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吉
摘 要:文章研究了增壓機葉輪加工方法選擇,分析了電加工葉輪變質(zhì)層控制及去除方法,對比了不同加工方法制造的葉輪流道磨料流前后粗糙度變化情況。結(jié)果表明:電加工葉輪可以獲得更低的流道粗糙度,磨料流前粗糙度低的葉輪會獲得更好的拋光效果,磨料流拋光技術(shù)更適合應用于電加工葉輪。
關(guān)鍵詞:葉輪;電火花;磨料流;粗糙度
引言
空分壓縮機組廣泛應用于煤化工、化肥、煉油等領(lǐng)域,是整個化工流程的核心裝備。目前,全球僅有西門子、曼透平、沈鼓集團等少數(shù)企業(yè)具備10萬等級及以上空分壓縮機組設計、制造能力。
空分壓縮機組由空壓機和增壓機組成,為長周期連續(xù)運轉(zhuǎn)設備,其增壓機由葉輪進行做功,工作介質(zhì)為空氣,葉輪效率稍有提升,即可大大降低能源消耗,節(jié)約數(shù)以百萬計的運營成本。
1 葉輪流道粗糙度對增壓機效率的影響
20世紀70年代以來,壓縮機企業(yè)廣泛采用“三元流”設計理論對葉輪子午流道結(jié)構(gòu)尺寸進行優(yōu)化,改善流場,提升其對內(nèi)部工作介質(zhì)做功能力,進而提高效率[1]。
此外,工作介質(zhì)在葉輪流道中流動時,由于流體存在粘性產(chǎn)生阻力,會造成流動損失,流動損失的計算公式為[2]:
其中:λ-沿程阻力系數(shù);l-流道長度,m;R-流道截面水力半徑,m。
介質(zhì)在葉輪中高速流動,其沿程阻力系數(shù)主要與流道表面粗糙度相關(guān)。因此,在葉輪流道加工完成后,對流道進行拋光,降低流糙度,可有效提高葉輪效率。
沈鼓集團劉向東等人,通過對離心壓縮機窄流道閉式葉輪進行磨料流拋光,使葉輪流道粗糙度降低兩個數(shù)量級,壓縮機整機效率提高1%左右[3]。
2 增壓機葉輪流道加工及拋光
以某10萬等級空分增壓機為例,共有6級葉輪,其首級葉輪為半開式三元葉輪,2-6級葉輪為閉式三元葉輪。葉輪材質(zhì)為FV520B,是由英國Firth-Vickers材料研究室開發(fā)的一種具有高強度、良好耐蝕性能、沖擊韌性和焊接性能的馬氏體沉淀硬化不銹鋼,化學成分如表1所示:
2.1 葉輪流道加工方式選擇
為保證葉輪流道加工精度,該增壓機首級葉輪采用五坐標加工中心銑制加工。2、3級葉輪由于流道較寬,通過三維仿真,可采用整體銑制方法進行加工。4-6級葉輪由于流道出口較窄,受刀具可達性限制,無法進行整體銑制,為保證流道精度,選擇電火花加工方式加工。
在電火花加工時,由于葉輪受到局部驟熱、驟冷及高溫、高壓的物理化學作用影響,會在流道表面形成變質(zhì)層,產(chǎn)生殘余拉應力。由于增壓機葉輪工況為高轉(zhuǎn)速、高離心力,為保證可靠性與安全性,不能允許變質(zhì)層存在。
經(jīng)過H. Ramasawmy 等研究,變質(zhì)層平均厚度與電火花加工參數(shù)經(jīng)驗公式為[5]:
AWLT=148.5×I0.4×t0.26 (2)
其中:AWLT-變質(zhì)層平均厚度,μm;I-脈沖峰值電流,A;t-脈寬時間,μs。
上式表明變質(zhì)層平均厚度取決于峰值電流與脈寬,所以在電火花加工葉輪流道時要通過控制峰值電流大小、脈寬時間及采取粗、中、精分檔加工的方式控制電火花變質(zhì)層厚度。
2.2 流道拋光加工
在完成葉輪流道加工后,為進一步降低葉輪流道粗糙度,需對流道進行拋光加工。目前,比較理想的方法是采用磨料流技術(shù),不僅可以降低葉輪流道粗糙度,還可以去除電加工變質(zhì)層[6]。
磨料流是采用半固態(tài)流體磨料,在高壓下反復擠壓固定于專用夾具上的工件表面的技術(shù)[7],20世紀60年代最早由美國提出,80年代初引入我國,最早應用于航天領(lǐng)域,對異型孔、薄壁件、復雜型腔的磨削拋光也有很大優(yōu)勢[8]。
