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雅 胡文遠
摘要: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批判了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存在的問題,開創(chuàng)了新唯物主義,也就是實踐唯物主義。馬克思的實踐理論對于我們黨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有著一定的啟示,只有堅持實踐觀點,才能真正取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偉大勝利。
關鍵詞:馬克思;費爾巴哈;實踐;《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啟示
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7-0050-03
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起點,也是其理論的精髓。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以下簡稱《提綱》)中,馬克思將自己的理論稱之為“新唯物主義”,實際上就是要將自己的理論同過去一切的唯物主義區(qū)分開來。而馬克思所提出來的“實踐”概念,則是使自己的理論與舊唯物主義存在明顯的關鍵。
作為舊唯物主義的代表,費爾巴哈的思想曾是馬克思十分推崇的。費爾巴哈以其唯物主義觀,與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做了一個了斷,給予了馬克思強烈的沖擊和啟發(fā)。但費爾巴哈的理論也是存在著缺陷的。于是,在《提綱》中,馬克思明確而深刻地對費爾巴哈的理論進行了批判,從而樹立起了自己全新的理論體系,這個有關實踐唯物主義的觀點,至今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不斷指導著我們工作的前進和發(fā)展。
一
《提綱》是馬克思思想發(fā)展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文件。恩格斯認為這是“包含著新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從《提綱》開始,馬克思的思想,和過去一切舊唯物主義做了了結,其實踐唯物主義思想在此處初步展開?!埃ㄔ谔峋V中馬克思)已經(jīng)是從主體的、對象性的、活動的和社會歷史意義的方面去把握實踐。”[1]
《提綱》短短的十一條卻有著嚴密的邏輯結構,第一、二條為總論,闡述了實踐的觀點。第三至七條為分論,從不同的角度、具體的問題來批判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第八至十一條為結論,提出了新唯物主義。這樣總-分-總的結構,即在揭露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上,論述了馬克思唯物主義的觀點,即是新哲學的最根本的觀點——革命的實踐的觀點。
從內容上來說,首先我們知道,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對于馬克思思想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馬克思站在唯物主義的立場上,對黑格爾哲學中的合理因素進行了繼承和吸收,然后對費爾巴哈的哲學觀,進行了批判性的繼承,從而論述了他的“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即是闡明了實踐的觀點。其次,馬克思解釋了自己的歷史觀。最后,馬克思指出了新唯物主義和舊唯物主義的區(qū)別,舊唯物主義是直觀的,立腳點是市民社會,而新唯物主義把感性理解為實踐活動,立腳點時整個人類社會或社會的人類。
在哲學研究中,往往存在著對馬克思唯物主義哲學進行“費爾巴哈化”理解的傾向和現(xiàn)象。但事實上,馬克思雖深受費爾巴哈思想的影響,但其思想與費爾巴哈仍然存在著本質上的區(qū)別。這個本質上的區(qū)別,就是實踐。
費爾巴哈的思想建立在一定的歷史情景中,受到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他的唯物主義沒有擺脫18世紀唯物主義的局限性,未能歷史地看待唯物主義。正如恩格斯認為,“上一世紀的唯物主義主要是機械唯物主義”。[2]機械唯物主義有著有著極大的片面性,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去認識問題,對整個世界的認識是不徹底的,雖然他們在自然領域內是唯物主義的,但是在社會歷史領域就陷入了唯心主義中,被稱為“半截子唯物主義”。于是在《提綱》中,馬克思開宗明義地表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存在著缺點。這個缺點就在于,這些舊唯物主義忽視了實踐。也就是說,費爾巴哈沒能正確認識實踐在重要作用,他將認識看成是一種消極的直觀,就沒有意識到積極地改變世界的實踐的作用。
馬克思在《提綱》中,針對費爾巴哈唯物主義,提到了“此岸性”問題,馬克思認為“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xiàn)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盵3]這種此岸性,就是認為人的思維是可以對客觀存在真實反映的,同時,真理性和現(xiàn)實性是能夠通過人的實踐得到證明的,“此岸”就意味著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這其中的橋梁就是實踐。而實踐是馬克思哲學觀區(qū)別于以往一切唯物主義的最根本的特征,也就是與費爾巴哈唯物主義最本質的區(qū)別。徹底的唯物主義應當不僅承認存在的第一性,而且也相信世界的是可知的。
費爾巴哈放棄排斥了實踐,把認識主體和認識對象對立起來??墒聦嵣希藗兊恼J識活動本身也是一種客觀活動。在歷史觀上,馬克思明確地表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4]實踐使得人與人之間產生聯(lián)系,人與自然之間產生聯(lián)系,人與社會之間產生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構成了人們的本質。而費爾巴哈僅僅只是把宗教的本質歸結于人的本質。
