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東方
2016年下半年,共享單車領域成了投資熱點。似乎有人想做“情懷”,有人想做“公益”,更有人是想搶占市場。只有小鳴單車想做“可以改變世界所有人出行的事業(yè)”。
但是,小鳴單車到底能走多遠呢?
2016年11月16日,第三屆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在烏鎮(zhèn)開幕,所有來到烏鎮(zhèn)的人最先感受到的是一股清新的“藍色旋風”:開幕式前一天一大早,百度的無人車與小鳴單車同時投放到了烏鎮(zhèn)的街上,人們看到在子夜路上,一邊是藍色的百度無人車,一邊是藍色的小鳴單車。
特別是小鳴單車,讓很多路人紛紛駐足觀賞、咨詢,隨后就有不少人當場開始下載APP體驗騎行。
小鳴單車從2016年10月正式開始運營,烏鎮(zhèn)是繼廣州、上海之后,小鳴單車投放的第三城。據小鳴單車高層透露,他們2016年的目標,是在年底完成40萬輛的投放目標。2017年,將完成全國400萬輛的投放,一舉成為共享單車領域的第一名。
國內共享單車領域,由此形成摩拜、ofo、小鳴單車“三足鼎立”的格局。
有局內人指出,小鳴單車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鄧永豪,從上游廠商直接殺入共享單車領域,他是把目標對準了行業(yè)老大。
快速長大的小鳴單車
2016年下半年,共享單車領域“狼煙四起”。
據不完全統(tǒng)計,進入9月以后,宣布進入共享單車領域的新廠商至少已有十幾家,入局者分別來自互聯(lián)網公司、單車制造商、公共自行車運營方等。各家均有著雄厚的投資方支持,一場大戰(zhàn)已經展開。
而在9月之前,共享單車領域被摩拜、ofo等品牌占得先機。小鳴單車只有業(yè)內的很少一部分人聽過,甚至于它的創(chuàng)始人究竟是誰,都鮮少有人知道。到了9月下旬,隨著小鳴單車的巨額融資成功和業(yè)務快速拓展,其創(chuàng)始人才浮出水面。
小鳴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CEO金超慧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他曾是宅米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COO。這支核心團隊的成員組成架構,運營團隊是原滴滴出行、UBER的資深成員;它的智能硬件團隊是由有三十多年自行車研發(fā)經驗的中國第一代自行車工程師組成。
雖然宅米是全國2000家高校校園項目戰(zhàn)略資源方提供者,但小鳴單車在一開始選擇投放策略時,并未選擇先從校園開始投放,而是選擇了城市核心CBD等高人群密度區(qū)域。
金超慧解釋說:“由于校園用戶的付費能力較低,而寒暑兩個假期對校園單車的維護成本較大。因此,小鳴單車暫時并不打算先進入校園市場,市區(qū)車輛的運營才是重點?!?/p>
在最初的運營模式上,小鳴單車采用半開放平臺和城市聯(lián)運的策略,即與城市當地合作方進行聯(lián)合運營,以解決更多二三線城市的市場開拓和落地問題。為此金超慧表示,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單車投放,政府和市民相對接受,但到二三線城市,則需要當地的團隊進行支撐?!奥?lián)合運營的方式可以減小推廣壓力,獲得規(guī)?;Ч?。”
按照這樣的運營模式,小鳴單車主要采取成本適中、規(guī)?;斗诺漠a品策略,把造車成本控制在500元左右,并通過對普通的單車進行實心胎和智能鎖等改造,再進行規(guī)?;斗?。其中車鎖的配置,會簡化成相對簡單的機械結構,只保留車鎖信息可傳遞的功能,以避免復雜車鎖的故障率。而諸如鏈條等環(huán)節(jié),依然沿用普通自行車的配置。
單車的簡單化配置,降低了車的生產成本和供應鏈壓力。和摩拜等需要專門的工廠和生產線定制生產相比,小鳴單車則可通過一般的工廠進行代工生產。這種方式的弊端是,車的折損周期會變短。但這種打法的好處在于,可以通過低成本的車輛快速占領市場,并快速進行單車的迭代。
金超慧認為,最大化提高單車投放數量,并充分降低車輛成本,是單車共享租賃行業(yè)的關鍵點。按照行業(yè)內認知的100∶1的單車保有量比例,需要投入數量龐大的單車才能滿足主要用戶的出行需求。而由于覆蓋密度越大,越便于用戶找到車,用戶則傾向于選擇這一單車。
超速得到億元融資
業(yè)內人士稱,別的共享單車是在上升期需要尋找融資方,而小鳴單車一現身則是投資方主動來要求參與融資。從小鳴單車獲得資金投入的方式就可以窺見,共享單車這塊市場“肥肉”,引來多少饕餮之客。
讓業(yè)內人士瞠目結舌的是,小鳴單車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里,獲得了三輪融資。
2016年9月27日,小鳴單車宣布,完成了數千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領投方為聯(lián)創(chuàng)永宣馮濤,跟投的還有多位有上市公司背景的股東。接下來的10月8日,小鳴單車又向外公布,已于近日完成1億元A輪系列融資。此次領投方為知名運動單車品牌凱路仕董事長鄧永豪,部分上市公司股東跟投。
過了十多天,10月20日,小鳴單車又公開宣布獲得B輪融資。不過,與A輪不同,此輪小鳴單車的融資金額和投資方均沒有透露。業(yè)界人士紛紛議論,小鳴單車超速融資,不知此輪投資方看中的是什么?是覺得小鳴單車主打生活方式、可做區(qū)域化產品的市場潛力?還是借市場火熱賺一輪快錢?
