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 要:贊美這種不可小覷的力量,就像汩汩流水,至綿至柔,卻至堅至剛,它能夠滋潤到思想的深處,讓人由內(nèi)而外地蛻變、
進步。
關鍵詞:贊美;攻心;班級
我們班是一個很不一樣的班級,每每提到我們班,我的感覺就是四個字——“愛恨交織”,我打心眼里愛這幫“小精靈”的純真可愛,但是他們的調(diào)皮搗蛋又讓我欲哭無淚。深度把脈班情學情后,會發(fā)現(xiàn)班里66個孩子,有66種鮮明的個性,根本不會存在“貼標簽”現(xiàn)象,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很獨特的性格特點,優(yōu)點是不同的,連缺點也是“風格各異”,甚至出現(xiàn)的問題都是五花八門,防不勝防,有些讓我暴跳如雷,有些讓我哭笑不得。比同齡孩子都要早熟的他們,真是一次又一次刷新著我的認知水平。我嘗試了很多種教育方法,效果都不甚明顯,或者成效都非常短暫,說真的,這時我有點灰心了,感覺自己已經(jīng)黔驢技窮,無計可施了。
然后我就收到了一封信,是班里一個值日班長給我的,信上說:“老師,首先我想說您辛苦了,我知道,您非常喜歡我們班,您也想把我們失去的榮譽都掙回來,可是,我們班不努力,不爭氣啊,這讓您很失望,但也有同學在背后默默地努力,您發(fā)現(xiàn)了嗎?”看著這封信,我的鼻子酸酸的,我想我可能被憤怒和急切遮住了眼睛,我當然知道那些很努力的同學,但是我滿腦子都是班級里接連不斷的問題,就把他們忽略了。這時我開始反思自己,對待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班級,是不是也要獨辟蹊徑呢?可是路到底在哪里?
直到我看了一部日本的勵志電影《墊底辣妹》,影片中輔導班坪田老師的言語和思維方式讓我深受啟發(fā)。高中女生沙耶加以四年級的知識水平進入坪田老師的輔導班,最后成功逆襲考入理想大學,除了默默地支持著她的媽媽和好朋友,坪田老師對她源自內(nèi)心的認同感和設身處地的賞識可以說起了決定性作用。正是坪田老師幽默又巧妙地肯定,才燃起了沙耶加消失無幾的信心和斗志。
這部電影讓我很感動,我決定學習坪田老師的教育方法,善用贊美,攻心為上。
我想我首先要擺平心態(tài),用一顆平和寬容的心面對孩子才能客觀地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值得被肯定的地方,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就這樣我跟孩子們一個又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每天都上演著。
有一天跑操的時候,高××和別人發(fā)生矛盾,打架了,平復下學生情緒后,我把高××喊到身邊,邊跟他一起跳操邊問:“聽說你很喜歡武俠小說呢,你最喜歡誰?。俊彼f:“我最喜歡里面的英雄?!蔽矣謫枺骸澳悄阌X得大家為什么會叫他們英雄呢?”他低下眼角,努力地思考著,我趁機問:“是不是因為他們心胸寬廣,很講義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他猛點頭,我接著說:“我也是這樣認為的,而且我覺得你跟他們還有個共同的地方呢,你也很有正義感啊,你從不撒謊,我想你以后也會像那些英雄一樣,講義氣,愛助人,從不斤斤計較。”他堅定地點了點頭,說:“嗯!”從那次談話之后,高××很少用打架來發(fā)泄自己的情緒,并且在碰到同學打架時能及時制止,并曉之以理。
那天,班里的另一匹“小野馬”被叫到辦公室,原因果不其然是因為上課又亂說話影響了課堂秩序,這可是他的老毛病了,之前嚴厲地批評、交心地談話都用過了,作用很小。這次我計上心來,把他叫到眼前,用一副很驚奇陌生的表情問他:“你是誰?。俊彼幌伦鱼铝?,說:“我是陳××啊。”我馬上說:“你騙人,你才不是陳××呢,我們班的陳××才不會這樣氣老師呢,他有好幾次都體貼地幫我維持紀律,那次我出門碰到他,看到他在安靜地排隊買東西,他可是個講文明又體貼的小紳士。你快說,你有什么目的,為什么冒充陳××?”他想笑又強忍著說:“我真的是陳××?!蔽已b作恍然大悟的樣子說:“哦,那你干嗎這樣嚇唬老師,我還以為有人冒充你呢,既然就是你,那你干嗎做這些根本就不會是你做的事情啊,下次別嚇老師了,老師膽小。”他十分不好意思地笑了,破天荒地鞠了個躬轉身回教室。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后來上課,他開始第一個坐端正,并且會提醒周圍同學也安靜下來。
我時刻提醒自己,在遇到問題時,先努力發(fā)現(xiàn)可以贊美的細節(jié),尋找贊美的合理方式。比如面對一張只考了六十幾分的試卷,我會說:“你看,其實你學得很不錯呢,一半多的題目都做對了,只是有幾個知識點沒有掌握,再把這些鞏固一下就好啦?!边@時我會看到一雙充滿信心和求知欲的眼睛。比如面對一個給班級扣了分而默默哭泣的同學,我會說:“你都已經(jīng)學會自我反思啦,你這是要搶老師的飯碗啊?!边@時我會看到一張堅定的臉,似乎在跟我說我以后一定會保護班級榮譽的。
雖然現(xiàn)在這些孩子還是會時不時地給我一點“驚嚇”,但卻有更多的驚喜震撼著我。
我的故事講完了,我相信,贊美這種不可小覷的力量,就像汩汩流水,至綿至柔,卻至堅至剛,它能夠滋潤到思想的深處,讓人由內(nèi)而外地蛻變、進步。真摯地贊美,堅定地信任,每一個孩子都會有屬于自己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李鎮(zhèn)西.愛心與教育[M].漓江出版社,2014.
[2]王三陽.做幸福的班主任[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3(6).
編輯 賀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