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夢了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中隊輔導員的工作就像黑夜中的燈塔一樣,指引著孩子們的成長方向。不恰當?shù)?,沒有分寸的關(guān)心,如果傷害了兒童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那么也會像直接侮辱一樣刺傷兒童的心靈。
一、愛心凝聚課堂,細節(jié)處體現(xiàn)智慧
用愛心教育兒童首先體現(xiàn)在司空見慣的課堂上。課堂提問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課堂興趣,調(diào)動積極思維,從而引導隊員理解問題,掌握知識,而不是為難他們。
對此,我設(shè)計了一套“提問妙法”。課文中立即能找到答案的簡單問題,讓基礎(chǔ)較差或一般的隊員回答,能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和積極性,讓他們感到輔導員的關(guān)懷,因為對學習弱勢的隊員來說,成功的體驗特別重要。課文中較難的問題,交給基礎(chǔ)能力較強的隊員,有助于他們認真思考,讓他們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對難度較大的問題還可以利用小組或多名隊員一起回答的方式,既鍛煉了膽量,又能利用集體的智慧,增強隊員之間相互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否則,如果一問三不知,只能使孩子感到難堪而厭學。
王××和李××是兩位成績不錯,卻內(nèi)向膽小的少先隊員,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我開始在課堂中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課后通過談心交流,兩位隊員都表示其實輔導員的問題自己都會,只是怕說錯,不敢舉手。我堅持鼓勵他們,告訴他們只要勇敢的舉起手,就是進步,就值得表揚。經(jīng)過幾次推心置腹的交談,慢慢地,課堂中一些簡單的提問后可以看見他們的小手了。每次看到他們躍躍欲試的神態(tài),我都會非常開心地邀請他們起來回答問題,盡管有時也會出錯,但我從不批評,而是保護他們本就脆弱的自尊心,以表揚為主,給予他們發(fā)言的動力。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堅持,這兩位隊員已經(jīng)不再羞于舉手了,雖然暫時還是只敢回答一些簡單的小問題,但我相信,終有一天,他們會突破自我,成為課堂靈活運用思維的小主人。
二、目光聚焦兒童,奉獻愛心育幼苗
陶行知先生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敝嘘犦o導員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
在我的四年級中隊里,五十個孩子有五十種不同的心態(tài)想法,其中,趙××是我比較關(guān)注的女生?!袄蠋煟「摺痢帘悔w××打哭了!”安靜的教室突然傳出了孩子的大聲報告。我心一沉,忍著怒火將這兩個破壞學習氣氛的孩子喊出了教室。趙××在家里十分受寵愛,所以養(yǎng)成了她驕傲自大、自尊心強的性格,看著高××委屈的眼淚,我想一定是趙××的公主病犯了。正當批評的話語即將溢出嘴唇時,一個念頭將我的話生生地壓了下來:作為中隊輔導員,我應該問清楚事件的緣由,做出公正的判斷。我平息了心頭的怒火,重新?lián)Q了種眼光去看待兩個孩子,發(fā)現(xiàn)趙××倔強的目光下透出了一絲無助。經(jīng)過我的耐心詢問,趙××告訴我原來是高××的身軀占據(jù)了太多的位置,她提醒了他可是沒用,就動了手。原來僅僅是因為這個!可是,小事情中往往能學會大道理。我告訴她,不管如何,先打人的總是有錯的,能用嘴解決的事情就不能動手。高××聽了我的話,也意識到了自己不當?shù)牡胤?,兩個孩子互相道歉,又成為一對快樂的小伙伴??粗麄冃⌒〉谋秤?,我真正的意識到了身為中隊輔導員,對孩子的教育方法是多么的重要。
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兒童既是天真爛漫的,同時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也是豐富多彩、變幻莫測的。我認為輔導員應該學會用孩子的思維方式考慮問題,要和少先隊員一樣對周圍事物有喜怒哀樂反應。
三、愛心溫暖生活,培養(yǎng)孩子好品質(zhì)
孩子天性本善,一個具有愛心的人起碼要有幫助他人的精神和行動,這也是做人的基礎(chǔ)。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我經(jīng)常通過實物投影給隊員觀看有關(guān)圖片,幫助少先隊員們建立起樂于助人的概念。我們開展了“找找閃光點,為班級添光彩——最具愛心小隊員評選活動”“愛心無垠,快樂奉獻——鳴小愛心義賣活動”“你快樂,所以我快樂——敬老院義務(wù)活動”等一系列中隊活動,讓孩子們參與其中,感受愛心的魅力。孩子們通過幾次中隊活動之后的交流學習,都明白了當同學有困難時主動給予幫助;看到老人上下樓梯不便時,主動讓步攜扶老人;當乘車時看見有抱嬰者或老人不便時,應該主動讓座給別人;遇到比自己生活困難的人要伸出援手,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而身為輔導員的我們,則更應該主動關(guān)心和幫助有困難的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言傳
身教。
總而言之,對于這些可愛的小天使,我們不但要為他們創(chuàng)設(shè)一個愛的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學會如何去愛別人。只有在“愛”與“被愛”的雙重環(huán)境下,我們的下一代才可能健康地成長起來。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張向葵.教育心理學[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
編輯 賀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