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云
本文分析了大學英語本身的弊端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了許多負面反撥作用,探討大學生學習英語和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研究大學英語考試改革后對策。
一、問題的提出
眾所周知,大學英語考試(CET)是我國針對非英語專業(yè)的在校大學生采取的英語等級考試,是每年參考人數(shù)最多的一門語言測試。考試規(guī)模較大、報考人數(shù)較多,類似于社會水平特征的考試。同時,大學英語考試成績與學生學位掛鉤,成為就業(yè)的敲門磚,是大學保送研究生的必要條件。大學英語過級情況又是高校之間排名的一個衡量因素,因此被賦予了過大的社會權重,大學英語考試也就演變成了教學的指揮棒,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負面反撥作用非常明顯。除其社會定位過高之外,CET自身存在著很大的弊端,比如考核能力項目不完整(口語考試不是必考項)、客觀題比重過大、內(nèi)容陳舊與實際運用聯(lián)系不大等問題,因為存在這些弊端,不能正確反映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CET對學生學習英語和英語教學都產(chǎn)生了消極的反撥作用。而大學生學習英語的“工具性”目的很強---就是通過大學英語考試。因此,學生最感興趣的教學形式就是講評試卷,學生為了“考”而“學”,而且僅學與考試有關的內(nèi)容。針對這種現(xiàn)象,大學英語教師不得不放棄正確的教法,回歸到傳統(tǒng)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因此很大程度上擾亂了正常教學計劃,嚴重影響了大學英語教學,大學英語教學也最終走上了應試教育之路。
二、理論淵源及研究現(xiàn)狀
反撥作用是指語言測試對語言教學和學習的影響。反撥效應可分為正效應(beneficial backwash)和負效應(harmful backwash)。正效應對教學能起到促進作用,負效應則不利于改進教學。國外對語言測試反撥作用的關注從1982年牛津大學推行的新考試在社會大眾中造成不滿情緒開始,在20世紀80年代得以迅速發(fā)展,90年代后對反撥作用的研究更加升入和系統(tǒng)。Swain強調(diào)測試反撥效應的重要性:測試的反撥作用應成為試題設計者的工作宗旨;Morrow提出考試反撥效度(Washback Validity)這個概念;Hughes進一步明確測試和教學是“伙伴關系”(partnership):測試可以促進“好的”教學,也可以糾正“壞的”教學。
三、測試反撥效應下大學英語考試的對策研究
CET 的內(nèi)容效度、題型設計等方面分析考試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盡管CET對英語教師和學生產(chǎn)生了一定的激勵作用,其過高的社會權重促使學生提高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是測試內(nèi)容偏重文法,忽視了語言的交際功能,教學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交際嚴重脫節(jié);測試題型與教材脫節(jié),師生都忽視課本,因此教學過程中會縮減課本教學課時,擠出時間大搞題海戰(zhàn)術,嚴重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同時標準化試題誘導學生重視應試技巧,忽視語言技能。
從教師角度,教師應正確對待CET考試,糾正學生學習英語的“工具性”動機;正確處理考、教和學的關系,以教促學、以考促學;通過引進新托福、雅思考試題型,改革期末英語課程考試題型、考試方式,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正確引導學生學習英語;改革大學英語的應試教育模式,充分鍛煉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從考試形式角度,大學英語考試從2006年后,在部分高校采取機考的形式。這是考試改革的一種新嘗試。大學英語機考中聽力口語的考察占據(jù)整個考試分數(shù)的70%,其中加入大量視頻題型,如寫作、視頻聽力部分,并且史無前例地設置了跟讀來考察學生的語音語調(diào)。筆者認為,通過嘗試,通過實踐,總結經(jīng)驗,改善不足,使大家重新認識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只有揚長避短,才能充分發(fā)揮四級機考對視聽說教學的正面反撥效應,克服負面反撥效應,優(yōu)化視聽說課程設置,對應對即將到來的大學英語四級機考和適應社會對大學英語學生的聽說需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從課程角度,針對機考改革,大學英語課程、教材也作出了調(diào)整。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是近幾年來在我國英語教學中興起的一門比較年輕的課程,其自身具有鮮明時代特征。視聽說教材分為:opening-up(導入)、Listening to the world(聽世界)(Sharing(分享)、listening(聽)、Viewing(視頻))。視聽說教材的材料具有時代性、新聞性、情境性,有街頭采訪視頻(來源BBC)、原版視頻材料(多元文化)等。
從教學角度,針對反撥效應的正負作用,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程序等應相應作出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不再是“紙上談兵”,應該與網(wǎng)絡教學和網(wǎng)絡自學相結合。尤其是大學英語四級筆試與大學英語四級機考相對比,研究并重視其對大學英語教學形成的正面或負面的反撥效應。充分利用它的正面反撥效應促進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盡量回避負面效應對視聽說課及學生視聽說能力培養(yǎng)的負面影響。同時,在大學英語四級機考對英語教學形成的正面或負面的反撥效應下,尋求促進視聽與說優(yōu)化組合的最佳課程設置,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制訂并完善切合學生實際的、具有特色的、科學的、系統(tǒng)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大綱提供一些借鑒,使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能從中受益,積極應對大學英語機考的改革。
四、結語
因此,為了丟棄大學英語“費時低效、高分低能、聾啞英語、活到老,學到老,就是用不了”的臭名,培養(yǎng)學生英語聽說交際能力,提高大學生的國際競爭能力,大學英語教學必須重視CET對自身的消極反撥作用,并且要理清教、學和考三者的關系:考服務于教,教服務于學,順序是學、教、考;及時調(diào)整高校通過CET的學生免除英語課程考試的政策,通過恢復全體學生的課程考試、改革課程考試形式(引進托福和雅思考試題型來改進課程考試題型)來減小CET所帶來的負面反撥效應;通過全方面考察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以考促教、以教促學來實現(xiàn)大學英語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使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畢業(yè)生具有更強的社會競爭力。
(湖南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湘教通〔2014〕247號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地方本科院校大學英語動態(tài)分層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湖南科技學院為例”、湘教通〔2016〕400 號2016年湖南省教改項目“‘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基于移動學習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構建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