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雁 謝原利 王家同 文鐵軍 胡興華
(1.湖北省荊門市植物保護檢疫站 448000; 2.湖北省植??傉?武漢 480000)
24%噻呋酰胺減量防治水稻紋枯病試驗
陳 雁1謝原利2王家同1文鐵軍1胡興華1
(1.湖北省荊門市植物保護檢疫站 448000; 2.湖北省植??傉?武漢 480000)
在農(nóng)藥助劑激健24%噻呋酰胺(滿穗)減量防治紋枯病試驗中,藥后18d,240g/L滿穗300mL/hm2處理對水稻紋枯病防效85.6%,240g/L滿穗180mL/hm2+激健225g/hm2處理的防效是82.63%,240g/L滿穗120mL/hm2+激健225g/hm2處理的防效66.48%,激健可以降低滿穗使用量至少40%,藥效和持效時間與滿穗未減量處理相當。激健助農(nóng)藥減量增效簡單易行,值得進一步示范推廣應用。
農(nóng)藥助劑;24%噻呋酰胺;減量;防效
施用農(nóng)藥時添加合適的助劑,可以提高農(nóng)藥防效,降低農(nóng)藥使用量,減少環(huán)境污染,是當前農(nóng)藥減量控害技術研究方向之一,“激健”是四川蜀峰化工有限公司研發(fā)的農(nóng)藥增效助劑,為探討激健在農(nóng)藥減量方面的應用效果,2016年7月21日~8月8日,在水稻上開展了滿穗與激健混配防治水稻紋枯病試驗,現(xiàn)將試驗過程與結果總結如下:
1.1 試驗地點和作物品種、生育期
試驗設在東寶區(qū)子陵鋪鎮(zhèn)四坪村 4組曾繁年的責任田里,品種為C兩優(yōu)038,5月3日左右播種,6月上旬機插秧,株行距30cm×15cm,受氣溫偏低影響,水稻生長緩慢,施藥時水稻處于分蘗末期-拔節(jié)期。
1.2 試驗藥劑
240g/L噻呋酰胺SC(日本日產(chǎn)化工株式會社)
激?。ㄋ拇ㄊ穹寤び邢薰荆?/p>
1.3 試驗處理
設處理4個:
處理1:240g/L噻呋酰胺(滿穗)300mL/hm2;(滿穗未減量)
處理2:240g/L噻呋酰胺(滿穗)180mL/hm2+激健225g/hm2(滿穗減量40%);
處理3:240g/L噻呋酰胺(滿穗)120mL/hm2+激健225g/hm2(滿穗減量60%);
處理4:對照
1.4 試驗設計
3次重復,隨機排列,共12個小區(qū),每小區(qū)面積75m2,田間管理一致。
1.5 施藥及天氣狀況
7月21日下午4點以后施藥,微風;從7月21日~8月8日有7d降雨;7月下旬旬氣溫30.05℃,8月上旬氣溫26.9℃,比較有利于紋枯病發(fā)生。
1.6 調(diào)查時間和方法
1.6.1 調(diào)查時間
在施藥前調(diào)查一次,施藥后7d和18d各調(diào)查一次。
1.6.2 調(diào)查方法
每小區(qū)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固定連續(xù)20叢,調(diào)查病叢和病株,并固定連續(xù)5叢進行病株分級。紋枯病分級方法:0級:全株無病;1級:基部葉片葉鞘發(fā)??;2級:第三葉片以下各葉鞘或葉片發(fā)?。ㄗ皂斎~算起,下同);3級:第二葉以下各葉鞘或葉片發(fā)病;4級:頂葉葉鞘或頂葉發(fā)?。?級:全株發(fā)病枯死。
1.7 計算方法
注:Ai——i級病株數(shù)
i——相應病級
M——調(diào)查總株數(shù)
n——最高病級
注:PT0——藥前病叢(株)率
PT——藥后病叢(株)率
注:CK0——藥前對照病指
CK——藥后處理病指
PT0——藥前處理病指
PT——藥后對照病指
2.1 施藥前水稻紋枯病發(fā)病情況
表1 施藥前、后紋枯病平均病叢率增長率(%)對比
施藥前田間紋枯病分布不均勻,但病害嚴重程度無顯著差異。施藥前各處理病叢率從10%~21%(表1)、病株率從4.01%~10.19%(表2),從高到低依次順序都是處理3>處理2>處理1>處理4,且處理1和處理4的病株率與處理3存在顯著差異(表 3);而各處理的病情指數(shù)從2.08~3.14,從高到低依次順序是處理3>處理1>處理4>處理2,但無顯著差異(表4)。
表2 施藥前、后紋枯病平均病株率增長率(%)對比
表3 施藥前、后紋枯病平均病株率顯著性對比
表4 施藥前、后紋枯病平均病指顯著性對比
表5 施藥后紋枯病病指防效(%)對比
2.2 藥后7d對水稻紋枯病紡效
