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析顧炎武的寫景狀物詩與其詩學觀

      2017-04-27 02:23:18任鵬程
      名作欣賞 2017年11期
      關(guān)鍵詞:顧炎武寫景詩學

      ⊙任鵬程

      [遼寧大學文學院, 沈陽 110136]

      淺析顧炎武的寫景狀物詩與其詩學觀

      ⊙任鵬程

      [遼寧大學文學院, 沈陽 110136]

      長期以來,顧炎武作為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一直以學術(shù)巨擘的身份出現(xiàn)在國人面前,然而他的詩歌價值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流傳下來的詩歌數(shù)量也很少。顧炎武的詩歌題材廣泛,風格雄渾,情感真摯,每篇都是作者的精華之作,也是顧炎武對自己詩學觀的實踐。本文試取顧炎武的寫景狀物詩為例,通過鑒賞其中所蘊含的藝術(shù)和思想價值,從而突出顧炎武詩歌的地位和詩學觀的重要意義。

      顧炎武 寫景狀物詩 詩學觀

      顧炎武是明清之際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學者,原名絳,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又字寧人,江蘇昆山人,生于萬歷年間,卒于康熙年間,世稱亭林先生。詩人在世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對抗清朝,同時也通過著書立說來鼓勵人們推翻清政權(quán),因此他詩歌中的“經(jīng)世致用”思想濃厚。他的寫景狀物詩融情于景,物我互化,極具顧炎武詩學特色。

      一、顧炎武的詩歌概況

      顧炎武現(xiàn)存詩歌有427首(華版425首,王版426首),反映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有贈別詩,如《贈于副將元凱》《吳興行贈歸高士祚明》等,這類作品較多,表達了作者對清兵侵略的憤怒以及對友人們保持節(jié)操、反抗壓迫的勉勵;也有紀行詩,這是整個詩集的主要部分,再現(xiàn)了顧炎武阻擊清兵的路線及游走各地的行跡,真實地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圖景及自然風光,如《京口》《真州》《天津》《應(yīng)州》《邯鄲》等,留給后人一批寶貴的史料;還有少部分詠史詩,詩中高揚著抗清復明的愛國主義主旋律,也寄予了自己對亡國故里的深沉思念,如《義士行》《擬唐人五言八韻》(六首)等,用事精當,實為后學之典范。

      顧炎武詩集中的寫景狀物詩很少,大致有28首,分別是:《石射堋山》《盂縣北有藏山云是程嬰公孫杵臼藏趙孤處》《精衛(wèi)》《賦得越鳥巢南枝》《賦得秋鷹》《海上》(兩首)、《秋山》(兩首)、《江上》(兩首)、《淮北大雨》《賦得秋柳》《望夫石》《賦得桔槔》《一雁》《秋雨》《堯廟》《華山》《霍山》《雙雁》《瓠》《夏日》《嵩山》《顏神山中見橘》《賦得老鶴萬里心用心字》《賦得檐下雀》《重至京口》等。詩人在作詩時,總是將自己的大量情感注入景物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諸多意象,含蓄雋永。他們不僅是物象的寫照,更是作者思想的外化,比如寫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借精衛(wèi)鍥而不舍地填補大海的故事,喻自己矢志不渝地追求復國之志。這類詩歌不僅表達了對故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更顯示出詩人高尚的節(jié)操、不屈的人格。

      二、顧炎武的詩學觀

      在明清易代之際,顧炎武結(jié)合自己對經(jīng)學的領(lǐng)會,對文學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特別是詩歌方面,他在總結(jié)明代詩歌理論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自己的詩學觀,對清代詩歌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正如清人強汝詢所言:“顧氏說詩多通論,足箴后世詩家之失?!彼脑妼W觀可以從三方面來闡釋:作詩的緣起、詩歌的創(chuàng)作、詩作的意義,從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到詩人廣博精深的學問、謹慎踏實的學風。

