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學生時間壓力對學習投入的影響:恢復體驗和情緒狀態(tài)的中介效應

      2017-05-02 08:23:34章鵬程
      心理研究 2017年2期
      關鍵詞:中學生效應變量

      章鵬程 劉 毅 路 紅

      (1南昌師范學院教育系,南昌 330032;2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廣州 510006)

      學校心理研究

      中學生時間壓力對學習投入的影響:恢復體驗和情緒狀態(tài)的中介效應

      章鵬程1劉 毅2路 紅2

      (1南昌師范學院教育系,南昌 330032;2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廣州 510006)

      恢復體驗是從心理層面關注個體的休息狀態(tài),時間壓力是中學生面臨的主要壓力。研究選取了2600名中學生作為問卷調查的對象。根據研究思路構建了一個多重中介模型:時間壓力→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學習投入。目的在于探討時間壓力對恢復體驗和學習投入的影響情況,以及以恢復體驗為核心,通過改善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進而達到提高學習投入目的的多重中介路徑是否存在。結果:時間壓力顯著負向預測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和學習投入;以恢復體驗為核心的如下多重中介路徑達到顯著性水平:時間壓力→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學習投入。結論:高時間壓力會對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和學習投入帶來負向影響;當學生的時間壓力難以改變時,恢復體驗的實現能夠幫助削弱時間壓力帶來的負面作用,改善情緒狀態(tài),提高學習投入狀態(tài)。

      中學生;恢復體驗;時間壓力;學習投入;多重中介

      1 引言

      中學生面臨著中考和高考的壓力,為了能上一所好的高中或者大學,對學生們來說,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是非常重要的,這同樣也是教師和家長所共同期望的。而有著良好的學習投入狀態(tài)則是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前提,所以怎樣促進中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投入狀態(tài)是一直以來的一個研究重點。Schaufeli等人將學習投入定義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種持續(xù)的、充滿積極情感的狀態(tài),包括活力、奉獻和專注三個維度[1]。

      學習投入的概念最初是來自于工作領域中工作投入這一概念,近年來在促進工作投入等積極心理學研究領域,產生了一個新的概念——恢復體驗。Sonnentag和 Fritz將恢復體驗定義為一個促進個體補充資源使身體和心理機能得到恢復的心理過程,恢復體驗強調的是心理層面上對恢復的覺知,不同于以往的只是關注生理層面的恢復。同時,恢復體驗包含四個維度:心理脫離、放松體驗、掌握體驗和控制體驗[2]。很多研究表明,恢復體驗能正向預測工作投入。例如,Sonnentag和Kühnel研究表明,晚間的心理脫離將會提高一天的工作投入狀態(tài)[3]?;謴腕w驗具有兩大理論基礎:努力—恢復模型(Effort-Recovery Model)[4]和資源保存理論(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5]。努力—恢復模型認為在工作中努力付出將會導致身體、行為和主觀上的負荷反應,使個體身心機能下降,而當個體不再工作時,負荷反應(如疲勞)將會降低,恢復將會發(fā)生。資源保存理論認為人們總是力求獲得、維持和保護自身資源[2]。

      時間壓力是指由于任務太多或者其他主客觀原因導致用于完成任務的時間太少而帶來的心理上的壓力感。相關研究表明,在工作情境中,高時間壓力會影響恢復體驗。例如,當工作量很大或工作量雖不多但完成時間非常有限時,會給個體帶來非常大的時間壓力,個體很難實現恢復體驗[6]。近來,Potok和Littman-Ovadia的研究表明,工作量與心理脫離呈負相關[7]。

