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野之味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姑娘挽著褲腳,在水中一左一右的采摘荇菜,舉止嫻雅而身姿優(yōu)美,惹得岸上的小伙子害起了相思。這是中國最早的詩集《詩經(jīng)》里描述的采摘野菜的場景,據(jù)專家考證,荇菜這種生長在水中的野菜對于生活在西周時期的人們來說并不自己食用,因為那時已經(jīng)有了更為可口的蔬菜,而是用來祭祀祖先。當(dāng)人類還不懂得種植莊稼和飼養(yǎng)牲畜的時候,山間的泉水、林中的野果野菜就是他們耐以充饑解渴的食物。農(nóng)耕文明幾千年,根植于人類基因中對野菜的記憶卻歷久彌新,山間林邊那些尋覓野菜的男女老少的身影,既是一種回歸自然的訴求,更是一種對故土親情的眷戀。如今,野菜做成的美味食品不僅成了得天獨厚的農(nóng)戶人家飯桌上的新寵,也一躍而上成了豪門宴席上尊貴的食物。
撿拾地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