磨料流加工主要受磨料、加工參數(shù)、夾具三大因素影響,其中加工參數(shù)又與循環(huán)次數(shù)、加工壓力、磨料流速有關(guān)。經(jīng)過試驗,我們設計了專用夾具,采用專用磨料,選取循環(huán)次數(shù)30、加工壓力22BAR、磨料流速7dL/sec的參數(shù)對增壓機1-6級葉輪流道進行磨料流拋光加工。
3 葉輪磨料流前后粗糙度測定
為檢驗磨料流拋光效果,需對葉輪磨料流前后粗糙度變化情況進行測定,由于葉輪流道為變截面,磨料在加工過程的流速也是變化的,大致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在IV處磨料流速最低,拋光效果最差,同時由于葉輪流道扭曲,只有此處便于粗糙度測定。
我們分別選取1級葉輪(半開銑制)、2級葉輪(整體銑制)、4級葉輪(電火花加工),在其出口IV區(qū)域120度方向選取3點于磨料流前后進行粗糙度測定,結(jié)果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知,磨料流前粗糙度較低的流道,經(jīng)過磨料流加工會獲得更好的加工效果;采用電火花方法加工流道比銑制加工能獲得更好的粗糙度效果;電火花葉輪通過磨料流加工不僅能去除變質(zhì)層,同時粗糙度降低明顯。
4 結(jié)束語
通過降低空分壓縮機組增壓機葉輪流道粗糙度,可降低流動損失,有效提高機組效率。相比于五坐標銑制,電火花加工葉輪可以獲得更低的流道粗糙度。
電加工葉輪變質(zhì)層必須去除,在加工過程中可通過控制峰值電流、脈寬時間等參數(shù)降低變質(zhì)層平均厚度。
磨料流前葉輪流道粗糙度越低,磨料流加工后會獲得更好的加工效果。磨料流加工更適合對電加工葉輪進行拋光,不僅可以去除變質(zhì)層,而且能夠獲得比銑制葉輪更好的粗糙度效果。
參考文獻
[1]周建新.運用“三元流”技術(shù)對煤氣鼓風機的增容改造[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05:106-107.
[2]楊詩成,王喜魁.泵與風機(第二版)[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3]劉向東,季田,龐占元,等.離心壓縮機葉輪流道磨料流拋光及其對壓縮機效率的影響[J].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shù),2009(3):12-15.
[4]劉曉禹,于麗萍.熱處理對馬氏體不銹鋼FV520B的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J].一重技術(shù),2005(4):27-28.
[5]Ramasawmy H,Blunt L,Rajurkar K P.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hite layer thickness and 3D surface texture parameters in the die sinking EDM process[J].Precision Engineering,2005,29:479-490.
[6]Loveless T R,Williams R E,Rajurkar K P.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abrasive flow finishing on various machining machined surfaces[J].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1994(47):133-151.
[7]高航,吳鳴宇,等.流體磨料光整加工理論與技術(shù)的發(fā)展[J].機械工程學報,2015(4):174-187.
[8]周錦進,方建成,徐文驥.光整加工技術(shù)的研究與發(fā)展[J].制造技術(shù)與基礎(chǔ),2004(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