      另有研究表明,恢復體驗能夠促進個體獲得積極情緒,減少情緒耗竭。Moreno-Jiménez和Mayo等對128名西班牙應急專業(yè)人員進行研究發(fā)現,員工在下班時間體驗到越多的分離,他們的生活滿意度越高,情緒耗竭以及其他方面心理壓力也更少[8]。關于員工高脫離和低脫離的比較研究發(fā)現,在一天當中實現高脫離的員工情緒狀態(tài)更好。例如,一個被試為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yè)人士的日志研究表明,如果他們在晚上體驗到了高心理脫離,在睡覺時他們會感受到更多的滿足,心情也更加愉快[9]。Sonnentag的研究表明,參與體育運動和鍛煉等掌握體驗類活動不僅能提高個體情緒狀態(tài),而且早上起來時心情會更加平靜[10]。另外,Sonnentag,Binnewies,Mojza采用166名來自公共服務行業(yè)的員工對具體的恢復體驗(心理脫離、放松和掌握體驗)與次日情緒狀態(tài)的關系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掌握體驗與次日充沛精力呈正相關,而放松體驗與心情平靜呈正相關,晚間的心理脫離會減少員工的消極情緒狀態(tài)[11]。

      綜合上述研究可知,時間壓力會影響恢復體驗的效果。而恢復體驗的核心功能是改善情緒狀態(tài),正因為恢復體驗的實現,有了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所以才對后續(xù)的結果變量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恢復體驗的實現能夠緩解由于工作帶來的負荷反應,能夠提高員工工作投入,幫助員工從工作壓力和工作要求中恢復過來。

      在我國,中學生是一個重要的群體,和員工一樣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故此,本研究將恢復體驗這一概念引入到中學生群體,從心理層面關注他們的休息狀態(tài)。驗證恢復體驗的實現能否提高學生的學習投入狀態(tài),探索恢復體驗的作用路徑。對于中學生而言,時間壓力是其面臨的主要壓力。據此,結合前文所述,提出如下的作用路徑:時間壓力對恢復體驗產生影響,而恢復體驗的實現,能夠改善情緒狀態(tài),進而促進學習投入狀態(tài)的提高。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驗證這一條多重中介作用路徑是否存在,以期為中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參考性的意見,為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和學習效果的提高提供一些幫助。

      2 研究方法

      2.1 被試

      研究選取了廣東等省的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600份,收回問卷2416份,最后得到有效問卷 2137份,回收率為 89.08%,有效率為88.45%,具體情況詳見表1。

      表1 被試描述性統(tǒng)計表(N=2137)

      2.2 研究工具

      2.2.1 時間壓力

      采用陳旭編制的中學生學業(yè)壓力源量表中的分量表??偭勘砉?2個項目,根據研究目的,只選取其中的時間壓力分量表,得分越高說明時間壓力越大,內部一致性系數α為0.81[12]。該分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內部一致性系數α也為0.81。

      2.2.2 情緒狀態(tài)

      采用Watson等編制的正性負性情緒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量表包含兩個情緒維度:正性情緒和負性情緒。在回顧最近幾周的情緒的測量情境下,其α系數為0.87[13]。張衛(wèi)東、刁靜和Schick對該量表的跨文化一致性進行研究,結果顯示中、英文量表的正性情緒(PA)與負性情緒(NA)分量表同樣具有較高內在一致性信度[14]。該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內部一致性系數α為0.78。

      2.2.3 恢復體驗

      由于沒有針對中學生群體的恢復體驗量表。所以采用自編的中學生恢復體驗量表,共20題,包括心理脫離、掌握體驗、情緒表達、控制體驗和放松體驗五個維度,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方式,各維度內部一致性系數α分別為0.81、0.78、0.79、0.76和0.75,總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α為0.81。

