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紅
信息技術已深入到各行各業(yè),數(shù)學教學信息化也得到了廣大教師的普遍認可, 大家都在積極從事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然而,在信息化教學實踐中也屢屢發(fā)現(xiàn),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很多時候還是表面的、淺層次的,需要進一步研究與完善。
一、數(shù)學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形式、輕實質
在信息化教學中,不少教師認為只要教學課件做得功能齊全、面面俱到、生動活潑, 那么課堂教學就是成功的。于是便片面追求動畫、影音效果,使用過多色彩艷麗的插圖,只追求課件的“外在美”。有的教師只把信息技術作為顯示的工具,代替?zhèn)鹘y(tǒng)的手工板書,如在講授“指數(shù)函數(shù)的圖像和性質”時,需要進行繁瑣的列表和作圖,教師用信息技術作為顯示工具后,可以很快給出函數(shù)值和畫出函數(shù)圖像,避免了大量的板書,節(jié)約了時間,但卻忽視了對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缺乏運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交流、討論等教學設計。
(二)教師能力有待提高
在信息化教學中,會遇到很多需要自己動手的地方,小到課件的制作、視頻的剪輯,大到軟件的開發(fā)等。視頻制作是信息化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技術,在實際工作中,許多教師對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知之甚少,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微視頻的制作與后期編輯加工是一個難點。信息化能力不高,加之信息化教學設備缺乏,信息技術應用不熟練,降低了教師信息化教學的積極性,使信息化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學生學習動力不足
據(jù)調查,雖然大部分學生都認為信息化資源對自身的學習有很大幫助,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用信息化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配合教師開展信息化學習的動力不足。即便有很好的設施與資源,學生大都不情愿利用業(yè)余時間在網上自主學習,也很難在教學過程中建構并獲取數(shù)學知識。究其原因,學生要應付各種類型的考試,課后作業(yè)多,時間有限,這給信息化教學的開展增加了困難。
二、有效開展數(shù)學信息化教學的對策
(一)加強學習,更新信息化教學設計理念
信息化教學需要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運用任務驅動式、探究式、協(xié)作式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教學中要利用信息技術的交互、運算、作圖、模擬、動畫及在線學習等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輔助教與學,以提高教學效果。
利用信息技術的模擬演示功能。例如,一元二次函數(shù)中的各參數(shù)與其圖像的關系,錐體與柱體的關系, 圓與橢圓的關系,方程、不等式與有關函數(shù)圖像的關系等。通過模擬演示,使學生深深體會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利用信息技術中圖形的分、合、轉、并、移等形式表達教學內容。例如,在推導各種柱體、錐體、臺體、球體的面積、體積公式時, 就可以利用空間圖形的移動、閃爍、定格、同步解說、色彩變化等手段, 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理解抽象問題, 掌握各圖形間的內在聯(lián)系以及公式的推出, 把難點輕易化解。
利用信息技術在線練習。教學中可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出示一組難度漸增的練習題,讓學生回答,并通過計算機及時給予評判和指導。練習的形式可以多樣化,可以固定出題,也可以隨機出題,學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選擇難易不同的題目。對學生練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計算機會自動給出必要的提示或輔導,從而鞏固所學的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的信息化能力
學校要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的信息化能力。一要加強常見的信息化教學設備的使用培訓,讓教師都能熟練使用信息化設備,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操作和應用能力。二要培養(yǎng)一支教育信息化專業(yè)隊伍,集全體教師的智慧,分工合作制作信息化教學軟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與創(chuàng)新,避免教師個人單打獨斗、各自為政的低水平重復勞動。通過信息化教學團隊建設,為教師在信息化教學實踐中提供技術支撐,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和困難。三要在信息化培訓的基礎上,開展信息化教學比賽,促進教師不斷學習和鉆研信息技術,逐步養(yǎng)成使用信息技術的習慣,不斷增強自身信息化教學的能力。學校要建立信息化教學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根據(jù)自身的教學風格與教學特色開展系列化、專題化的資源建設。學校還可以在信息軟件公司的協(xié)助下,開發(fā)出更符合數(shù)學學科特點和學生特點的信息化教學方案。
(三)加強應用,豐富數(shù)學信息化教學設計
在教學中,信息技術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越性,因此要充分應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豐富數(shù)學教學設計。
先學后教。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在學生中的普及,數(shù)學教學可以采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一是課前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的學習資源,為課堂學習預熱;二是制作微課,讓學生課前學習相關知識,為課堂學生分組討論做好準備;三是在線解答課前、課后學習中的問題等。通過多媒體技術、虛擬技術、網絡技術、數(shù)學軟件等,構建智能化學習環(huán)境,線上自主學習,線下課堂研討,打破時空界限,真正實現(xiàn)先學后教,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設計交互化教學過程。用信息技術能夠真正實現(xiàn)交互化教學設計,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上、課后有更多的交流互動,及時解答學生的疑惑,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使教與學更快捷,溝通更有效。
(四)調動學生信息化學習的積極性
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學生通過網絡和教師提供的課堂授課實錄等信息資源,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由學習。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學習進程自主安排學習時間,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個性化學習方式,引導、鼓勵學生在教學平臺中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操作實踐,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后拓展的問題也不局限于單一的解題,可以增加操作思考的內容,使學習的方式更多樣化?!觯ㄘ熅?周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