      (一)作詩的緣起

      顧炎武在提到“為什么寫詩”的時候,首先談道:“詩不必人人皆作?!薄肮湃酥畷寂笥眩槐厝巳俗髟?。人各有能有不能,不作詩何害?若一人先倡而意已盡,則亦無庸更續(xù)?!薄鞍亓褐?,金谷之集,必欲人人以詩鳴,而蕪累之言始多于世矣?!痹娙苏J為人的能力本來就有側(cè)重,大家在宴飲時不必都要作詩助興,只要情滿意足就可以了。倘若人人都故意為詩,那么世上的詩作就堆積如山、優(yōu)劣難辨了。所以寫詩大抵為有感而發(fā)?!肮湃酥?,有詩而后有題;今人之詩,有題而后有詩。有詩而后有題者,其實本乎情;有題而后有詩者,其詩徇乎物?!痹娙苏J為古時候的人有了詩文后才琢磨詩題,而如今的人多是以物題詩,情感的多寡于此可見。故詩人還是主張“詩言志”,而這種“志”(情感)則非常明顯地灑露在顧炎武詩中的字里行間?!氨?,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這講的就是詩人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復國使命感。詩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著書立說回答了發(fā)起作詩的原因。

      (二)詩歌的創(chuàng)作

      光有情感,如何又能創(chuàng)作出一篇獨具匠心的詩歌呢?顧炎武從“詩題”著手到詩歌的內(nèi)容、技巧、源流等都給予自己獨特的看法?!肮试娬咄跽咧E也。建安以下泊乎齊、梁,所謂辭人之賦麗以淫,而于作詩之旨失之遠矣?!痹姼枳畛跏怯脕碛^察民風的,所以里面的內(nèi)容也是諷喻時政,那些描寫風景艷情的,早已不是詩歌應(yīng)該表達的了。“是知以韻從我者,古人之詩也;以我從韻者,今人之詩也。自杜拾遺、韓吏部,未免此病也。”“詩以義為主,音從之。必盡一韻無可用之字,然后旁通他韻,又不得于他韻,則寧無韻。茍其義之至當,而不可以他字易,則無韻不害?!彼J識到詩人應(yīng)該有創(chuàng)作自主性,以文本為創(chuàng)作的重點,不能受到形式和韻律的困擾,思想不能僵化。

      “三百篇之不能不降而楚辭,楚辭之不能不降而漢、魏,漢、魏之不能不降而六朝,六朝之不能不降而唐也,勢也。用一代之體則必似一代之文,而后為合格。詩文之所以代變,有不得不變者。一代之文沿襲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語。今且千數(shù)百年矣,而猶取古人之陳言一一而模仿,以是為詩,可乎?故不似則失其所以為詩,似則失其所以為我。李、杜之詩所以獨高于唐人者,以其未嘗不似,而未嘗似也。知此者,可與言詩也已矣?!痹娙顺浞值卣J識到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流變過程。詩歌并非一成不變的,它需要在研習前人作品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自身的特點去創(chuàng)作,而不是簡單地抄襲模仿,這也是顧炎武繼承明代“前后七子”而突破“前后七子”之處,顧說因此也影響到整個清代詩壇的詩風。

      誦讀顧炎武詩歌,大家會發(fā)現(xiàn)顧詩中典故眾多,隱晦難懂。這是由于顧炎武受到清政府監(jiān)視,習作多有不便;同時,顧炎武本來就是一位博覽群書的學者,這樣做既節(jié)省了筆墨,又含蓄地表達出詩人的情感。比如名作《又酬傅處士次韻》(其二):“愁聽關(guān)塞遍吹笳,不見中原有戰(zhàn)車。三戶已亡熊繹國,一成猶啟少康家。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待得漢庭明詔近,五湖同覓釣魚槎。”這首詩里面分別提到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有田一成,有眾一旅”的典故,并且化用段成己的詩句“擬把余生釣江海,為煩嚴子借魚槎”,雖然語氣平緩,情感蘊藉,實則連用三個不肯向侵略政權(quán)俯首的故事,宣告了自己堅定的愛國情懷,境界渾闊,萬象更新。所以,當我們仔細揣摩詩意時,特別是了解了詩中的典故時,就應(yīng)該更容易體會到顧詩的思想價值了。這也是顧炎武詩學比較看重的一點。