      量表的編制經過文獻分析、開放式問卷和深度訪談形成初始項目;再對初始問卷進行試測,采用SPSS19.0對試測數據進行項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刪除沒有區(qū)分度的項目以及確定量表的基本維度,形成一份完整量表;然后對修訂后的量表進行再測,采用AMOS17.0對再測數據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確定量表維度模型的擬合情況,檢驗維度劃分的合理性和適切性。由表2可知,根據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五因素模型的擬合度較好,說明量表的五維度劃分合理,具有較好適配性;最后對量表進行信效度分析,內部一致性系數如上所述,五個維度的信度分別為0.81、0.78、0.79、0.76和0.75,都大于0.70的心理測量學標準。根據驗證性因素分析的結果(表2)可知,擬合指標較好,說明量表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通過將學習投入作為效標,五個維度和總量表都與學習投入具有顯著相關 (r=-0.20**,0.34**,0.30**,0.25**,0.15**,0.27**),說明量表具有較好的效標關聯(lián)效度。

      表2 中學生恢復體驗五因素模型驗證性因素分析擬合指標

      綜上所述,自編的中學生恢復體驗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測量學標準,是一份合格的測量工具。其中,心理脫離是指中學生心理層面上與學習脫離,表現為在學習之外的時間里,不從事也不去想與學習有關的任何事情。掌握體驗是指中學生在學習之外的時間去參加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并且能夠學到新知識、新技能的活動,例如,學習畫畫、跳舞、唱歌或者參加一次志愿者活動等。情緒表達是指中學生通過一定的方式和途徑將自己在學習中累積的負性情緒釋放出來,排解不安與焦慮,尋求社會支持的過程。控制體驗是指中學生在學習之外的時間對自己的一種自主體驗,表現為在學習之外的時間里能夠自主選擇、自己決定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父母不會過多的干涉。放松體驗指中學生的應激水平降低,緊張的精神得到緩解,積極的情緒得到提高的過程。

      2.2.4 學習投入

      采用Schaufeli等人編制的學習投入量表,共17個項目,包含三個維度:活力(6個項目)、奉獻(5個項目)和專注(6個項目)。得分越高說明學習越投入[15]。方來壇、時勘和張風華對該量表進行了探索性和驗證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檢驗、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交叉驗證了學習投入的三因素模型。對量表進行內部一致性分析,得到學習投入量表的總 α系數為 0.95,活力的 α系數為0.86,奉獻的α系數為0.91,專注的α系數為0.91。利用學習績效作為效標,研究結果顯示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16]。該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內部一致性系數α為0.91。

      2.3 中介效應檢驗與統(tǒng)計分析

      傳統(tǒng)的檢驗中介效應的方法是逐步檢驗回歸系數[17-19],即通常說的逐步法。雖然逐步法提出以后,在對中介效應的檢驗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也一直存在爭議,存在一些不足。

      針對逐步法的不足,目前不對稱置信區(qū)間法中的 Bootstrap檢驗法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Bootstrap法的優(yōu)點在于不要求中介效應呈正態(tài)分布,而且能適用于中、小樣本和各種中介效應模型,并且其統(tǒng)計功效在同類檢驗方法中是最高的[20]。

      故此,溫忠麟和葉寶娟修改了溫忠麟等在2004年提出的中介效應檢驗程序,提出了新的中介效應檢驗程序[21]。但不論是2004年還是2014年提出的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其中的前因變量、中介變量和后果變量的衡量指標都是采用題項得分相加后的均分,相當于做結構方程時的顯變量。侯杰泰等指出,使用顯變量分析變量之間的關系往往會低估變量間的效應[22]。中介效應因為涉及兩個路徑系數的乘積,受到的影響可能會更大。Ledgerwood和Shrout通過模擬研究發(fā)現,如果使用指標的均值作為顯變量研究中介效應,其效應量將會被低估。并且被低估多少與變量的合成信度的乘積有關[23]。例如,如果兩個變量的測量信度都是0.9,那么中介效應的估計值是實際中介效應的80%(0.9*0.9)左右。但使用潛變量的弱點是中介效應估計的標準誤較大,降低了檢驗力。也就是說,使用潛變量的檢驗力通常低于使用顯變量的檢驗力。為此,Ledgerwood和 Shrout建議,使用兩步分析策略:第一步用顯變量建模檢驗中介效應是否顯著,第二步用潛變量建模估計中介效應大小。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采用如下程序進行中介效應檢驗:首先,以溫忠麟和葉寶娟的中介效應檢驗程序為核心,檢驗中介效應及各項系數的顯著性;其次,利用結構方程采用Bootstrap法進一步檢驗中介效應,并報告ab的置信區(qū)間;最后,采用潛變量,利用結構方程更精確地估計中介效應大小。

