恒話題。而“活”堪稱語文課堂教學藝術追求的至上境界。誠如著名語文教育家、語言學家呂叔湘所說“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把課教活了”,要達到活的教學境界,教師應該是“作繭而不自縛”,把書教“活”是語文老師追求的至高境界。所以,我認為語文課堂老師要拿“活”活吸引學生。
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中提出:“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chuàng)造還給教師,讓教育充滿機智挑戰(zhàn);把精神生命發(fā)展的主動權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和諧、民主、平等、活躍、自然的教學環(huán)境為“活”的課堂創(chuàng)造了發(fā)展的空間。那么如何到達這種至高境界呢?
一、興趣,語文教學的風景線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彼?,我們的課堂不僅僅是照本宣科完成知識的傳授,更是要藝術化些,把教學內容設計得讓學生樂于接受,想辦法把學生的熱情調動起來,以此保證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有效性。誠如著名語文教育家、語言學家呂叔湘所說“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把課教活了”,“如果說一種教學法是一把鑰匙,那么在各種教學法之上,還有一把總鑰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而如何把課堂教活,關鍵在于教師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語文老師要學著把“意外”帶入課堂,讓學生每一堂課都有不同的驚喜,與期待。這樣,教學才會成為一門藝術,才會充滿生命的氣息,才會出現不曾預約的精彩。
再者,語文教師的語言應該形象、生動、饒有情趣,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眾所周知,幽默的語言很受廣大學生的歡迎。那么如何做到呢?一是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喚起學生學好語文的原動力;二是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進取精神,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馳騁于課堂這個“舞臺”上,積極主動而又生動活潑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三是根據學生實際,努力挖掘學生在某一方面的潛質,提高并創(chuàng)設條件發(fā)展他們的興趣愛好,讓他們有“用武之地”,真正體味到學有所得的快感;四是要樂觀、活潑開朗、充滿朝氣。這樣師生互動的課堂就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二、情趣,語文教學的生命
課堂上感染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也是情?!眲③恼f:“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蔽覀冋Z文教師的施教對象,不是工廠里聽憑處理的原料,而是活生生的青年學子,他們的內心世界是一片洶涌的海洋,從來就沒有平靜過,他們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情感共鳴,適時的情感渲泄,所以課堂教學臻于活的境界,“感情豐富”是必不可少的。從某種角度講,語文課堂便是“情感場”,情像磁石吸針般地吸引學生“忘我的投入”,使其潛能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事實上,語文教材大多情文并茂,如果教師情趣盎然,“未成曲調先有情”,加上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輕松愉快,必能產生微妙的情感效應。只有教師把激情傳遞給他們,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誘發(fā)他們的積極思維和求知欲望。在教學內容上,首先要把握課文的情感基調。也正因為此,我個人這樣認為:要上好一堂課,把握作者文章中的情感、使它融進到自己的教學語言中傳遞給學生,并讓學生得到感悟,這才是關鍵。例如在教學《孔雀東南飛》時,我聲情并茂地背了一遍課文,這讓學生很震撼,接著讓學生演課本劇,通過角色對話中把握人物的形象,最后預設了劉蘭芝的結局:私奔?結婚?殉情?問題出后,學生討論特別熱烈,情緒高昂,在討論中把握了主題。
三、美趣,這是語文教學的升華
西方美學家羅丹說過:“在我們周圍,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闭Z文課堂應是孕育美、生成美的地方,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如一首清新的詩,一曲優(yōu)美的樂章,給人以完美的藝術享受。教育美學認為,教師應該按照美的規(guī)律,依靠美的魅力去陶養(yǎng)、吸引乃至解放學生主體。就作家而言,有為國舉行驚天地、泣鬼神的“尸諫”的屈原,有不“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李白,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有那菊花叢中醉臥的陶淵明,那空山新雨后靜立的王維,有“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有“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的朱自清……無論是作家還是作品,其閃光點,足可陶情怡性,塑造學生健美的人生。就教師而言,必須深入挖掘和靈活多變地傳播教材的真善美,召喚學生的審美心理結構達到完善。在課堂上,學生如坐春風,如沐春雨,一切都充滿美感,學生聽課能生成“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神美愉悅。再一個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把盡可能多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地感受教材美,自我開采美的礦藏,有如在深幽的境界呼吸醇醇清風,充分有效地解放、發(fā)展、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總之,要讓學生在課堂這個既狹小又廣闊的美的王國里自由馳騁,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去發(fā)現美、追求美,塑造美的人生。
語文課堂是有生命的,它應該按照自己的規(guī)律去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語文課堂是鮮活的,有靈性的,要讓學生的情感閘門不斷開啟,讓學生的智慧火花不斷點燃。我們不僅要得其形,更要得其神。只有構建活的課堂,才能引領我們的學生愉悅地步入語文學習的精神殿堂,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就讓我們拿“活”吸引我們的學生,永保語文課堂的魅力吧!
參考文獻:
[1]高修軍;警惕語文教學中的情感霸權[J].教學與管理,2011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