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與結果,誰更重要?
專欄
付躍宏,中學高級教師,郴州市蘇仙中學校長。
管理過程與管理結果,誰更重要,還真是個問題。
有人說,管理結果更重要。千管萬管,最終要有一個“好結果”,沒有“好結果”,管理過程便無意義了。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就講過,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這句話真成了“管理結果”支持者的至理名言。不少“管理者”深刻領會這句話的真諦,安排工作時講得最多的是,“我不管你怎樣搞,我只看結果,結果不滿意,我問你的責!”可見,現實生活中,以管理結果論英雄的管理方式還真是大行其道。
又有人說,管理過程與管理結果一樣重要。既重過程,又重結果,這種近乎完美的管理思想,在管理實踐中還真難以達到?!肮芾碚摺贝蠖济媾R這樣的選擇,魚與熊掌不可得兼?!肮芾碚摺弊匀粫S著管理環(huán)境的變化來選擇魚或熊掌。當然,在大多數情況下,管理者會選擇熊掌,因為,明確而清晰的結果,是可以把握的存在,管理過程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注重它并不一定能獲得想要的結果。
其實,管理過程和管理結果都是管理中的環(huán)節(jié)。比比誰更重要,就如同1987年春晚上所說的相聲《五官爭功》一樣好笑。因為重管理過程也好,重管理結果也罷,最終要看什么樣的管理組織。一般來說,服務性組織、經濟性組織等會選擇重管理結果;黨群組織、事業(yè)性組織會選擇重管理過程。當然,這種選擇沒有明顯的分界線,它會隨著管理者的偏好及管理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但是,就學校教育管理而言,我會旗幟鮮明地告訴你,教育管理過程比教育管理結果更重要。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也有達不到的地方,這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這里所說的“達不到的地方”就是指學生發(fā)展結果的不確定性。如果老師們或家長們片面地追求這種不可確定的結果,我們收獲的很可能是“不滿意的”。我的一位同事,有一個聰慧的兒子。同事對兒子要求較高,逼著兒子學奧數。兒子也爭氣,上高中時奧數拿了國家級獎牌,并因此保送到北京某重點大學讀書。兒子進了大學后卻不想學數學了,兒子說:“看了數學就想吐了!”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這些都是“結果”惹的禍。
孩子的發(fā)展有很多種可能性,教育者應該盡最大努力引導孩子走向最好的可能性。教育者絕不能對只能成長為一棵“大白菜”的孩子,以“參天大樹”的結果來要求和管理。一位老班主任講過這樣一件事:一位父親希望兒子上重點高中考大學,可兒子想上職業(yè)學校,學修車專業(yè)。父親不同意,花了大力氣讓孩子上了縣里的重點高中,可強扭的瓜不甜,兒子心不甘情不愿,學習一落千丈,最后,父親讓步,把孩子轉到職業(yè)學校。孩子從職業(yè)學校畢業(yè)后,找了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生活得相當陽光。我們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逼著孩子學這學那;我們期望孩子有一個遠大的前程,逼著孩子周六周日培訓這培訓那。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教育者的價值在于,引導孩子們發(fā)現長處并朝這個方向發(fā)展。這樣,教育者就更要關注教育過程,也就是我們教育者要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這些工作。當這些無微不至的教育細節(jié)累計疊加后,最好的可能性就會出現。
每一名孩子都會有自己的花期,靜靜等待,花期會如約而至,至于開什么樣的花,真的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