      采用SPSS19.0、AMO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3.1.1 Harman單因素檢驗

      將研究涉及的時間壓力、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和學習投入中所有題項一起進行未旋轉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KMO等于0.91,Bartlett球形檢驗的結果顯著(p<0.001),以特征值大于1為標準,析出因子數大于 1,并且第一個因子的解釋度為18.11%,小于總解釋度的40%。

      3.1.2 潛在誤差變量控制法

      按照檢驗步驟分別構建了不含共同方法偏差潛在變量模型和包含共同方法偏差潛在變量模型。檢驗可知不含共同方法偏差潛在變量模型各項指標擬合良好 (χ2/df=3.51,RMR=0.06,RMSEA=0.03,GFI=0.92,CFI=0.91)。加入潛在變量以后整個模型無法擬合,說明題項顯變量不能在潛在變量上負載,即不存在一個潛在變量解釋所有題項顯變量。

      綜合兩種檢驗法的結果可知,本研究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相關分析

      對時間壓力、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和學習投入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①時間壓力與恢復體驗(r=-0.09**)、情緒狀態(tài)(r=-0.26**)和學習投入(r=-0.23**)都呈顯著負相關;②恢復體驗與情緒狀態(tài)(r=0.36**)和學習投入(r=0.27**)呈顯著正相關;③情緒狀態(tài)與學習投入呈顯著正相關 (r= 0.54**)。

      3.3 時間壓力→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學習投入的多重中介效應分析

      按照溫忠麟和葉寶娟的中介效應檢驗程序,首先分析主效應,檢驗系數c是否顯著。以學習投入為因變量,時間壓力(經過中心化處理)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回歸方程顯著(F=115.34,p<0.001)。標準化回歸系數等于-0.23,說明時間壓力對學習投入的主效應顯著,呈負向預測作用。利用AMOS17.0對主效應模型進行進一步的檢驗發(fā)現 (圖1),模型擬合良好(χ2/df=4.35,RMR=0.05,RMSEA=0.04,GFI=0.96,NFI=0.94,CFI=0.95),主效應顯著。

      時間壓力對學習投入的主效應顯著,進一步分析時間壓力→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學習投入的多重中介效應。柳士順和凌文銓提出了多元多重中介模型的檢驗程序[24]。本研究按照其劃分可以理解為一元多重中介模型。所以,將其檢驗程序進行簡化,得到如下適合本研究的多重中介效應分析程序:

      圖1 時間壓力對學習投入主效應模型

      圖2 多重中介效應分析路徑示意圖

      表3 時間壓力→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學習投入多重中介效應分析

      由表3可知,時間壓力→學習投入的主效應顯著(F=115.34,p<0.001)。時間壓力→恢復體驗的回歸分析顯示,回歸方程顯著(F=16.60,p<0.001),路徑系數 a1=-0.09,達到顯著性水平 (t=-4.08,p<0.001)。時間壓力+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的回歸分析顯示,回歸方程顯著(F=231.10,p<0.001),路徑系數a2=-0.23(t=-11.60,p<0.001)和a3=0.34(t=17.01,p<0.001)都達到顯著性水平。時間壓力+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學習投入的回歸分析顯示,回歸方程顯著(F=316.53,p<0.001),路徑系數b1=0.09(t=4.73,p<0.001)、b2=0.49(t=24.39,p<0.001)和c’=-0.09(t=-5.01,p<0.001)都達到顯著性水平。綜合以上結果可知,多重中介效應路徑圖中的所有路徑都達到顯著性水平,說明時間壓力→學習投入之間的多重中介(間接)效應顯著,并且時間壓力→學習投入的直接效應也顯著。

