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濤++楊崇英
打造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教師教學生涯的追求,也是每一位教師應終身探索的問題。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增強自身綜合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豐富的情感,滿足終身發(fā)展的需要。這就對教師的課堂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認為,打造高效課堂,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一、準備要充分
課前準備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和基礎。課堂要高效,不僅要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還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為此,教師要做到“五備”:一是備內容,包括對知識點、能力點及由此嵌入的人格、情感教育知識點的準備;二是備學生,即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班級特點及學生個性特色,確定重點發(fā)言人、活動參與者;三是備自己,即將個人授課特點與教學有機銜接,著裝服飾要與教學內容匹配;四是備環(huán)境,即充分了解和利用課堂環(huán)境、教室特點、課堂氛圍等要素;五是備媒介,根據課堂內容選擇黑板、課堂演示儀器等教學工具,課件強調醒目、簡潔,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能喧賓奪主。
二、設計要精心
課堂設計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原則是:理念設計突出“中心”、目標設計留有余地、方法設計貴在互動、流程設計簡單清晰。
課堂設計的模式一般有四種:
1.定義、概念等抽象的知識,適合借助微課視頻,課前布置給學生,課堂上通過提問進行強化。
2.德育及文科類的內容,宜用“知人論世”與“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設計。
3.工科、經濟類課程的教學,宜用任務驅動、案例教學、理實一體等模式進行教學。
4.數理課程要分情況進行設計,信息化手段和反轉課堂較為適宜。
一個好的課堂設計包括目標設計、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流程、教學方法、教學環(huán)境、教學評價等內容,重點在目標設計、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等方面。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四點:一是課堂目標要適中,理實一體三維目標(即學會、會學、樂學)是與教學目標相關聯的三個方面;二是上下結構要有關聯銜接,課堂內容要始終和三維目標相關;三是教學過程不宜過繁,學生活動不宜過多;四是課堂特色要充分考慮所講內容、課堂環(huán)境、學生情況、自我教學特點。具體課堂教學設計如下表:
三、導入要響亮
課堂教學沒有固定的形式,課程的導入也沒有固定的方法。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合理選擇導入方式。針對中職生的性格、愛好、學習習慣等特點,結合中職教育的要求,課程導入要精心設計、靈活運用,做到簡潔、有趣而又富于啟發(fā)性,才能從一開始就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常用的導入方法有:開門見山,引出新課;溫故知新,提示新課;巧設懸念,引人入勝;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利用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事例吸引,啟迪思考;審題入手,提綱挈領;直觀演示,提供形象;設疑問難、制造懸念,等等。具體地,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要注意引入的方法、內容要與本節(jié)課的主題相關,找準新舊知識的聯結點。需要注意的是,選擇的導入方式要能起到上下銜接的作用,課程導入時間也不宜過長。
例如,在講授工科專業(yè)基礎課《機械制圖》中的《三視圖的形成及投影規(guī)律》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們熟悉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引入新課。在課堂組織中,教師先播放蘇軾的古詩《題西林壁》的網絡視頻,引導學生進入“從不同角度、方位觀察事物”的活動過程。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明白,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去觀察,才能得到事物的全貌,從而順利地引出“為什么需要三個視圖”這一教學重點。
四、過程要流暢
教師在課堂上要始終保持活躍的教學狀態(tài),做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上下關聯,互為銜接,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要保持活躍的課堂氣氛,教師一定要學會把課堂還給學生,做到“兩能兩盡量”:能讓學生講的,教師盡量不講或少講;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盡量讓學生做,強調學生手腦并用。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練習,由學生自己確定目標、參與過程、提出問題、總結內容、歸納方法,才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學會”為“會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或互相提問、或小組探究、或典型發(fā)言、或課堂板演等。教師只要把控好節(jié)奏,保證學生不跑題,并及時處理好課堂細節(jié)和偶發(fā)事件就可以了。例如,在語文課《關于標點符號的用法》一節(jié)中,教師設計了游戲導入、小組討論、制作海報、小組展示、小組互評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只充當管理員的角色,引導、把控課堂走向。整節(jié)課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尤其是在海報制作環(huán)節(jié),他們分工合作,有的負責查資料,有些發(fā)揮繪畫特長參與具體的海報制作,邊制作邊討論。在作品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互評打破了以往只有教師評價學生的單一評價模式,讓學生更有成就感,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需要強調的是,在課堂組織的過程中,除了把控課堂進度,教師還要做到善于運用課堂提問,“問則疑,疑則思”??偟膩碚f,一個“好問題”有三層標準:首先,從學生角度,具有可接受性、障礙性和探究性;其次,從教師角度,具有可控性;最后,從教學角度,具有關聯性和可生成性。提出“好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對教材的精心研讀和對學生的深入了解。
五、結尾留余香
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闭n堂結尾也是高效課堂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好的課堂結尾不僅可以對當堂所學的內容進行系統的回顧,還可以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知識與心理方面的鋪墊。使課堂既有“鳳頭”,又有“豹尾”,在有序中結束,留有回味。中職學校專業(yè)課教學不同于基礎課,因此,課堂結束方法也要結合專業(yè)特點進行安排。以下幾種方法可供參考:
1.作品展示做點評
在一些操作性較強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教學手段對部分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引導學生們進行點評,再由教師做最后的總結和歸納,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巧設懸念做鋪墊
教師可以對下節(jié)課要學習的知識提出問題、留下懸念,如同長篇評書“且聽下回分解”那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疑問去主動探究,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鋪墊。
3.鞏固練習動手練
在課堂結尾階段,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所學知識或技能進行練習或操作,然后由教師進行檢查。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內容,又可以讓教師針對學生的具體學習和掌握情況合理安排課程進度。
孔子曰:“教學相長”。只要我們在課堂準備、設計、導入、過程、結尾這五個環(huán)節(jié)中,始終堅持師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形成共識、共享、共進,就能打造高效課堂,實現共同發(fā)展?!?/p>
(責編 黃紫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