      (三)詩歌的功用

      詩歌的創(chuàng)作不僅是抒發(fā)自己的意志情感,更為可貴的是它對國家的、國民的警醒作用。所謂“文之不可絕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紀政事也,察民隱也,樂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將來。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天怪力亂神之事,無稽之言,剿襲之說,諛佞之文,若此者,有損于己,無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損矣?!边@就是“文須有益于天下”。他認為詩文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消亡的原因在于它的功用,那就是闡明事理,記述政事,體察民情,樂于著詩文以表彰他人善舉。詩人將儒家“明道救人”的觀點賦予在詩文的形式上,認為長此以往,必將對未來產(chǎn)生積極影響,也就是說詩文的創(chuàng)作必須關(guān)注現(xiàn)實,反映社會,必須對百姓起到教化作用。那些描寫怪誕荒唐之事,講述無從考察的話語,抄襲別人的觀點,作奉承諂媚的文字,基本對社會沒有價值,從而間接地批評了明末清初一些文人漠視現(xiàn)實、專著空談的現(xiàn)象。顧的觀點誠如白居易所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p>

      三、顧炎武的寫景狀物詩

      顧炎武的寫景狀物詩,雖然不像贈別詩等詩歌類型數(shù)量繁多,但是它們典型地實踐了顧炎武的詩學觀。顧炎武的寫景詠物詩大多是在詩人有所見聞時所動情而著,有些還形成了成熟的意象群,如:雁、鷹、秋山等,表達了詩人孤傲的品行和昂揚的斗志;同時,詩人運用象征、比喻等手法更為生動地展示了他當時的處境與內(nèi)心情感。下面舉詩人經(jīng)歷抗清斗爭后所作的組詩《秋山》和清朝基本統(tǒng)一全國時所作的《賦得秋柳》為例。

      寫景詩如:

      秋山(其一)

      秋山復秋山,秋雨連山殷。昨日戰(zhàn)江口,今日戰(zhàn)山邊。

      已聞右甄潰,復見左拒殘。旌旗埋地中,梯沖舞城端。

      一朝長平敗,伏尸遍岡巒。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紅顏。

      吳口擁橐駝,鳴茄入燕關(guān)。昔時鄢郢人,猶在城南間。

      這首詩前兩句首先用白描的手法描寫了秋天山上的景觀,數(shù)重山脈相連,雨水淅淅瀝瀝,一派肅殺之氣彌漫在山中。接著敘寫了戰(zhàn)斗的形勢,昨天還在江陰阻擊清兵,守護城池,如今只能在金山布置城防,這種大勢已去的局面多么讓人心痛!從“長平之戰(zhàn)”的典故出發(fā),情感愈發(fā)強烈。起義軍的尸體遍布山岡,清軍所到之處,奸淫擄掠,長江口岸被清軍抓獲的俘虜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充分表達了詩人對侵略者的憤恨以及對遭受苦難的人民的同情,難道就這樣看著清軍奏響號角勝利北歸嗎?最后兩句,筆鋒一轉(zhuǎn),將視角拉近,詩人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們:在城南處還會有不忘國難的志士投身戰(zhàn)斗,從而再次激發(fā)起反清復明的同仁的斗志,讓愛國之焰永不熄滅。這首詩由江南抗清斗爭活動出發(fā),述說了起義軍的英勇無畏和清軍的野蠻殘暴,結(jié)構(gòu)起承有序。整體上來講,全詩場面遼闊,典故相間,情感真摯,表現(xiàn)了詩人“詩主性情,不貴奇巧”的詩學觀,深刻地寄予了詩人戰(zhàn)斗至死的愛國精神。

      詠物詩如:

      賦得秋柳

      昔日金枝間白花,只今搖落向天涯。

      條空不系長征馬,葉少難藏覓宿鴉。

      老去桓公重出塞,罷官陶令乍歸家。

      先皇玉座靈和殿,灑淚西風日又斜。

      這首詩同樣顯示出顧炎武超高的藝術(shù)和思想水平。象征手法的使用、懷念故國的愁思展露無遺,是顧炎武詠物詩的代表作。首聯(lián)由眼前景所感,當初風景明媚,如今垂柳搖落,通過場景的遷移,暗指明王朝的子孫們天涯分散。頷聯(lián)化用李商隱的詩句“長時須拂馬,密處少藏鴉”,描寫了柳樹的枝條漸漸稀疏,葉子少得難以遮蓋住烏鴉的老窩的場景,表面上對秋天柳樹破敗之象有所嘆惋,實則表達了作者對投敵叛國的貳臣的鞭撻。頸聯(lián)借用“桓溫北伐”的故事,表達了對收復失地遙遙無期的無奈;同時又寫到“陶潛棄官”的典故,進一步勉勵大家要堅守自己的操行,不能負國。尾聯(lián)借助“宋武帝植柳株于靈和殿”的歷史深切地懷念了先主崇禎皇帝,抒發(fā)了切膚般的亡國之痛,又以淚灑余暉作結(jié),意境悠遠。整首詩歌借景抒情,以秋柳之態(tài)喻故國之思,刻畫出一種細膩的凋敗之感,加上夕陽的映照,愁思愈發(fā)悠長,令人不忍卒讀。

      秋山復秋水,秋花紅未已。烈風吹山岡,磷火來城市。

      天狗下巫門,白虹屬軍壘。可憐壯哉縣,一旦生荊杞。

      勾踐棲山中,國人能致死。嘆息思古人,存亡自今始。

      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又翻陳出新,從秋山整體之景出發(fā),突出了一種悲壯的色彩,但是結(jié)尾處經(jīng)作者的巧妙調(diào)動,又吹奏起響徹寰宇的戰(zhàn)斗號角。首聯(lián)仍以秋山開篇,秋山與秋水相互交融,鮮紅的秋花依然盛開不敗,整個畫面色彩異常沉重。狂風猛烈地吹拂著山岡,起義軍尸骨的磷火飄到市街上,象征災(zāi)難的天狗、白虹出

      秋山(其二)

      四、顧炎武詩歌的地位

      ① 華忱之點校:《顧亭林詩文集》,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247—429頁。

      ② 王蘧常輯注:《顧亭林詩集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1290頁。

      ③ 嚴文儒、戴揚本校點:《日知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798—799頁。

      [1]華忱之點校.顧亭林詩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2015.

      [2]王蘧常輯注.顧亭林詩集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嚴文儒,戴揚本校點.日知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孫雪霄.顧炎武詩歌考論[D].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11.

      [5]蔣寅.顧炎武的詩學史意義[J].南開學報,2003(1).

      [6]張思齊.顧炎武人生的詩意棲居[J].西華大學學報,2010(1).

      [7]張兵.顧炎武詩歌思想價值簡論[J].吉首大學學報,1990(6).

      [8]張兵.顧炎武詩歌理論初探[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1989(6).

      [9]洪娟.論經(jīng)世致用思想對顧炎武詩論的影響[J].文教資料,2006(8).

      [10]吳景山.顧炎武詩歌的創(chuàng)作理論與實踐[J].蘭州大學學報,1997(1).

      [11]張兵.論顧炎武的詠史詠物詩[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1996(4).

      [12]張宇聲.顧炎武《賦得秋柳》詩新解[J].魯東大學學報,2007(1).

      作 者:任鵬程,遼寧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研究方向:中國古代詩歌與小說。

      編 輯:李珂 E-mail:mzxslk@163.com

      猜你喜歡
      顧炎武寫景詩學
      回憶,也是寫景的利器
      顧炎武謝鼠
      背詩學寫話
      如何寫好寫景作文
      小讀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54
      寫景的妙招
      學生天地(2020年11期)2020-08-25 09:15:40
      昆劇新編戲《顧炎武》創(chuàng)作得失芻議
      寫景篇:寫一種自然現(xiàn)象
      第四屆揚子江詩學獎
      揚子江詩刊(2017年1期)2017-01-17 06:25:11
      手不釋卷的顧炎武
      顧炎武家族藏書記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1
      湖北省| 讷河市| 通城县| 庆阳市| 镇平县| 绥宁县| 新沂市| 恭城| 呼伦贝尔市| 巴楚县| 德钦县| 工布江达县| 张家口市| 石家庄市| 天祝| 永平县| 沂水县| 五大连池市| 黑龙江省| 扎赉特旗| 宁晋县| 安康市| 方正县| 来宾市| 安庆市| 精河县| 泗洪县| 屯门区| 绥阳县| 紫金县| 义乌市| 西峡县| 阿拉善右旗| 东明县| 上林县| 综艺| 大悟县| 延川县| 鲁山县| 海丰县| 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