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西方,紫色與王權的聯(lián)系可謂久遠。據(jù)說,埃及艷后克婁巴特拉七世就十分迷戀這種色彩,她曾讓手下把船帆、沙發(fā)等各種物品統(tǒng)統(tǒng)染成紫色。公元前48年,愷撒大帝來到埃及。愷撒在迷上艷后的時候,也迷上了這種顏色,并規(guī)定紫色為羅馬王室專用色。而在拜占庭帝國。紫色更顯尊貴,統(tǒng)治者們穿紫色的長袍,簽署法令時用紫色的墨水,他們甚至將宮殿修建成紫色。王室出生的孩子也被描述成“紫生”。
②那么,這種在我們今天看來十分常見,甚至不怎么流行的顏色,怎么古人就那么喜歡呢?這還得從“提爾紫”說起。
③“提爾紫”是古代歐洲服飾中紫色染料的來源。這種紫色可不是美術老師教我們的紅色加藍色就可以調制出來的?!疤釥栕稀毙枰獜囊环N現(xiàn)在被稱為染料骨螺的海螺身上提取。當然,這種海螺不是哪兒都有,它的主要產地集中在地中海,來自歐洲、埃及的王室要想購買這種染料,還得不遠萬里跑到提爾的古腓尼基城(現(xiàn)在的黎巴嫩一帶)。
④紫色染料不僅受到出產地和交易地的限制,而且它的制作工藝十分復雜。為了獲得這種染料,染料師們需要敲開海螺的貝殼,提取能分離出紫色色素的黏液。同時,得將黏液放在太陽底下曬一段時間。時間必須精確,因為曬的時間長短會影響色澤。從25萬只染料骨螺中,只能提取14.17克染料,剛好夠染一條羅馬長袍。稍微想一下就可以知道,在航海技術不怎么發(fā)達,還沒有興起人工養(yǎng)殖的時候,這么大量的海螺很難獲得。
⑤就算成功提取了這種紫色染料,還需要大批懂得利用這種紫色染料的古代染工。在東羅馬帝國滅亡的時候,這門復雜的技術就失傳了。
⑥原料十分稀少,制作工藝復雜,紫色理所當然地就成為“眾色之王”了。這種顏色的衣料更是貴得離譜,不到500克紫色羊毛的價格比普通人一年的收入還要高。所以它們也就成了權力和財富的象征,特供給埃及、波斯、羅馬等國王室。
⑦不過,你可別被這種色彩鮮艷又漂亮的紫色迷惑,它真的就是傳說中的“虛有其表”。據(jù)說,腐爛的染料骨螺與草木灰一起浸泡在尿液與水組成的混合物中,整個染料桶就會變得特別臭。以至于提取紫色染料的工序只能在城外進行,因為人站在旁邊可能會被活活熏死。不僅如此,這種紫色染成的華麗的貴族服裝都會帶有一股海洋魚類的獨特腥臭味。所以,那些王公貴族炫耀財富和美貌時,也不得不忍受這種腥臭。
⑧幸運的是,這種殘忍又令人反胃的生產過程被一位18歲的化學家改變了。在1856年,化學家威廉·珀金合成了苯胺紫染料,取代了有異味的“皇家紫”。隨著第一批人工合成的紫色出現(xiàn)在市場上,紫色終于走下了神壇。
(蕙子/文,選自《大科技·百科新說》2016年第05B期,有改動)
閱讀筆記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此類題。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考慮。)
2.閱讀第③、④段,給“提爾紫”下個定義。
(用“提爾紫是……的……”或者“……叫作提爾紫”的格式表述,要抓住“提爾紫”的特點。)
3.讀下面語句。回答問題。
(1)“從25萬只染料骨螺中,只能提取14.17克染料,剛好夠染一條羅馬長袍”,這句話中“只能”一詞。有何表達效果?
(2)“你可別被這種色彩鮮艷又漂亮的紫色迷惑,它真的就是傳說中的‘虛有其表”。這句話中“虛有其表”指的是什么?
4.請具體分析第③-⑥段的邏輯順序。
(“具體分析”就是逐段理解指定段落的說明內容及聯(lián)系,再提煉、概括它們之間的邏輯順序。邏輯順序一般有因果關系、層層遞進、從現(xiàn)象到本質、主次關系、個別與一般的關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