人類不僅生活在自然環(huán)境中,也生活在社會環(huán)境中,人所生存著的社會環(huán)境是在一定的歷史活動重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費爾巴哈“沒有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為客觀的活動……僅僅把理論的活動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動”。[5]因此,費爾巴哈沒有將視野從自然環(huán)境中轉移到社會環(huán)境中,也就曲解了實踐,而且對于人實踐本身的理解,就存在著根本性的錯誤。
在《提綱》的結尾,馬克思提出了其唯物主義的任務是通過人類的實踐活動,來對我們生存的客觀世界進行改變,以期滿足人們生存發(fā)展的客觀需求,使得周圍世界更符合自然與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馬克思批判了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直觀形式,認為“他不了解‘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的意義”[6]。對單純的認識而言,必須要和實踐相結合,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為豐富、進步的社會模式,實踐事實上是認識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實踐,抽象出理論,再由理論來指導實踐,由此反復,進而達到對真理的看齊和靠攏。
馬克思唯物主義產生于資本主義社會矛盾不斷發(fā)展的社會大背景之中,無產階級的力量開始發(fā)展,但還沒有達到能夠推翻資本主義的目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無產階級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成為全世界無產者的指導思想,不僅是因為其具有科學性,也是因為它與現(xiàn)實相聯(lián)系,具有強烈的實踐性。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提出了革命實踐的觀點,提出了“改變世界”的問題,因而提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哲學理論基礎。
二
馬克思在《提綱》中提出實踐的概念,認為人們不單要解釋世界,更是要改變世界,就是要在解釋世界的基礎上,做出實踐活動,并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對曾經(jīng)的解釋進行確認和再理解。這些觀念,對于我們黨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有著一定的啟示,只有堅持實踐觀點,才能真正取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偉大勝利。
1.重視實踐。實踐作為馬克思唯物主義與舊唯物主義的根本區(qū)別,其重要性就在于其肯定了人在改造客觀世界以及改造人的主觀世界方面的重要作用。實踐的概念為無產階級推翻資本主義統(tǒng)治提供了革命指導和依據(jù),也為無產階級建設新世界提供了發(fā)展指導和依據(jù)。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fā)展幾十年來,所取得的一切都是全國人民齊心協(xié)力共同奮斗的結果,是人們在實踐的過程中將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才成就的。沒有實踐,社會建設發(fā)展就是空談。
當前,我國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q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敢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這個啃硬骨頭、涉險灘,就是強調的實踐活動。只有重視實踐,才能將我黨建設方案切實地與社會需求相聯(lián)系,真正實現(xiàn)發(fā)展之路,也正是馬克思所言的“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xiàn)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
同時,落實到每一個黨員干部身上,實踐也是考驗其工作能力、意識思想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只有每一個黨員干部都切實地動起來,將每一件小事做好,才算是真正參與到實踐、參與到為人民服務的事業(yè)之中。這些小事構成了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大事,只有將這些小事做好,將這些小事當作大事來踐行,才可能更好地發(fā)揮每一個黨員干部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務質量,確保真正實現(xiàn)“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目的。
2.重視從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我們黨在革命時期和建設時期,一直都非常重視通過實踐獲得經(jīng)驗,再將這些經(jīng)驗總結發(fā)展為新的理論,以使新的理論來指導新的實踐,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是黨從實踐中總結的經(jīng)驗,這些經(jīng)驗都是隨著社會發(fā)展而不斷獲得、不斷總結、不斷深化而來的。