      回歸分析結果顯著以后,再構建結構方程模型,報告ab的置信區(qū)間。同時檢驗模型的擬合效果,并且進一步交叉驗證逐步法的中介效應分析結果。模型建構采用潛變量,檢驗方法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參數百分位Bootstrap法,抽取的Bootstrap樣本數量為5000。除了構建與圖2中示意圖相同的結構方程模型外,再構建兩個競爭模型,檢驗模型的優(yōu)越性。多重中介是指前因變量和結果變量之間存在多個中介變量,主要有三種形式:并行多重中介、鏈式多重中介和多元多重中介[24]。本部分研究的多重中介屬于多元多重中介中最簡單的一元多重中介。所以構建鏈式中介模型(模型Ⅱ)和并行中介模型(模型Ⅲ)作為競爭模型,檢驗一元多重中介模型的優(yōu)越性。鏈式多重中介模型是指刪除圖2中a2和b1兩條路徑得到的模型,并行多重中介模型是指刪除a3路徑得到的模型。

      由表4的結果可知,最初的多重中介模型擬合良好,并且各項擬合指標都優(yōu)于競爭模型Ⅱ和競爭模型Ⅲ。

      表4 時間壓力→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學習投入多重中介模型與競爭模型擬合度

      表5 時間壓力→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學習投入Bootstrap分析與中介效應分析

      表5中Bootstrap法分析結果顯示,時間壓力→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學習投入多重中介路徑的95%置信區(qū)間為[-0.26,-0.17],沒有包括0,說明多重中介效應顯著。

      采用圖3中的路徑系數對中介效應和中介效應量進行估計,結果見表5。結果顯示:時間壓力→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學習投入的總體中介效應大小為-0.21,中介效應量為0.70。只包含時間壓力→恢復體驗、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情緒狀態(tài)→學習投入的鏈式中介效應大小為-0.07,中介效應量為0.23。

      圖3 時間壓力→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學習投入多重中介模型

      4 討論

      4.1 研究變量間的相關性

      研究首先對涉及的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根據結果可知,時間壓力與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和學習投入都呈顯著的負相關。這是由于時間壓力會給學生帶來緊張、焦慮的情緒,使學生們的喚醒程度增加,產生負荷反應。根據努力—恢復模型可知,負荷反應的累積不利于精力的恢復,會給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和學習投入等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它們與時間壓力呈負相關?;謴腕w驗與情緒狀態(tài)和學習投入,情緒狀態(tài)與學習投入都呈顯著正相關。由于恢復體驗的實現,學生緩解了由時間壓力帶來的負荷反應,并且增加了新的資源。這將會給學生帶來積極的效果,所以與學生的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呈正相關。但對于這些變量間具體的影響和作用情況,則需要借助后續(xù)研究進一步探討。

      4.2 恢復體驗的多重中介效應

      根據研究結果可知,時間壓力負向預測學習投入。所以如果學生面臨著高時間壓力,將會削弱學生的學習投入狀態(tài),不利于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為學生在面對高時間壓力時,會使他們的喚醒程度增加,加快情緒耗竭。當一天學習結束,他們離開學習場所以后,還是很難感覺到放松,并且依然會不自覺地想著與學習相關的事情。所以,在高時間壓力下,學生第一天的學習任務很難做完,進而會意識到次日將會面臨更多的學習要求,致使他們對將要到來的一天感到憂慮,也就很難有好的學習投入狀態(tài)。