施藥后7d,藥效開始顯現(xiàn)。各處理病株率和病情指數(shù)的高低排序發(fā)生變化,病叢率從10.33%~22.33%,處理1、2的病叢率較施藥前下降,處理3有少許漲幅,處理4病叢率上漲1倍。各處理病株率從2.68%~6.23%變化明顯,處理1、處理2、處理3的病株率較施藥前下降,其中處理2降幅最大,處理4病株率較施藥前上升,從高到低依次是處理3>處理4>處理1>處理2,處理3的病株率雖仍最高,但與處理4已無顯著差異。各處理病情指數(shù)1.54~3.30變化不明顯,處理1、2的病指下降,處理3、4的病指上升,且處理2與處理4病指出現(xiàn)顯著差異,從高到低順序為處理3>處理4>處理1>處理2。處理1、2病指防效分別達到53.99%、58.8%(表5),與處理3的病指防效24.43%存在顯著差異,處理2的防效最高與處理3存在極顯著差異。
2.3 藥后18d對水稻紋枯病防效
藥后18d,藥效穩(wěn)定,各處理之間紋枯病病情變化顯著。處理1、2的病叢率與藥后7d幾乎無增加,處理3、4病叢率增長,處理3病叢率較施藥前增加34.9%,處理4的病叢率較施藥前增加320%。處理1、2的病株率較藥后7d略增加,但仍低于藥前,處理3、4的病株率增長較快,其中處理3病株率較藥前增長了15.21%,處理4增長了386.28%,處理1、2與處理3、4及處理3與處理4之間病株率出現(xiàn)極顯著差異,排序從高到低為處理4>處理3>處理1>處理2。處理1和處理2的病情指數(shù)與藥后7d時無明顯變化,仍低于藥前處理,處理3、4的的病情指數(shù)有增長,處理3較施藥前增加了1.4,處理4增加了7.35,處理1、2、3的病情指數(shù)與處理4存在顯著差異,其中處理1、2與處理4病情指數(shù)存在極顯著差異,排序從高到低為處理4>處理3>處理1>處理2。處理1、2的病指防效分別是85.59%和82.63%,與處理3的防效66.48%存在顯著差異。
a)激健助噻呋酰胺減量,防效明顯,可以抑制紋枯病擴展,降低病害發(fā)生程度。滿穗減量40%+激健,藥后7d、18d病叢率、病株率、病指均低于藥前,且下降幅度高于滿穗未減量處理,防效分別達到了58.8%和82.63%,與同期滿穗未減量處理防效相當。噻呋酰胺減量60%+激健,藥后7d病叢率、病株率、病指較藥前下降,下降幅度不及減量40%的處理和未減量處理,藥后18d,病叢率、病株率、病指都較藥前上升,上升幅度大大低于對照,藥后7d和18d防效分別為24.43%和66.48%,對紋枯病有一定治療作用,但防效與滿穗減量40%和未減量處理防效存在顯著差異。
b)激健助噻呋酰胺減量,藥效穩(wěn)定,持續(xù)時間長。各處理藥后7d防治效果顯現(xiàn),到18d左右藥效達到高峰;噻呋酰胺減量40%+激健處理藥后18d病指較藥后7d病指略升高0.02,噻呋酰胺減量60%+激健處理同期內(nèi)病指升高1.24,而對照病指升高了 6.43,噻呋酰胺未減量處理藥后18d病指較7d時約降低了0.02,試驗表明,噻呋酰胺減量40%并未影響藥效的穩(wěn)定和持效,減量60%藥效相對持續(xù)時間減少,但仍有一定的防效。
c)激健與噻呋酰胺配合使用防治水稻紋枯病,可以有效降低滿穗使用量40%,240g/L滿穗180mL/hm2(減量40%)+激健225g/hm2防控水稻紋枯病,藥效高且持效時間長,與噻呋酰胺未減量相當;240g/L噻呋酰胺120mL/hm2(減量60%)+激健225g/hm2,防效雖達到66.48%,但與滿穗減量40%+激健和噻呋酰胺未減量防效差異顯著,田間推薦減量農(nóng)藥40%+激健225g/hm2劑量。試驗顯示,激健與噻呋酰胺混配,的確能大幅降低滿穗的施用量,起到減量增效的作用。
d)由于施藥處于分蘗末期-拔節(jié)期,隨著水稻生長,部分無效分蘗死亡,同時分級的人為操作,標準掌握差異等對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都造成一定影響。
e)本試驗田間激健的施用劑量是225g/hm2,如多農(nóng)藥混配,是否需根據(jù)施用的農(nóng)藥種類的多少,調(diào)整激健的劑量,需進一步試驗。
S481+9 文獻識別碼:B
1005-6114(2017)02-018-003
2017-01-03
陳雁(1969-),男,高級農(nóng)藝師,長期從事植物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