從實踐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實踐活動所產生的效果,了解一項政策是否能夠真正達到應有效果,了解一項工作能否有價值和意義,由此可以為下一步的決策奠定基礎。同時,通過實踐,可以更好地把握規(guī)律,在掌握規(guī)律的前提下,一是能夠減少工作過程中不必要的程序,提高辦事效率,二是能夠增強對未來工作的預見性,在已知的規(guī)律的指導下,可提前知道將來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況,會面臨什么樣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也談到,在面臨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qū)的時候,也要總結規(guī)律,“更加尊重市場規(guī)律,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而這些規(guī)律,正在是實踐的基礎上得出來的。重視在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才能夠進一步推動實踐的進步。
3.重視群眾路線,重視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對我黨的事業(yè)而言,人民群眾在其中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正是在具有不同階層屬性、地域來源、教育背景等的人們的共同合作、交流、溝通下,才得以蓬勃發(fā)展。在這個意義上,人與人之間是依靠著實踐來聯(lián)系的,只有實踐,只有社會活動本身,才能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關聯(lián),才能讓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形成一股力量,共同促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
而對黨員干部而言,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正是馬克思實踐理論所提出來的要求。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觀告訴我們,人“是屬于一定的社會形式的”[4],是存在于社會聯(lián)系之中的。群眾生活在社會最廣泛的環(huán)境之中,必然能遇到社會生活中更多的問題和情況,也就產生了更多的在實踐過程中處理問題的經(jīng)驗?!叭可鐣钤诒举|上是實踐的”[4],群眾路線就要求在相信群眾能夠自己解放自己的時候,尊重和支持人民群眾的革命首創(chuàng)精神。這所謂的首創(chuàng)精神,也正是一種通過實踐得出來的經(jīng)驗,也正是黨員領導在日常工作中所需要不斷吸取借鑒的新方式、新方法。重視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是我們事業(yè)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不斷煥發(fā)生機和活力、永葆先進性的力量源泉。
4.樹立理論自信,加強思想建設。中國共產黨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這些理論成果與馬克思實踐唯物主義的觀念事實上是一脈相承的,是建立在對馬克思實踐唯物主義理論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再結合不同歷史時期中國社會現(xiàn)實問題,來進行的本土化發(fā)展。
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是人類哲學發(fā)展史上的一種豐碑,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思想指南。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即是以最為先進的思想來指導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而我們的事業(yè)取得的豐碩成就,也是得益于建立于實踐基礎上的正確的理論指導。因此,黨員領導干部需要樹立起強烈的理論自信,不斷地發(fā)展我們的理論,使其更符合不斷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實現(xiàn)理論創(chuàng)新,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與此同時,黨員領導干部也要不斷地學習新的理論、新的觀念,不斷地加強思想建設,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改造和克服黨內一切非無產階級思想,保證黨的基本路線的貫徹執(zhí)行,保證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和黨的先進性。
三
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觀點,從而開創(chuàng)了他的哲學思想的新領域,為這個世界帶來了新唯物主義,帶來了實踐的觀念,這對于真正理解存在和思維的關系,對于真正理解人類活動的價值和意義,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
因此,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必須要堅持馬克思實踐唯物主義這一理論基礎不動搖,避免費爾巴哈似的忽視實踐的功用。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夠真正將黨的政策方針落實到實處,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添磚加瓦,為人民群眾的需求服務,促進黨的工作更具實效性,更具時效性。
參考文獻:
[1]鄒詩鵬.馬克思實踐概念的現(xiàn)代性質[J].馬克思主義與實踐,2007,(1).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4.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5]蕭焜燾.從黑格爾、費爾巴哈到馬克思[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18.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