      Sonnentag和Fritz通過文獻分析指出工作量將會降低心理脫離水平[2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時間壓力越大,會更負向地影響學生的恢復體驗效果,恢復體驗效果不好,會降低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進而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投入下降。研究結果指出,時間壓力除了通過這一條鏈式中介影響學習投入外,還分別通過恢復體驗和情緒狀態(tài)兩條并行中介影響學習投入。當中學生面臨著大量的學業(yè)任務或者由于一些主客觀原因使得真正用于學習的時間較少而導致高時間壓力時,學生會由于在學習或非學習時間里需要高卷入度或較長時間的學習而導致較嚴重的負荷反應。根據努力—恢復模型和資源保存理論可知,負荷反應的增加會提高個體情緒喚醒水平并且消耗個體內部資源,不利于恢復體驗的實現和良好情緒的獲得,進而影響學習投入狀態(tài)。

      根據作用路徑可知,要想提高中學生的學習投入狀態(tài),最好的辦法是削弱學生由于學業(yè)任務量大或缺乏學習時間而導致的時間壓力。但是,在現實中,哪怕是在低年級,想明顯削弱時間壓力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與之相反的是,越是在高年級,面對的時間壓力越大,學生們越需要更好的學習投入狀態(tài)。所以,也就需要尋找另外的途徑幫助學生在面對高時間壓力時,有較好的學習投入狀態(tài)。根據多重中介路徑以及路徑系數的正負可知,恢復體驗的實現,能夠削弱時間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促進學生情緒狀態(tài)的提高,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投入狀態(tài)。所以可以通過采取其他的措施對恢復體驗的效果進行干預,促進恢復體驗的實現,這樣必然將有利于緩解學業(yè)帶來的時間壓力,并對后續(xù)結果變量產生積極影響,提高學生的學習投入狀態(tài),促進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心理健康。

      5 結論

      (1)時間壓力對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和學習投入產生顯著負向影響;

      (2)時間壓力→恢復體驗→情緒狀態(tài)→學習投入這一多重中介路徑達到顯著性水平。當學生的時間壓力難以改變時,恢復體驗的實現能夠幫助削弱時間壓力帶來的負面作用,改善情緒狀態(tài),提高學習投入狀態(tài)。

      1 Schaufeli W B,Martínez I M,Pinto A M,et al.Burnoutand engagementin university students a cross-national study.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2,33(5):464-481.

      2 Sonnentag S,Fritz C.The recovery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for assessing recuperation and unwinding from work.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2007,12(3):204-221.

      3 Sonnentag S,Kühnel J.Coming back to work in the morning:Psychological detachment and reattachment as predictors of work engagement.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2016,(1):1-24.

      4 Meijman T F, MulderG.Psychologicalaspectsof work load.Drenth P J D,Thierry H and de Wolff C J(Eds.).Handbook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Hove,England:Psychology Press,1988,2:5-33.

      5 Hobfoll S E.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community,and the nested-self in the stress process:Advancing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Applied Psychology,2001,50(3):337-421.

      6 Kinnunen U,Feldt T,Siltaloppi M,et al.Job demands-resourcesmodelin the contextofrecovery: Testing recovery experiences as mediators. 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11,20:805-822.

      7 Potok Y,Littman-Ovadia H.Does personality regulate the work stressor-psychological detachment relationship?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2014,22(1):43-58.

      8 Moreno-Jiménez B,Mayo M,Sanz-Vergel A I,et al.Effects of work-family conflict on employee’s well-being: The moderating role of recovery experiences.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2009,14:427-440.

      9 Sonnentag S,Bayer U V.Switching off mentally:Predictor and consequences of psychological detachment from work during off job time.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2005,10(4):393-414.

      10 Sonnentag S.Work,recovery activities,and individual well-being:A diary study.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2001,(6):196-210.

      11 Sonnentag S,Binnewies C,Mojza E J.“Did you have a nice evening?”A day-level study on recovery experiences,sleep,and affect.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8,93:674-684.

      12 陳旭.中學生學業(yè)壓力、應對策略及應對的心理機制研究.西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13 Watson D,Clark L A,Tellegen A.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rief measur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The PANAS scal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8,54(6):1063-1070.

      14 張衛(wèi)東,刁靜和Schick.正,負性情緒的跨文化心理測量:PANAS維度結構檢驗.心理科學,2004,27(1):77-79.

      15 Schaufeli W B,Salanova M,González-Romá V,et al.The measurement of engagement and burnout:A two sampl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tic Approach.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2,3(1):71-92.

      16 方來壇,時勘,張風華.中文版學習投入量表的信效度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6):618-620.

      17 Baron R M,Kenny 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psychological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consider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51(6):1173-1182.

      18 Judd C M,Kenny D A.Process analysis estimating mediation in treatment evaluations.Evaluation Review,1981,5(5):602-619.

      19 溫忠麟,張雷,侯杰泰,等.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心理學報,2004,36(5):614-620.

      20 MacKinnon D P,Lockwood C M,Williams J.Confidence limits for the indirect effect:Distribution of the product and resampling methods.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2004,3:99-128.

      21 溫忠麟,葉寶娟.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fā)展.心理科學進展,2014,22(5):731-745.

      22 侯杰泰,溫忠麟,成子娟.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3 Ledgerwood A,Shrout P E.The trade-off between accuracy and precision in latent variable models of mediation processes.Journal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11,101:1174-1188.

      24 柳士順,凌文輇.多重中介模型及其應用.心理科學,2009,32(2):433-435.

      25 Sonnentag S,Fritz C.Recovery from job stress:The stressor-detachment model as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15,36(1):72-103.

      The Influence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ime Pressure on the Learning Engagement:Mediation Effects of Recovery Experience and Emotional State

      Zhang Pengcheng1,Liu Yi2,Lu Hong2
      (1 Education Department,Nanchang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2;2 Education Department,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

      Recovery experience focuses on individual resting state from the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time pressure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main pressure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The study selected 2600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s objects of the questionnaire.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ideas,we built a multiple mediation model:time pressure→recovery experience→emotional state→learning engagemen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ime pressure on the recovery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engagement,and whether the recovery experience as core,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udent’s emotional stat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multiple intermediary path was exsist.Results:Time pressure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to predict recovery experience,emotional state and learning engagement.Recovery experience as the core of the following multiple intermediary path reached to the significant level:time pressure→recovery experience→emotional state→learning engagement.Conclusion: High time pressure would bring negative impact on recovery experience,emotional state and learning engagement.When it was too difficult to change the time pressure of the students,the realization of the recovery experience could help to weaken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ime pressure,improve the emotional state as well as the state of learning engagement.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recovery experience;time pressure;learning engagement;multiple mediation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10YJAXLX015),南昌師范學院科研項目(16RWYB06)

      劉毅,男,教授,碩士生導師。Email:psyliuyi@163.com

      猜你喜歡
      中學生效應變量
      鈾對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應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抓住不變量解題
      《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中學生》征稿啦
      懶馬效應
      也談分離變量
      應變效應及其應用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變量
      我與《中學生》的初相遇
      中學生(2015年34期)2015-03-01 03:44:42
      我來“曬曬”《中學生》
      中學生(2015年31期)2015-03-01 03:44:35
      临高县| 曲阳县| 岳西县| 岑巩县| 洛浦县| 科技| 凤阳县| 神农架林区| 陵水| 曲周县| 庆云县| 茂名市| 娄底市| 杂多县| 冀州市| 津南区| 武安市| 龙州县| 商水县| 章丘市| 绍兴县| 静安区| 无极县| 遵义县| 虞城县| 大宁县| 二手房| 陆良县| 汨罗市| 阿尔山市| 博客| 青田县| 育儿| 延津县| 溧阳市| 卓尼县| 吉安市| 柯坪县| 云霄县| 城步| 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