與A輪融資消息一同發(fā)布的,是小鳴單車的首款產品XM02,車身為藍色,單輛成本在400元以下,采用輕便耐用的注塑一體胎,具備了GPS定位和小鳴專屬的定位技術,以方便用戶便捷地找到和停放車輛;同時車輛采用了專利智能鎖,用戶可通過App直接完成開關車鎖。
據小鳴單車向媒體透露,此次正式發(fā)布的小鳴單車不僅面對上班通勤人群,還希望通過各種設計適用不同人群。而新的領投方鄧永豪已加入創(chuàng)始團隊,成為小鳴單車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凱路仕在全國的多個合作經銷商平臺和自行車騎行俱樂部,將為小鳴單車提供支持。
鄧永豪的出現,讓共享單車領域出現了一個轉折。
鄧永豪在自行車領域浸淫二十多年,于1993年創(chuàng)立了凱路仕這個運動自行車品牌,主打高端人群,并以歐美國家作為主要市場。2008年北京奧運前后,才將企業(yè)重心放回國內。據他說,早在2012年,他與自行車相關領域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合作就開始進行,并推出“千人創(chuàng)業(yè)計劃”,即凱路仕提供10萬元資助對自行車運動了解比較深刻的創(chuàng)業(yè)者,作為啟動資金。
由此也可以看出,此番押注小鳴單車,也符合凱路仕一貫的戰(zhàn)略思路。
講一個差異化的故事
與其他競爭對手將共享單車定義為最后一公里出行解決方案不同,鄧永豪認為共享單車是完全可以替代日常騎行,其范圍至少可以拓展到五公里通勤以外,包括旅游、上下班、健身、社交等眾多場景。
這樣,小鳴單車要給人們講的就是一個差異化的故事。
小鳴單車并不是這個市場的先行者,在它之前,進入共享單車領域的企業(yè)已經太多。但鄧永豪認為,中國共享單車市場足夠大,小鳴單車完全有機會。他鄧永豪從層層遞推中算了一筆賬:中國人口為14億,城鎮(zhèn)人口為8.4億,當中一半有出行需要,而五公里以內的以30%計,平均來回兩次,假如有一半使用共享單車的話,每天將達到1.26億次。以單次使用0.5元計,每年共享單車的潛在市場高達189億元。
這也正是鄧永豪進入單車共享領域的原因。他認為,中國目前保有近4億輛自行車,未來五年將有10%由智能自行車替代并采取共享運營,即單車分時租賃。他覺得單車共享項目的價值將超越滴滴的價值。滴滴目前每天訂單1000萬單左右,估值已超2000億元人民幣,小鳴單車2017年預計投放400萬輛,每天移動支付訂單將超2000萬單。
與其他品牌認為尚未找到贏利模式不同,鄧永豪認為在目前的收費水準下,只要能做到相應的規(guī)模,小鳴就完全有可能實現贏利。單車的車輛成本只有400元,遠低于同行,加上實心輪胎,后期維護成本也相對較低。以每輛車每天騎行四次,每次收費0.5元計,理論上二百天即可回收成本,回收成本周期還不到對手的三分之一。鄧永豪認為,自己作為生產廠商出身所具有的天然的優(yōu)勢,就是極致的成本價格控制。
改變人出行的事業(yè)
2016年10月底,在擁有了超強供應鏈支持后,小鳴單車正式在廣州、上海兩地投放。11月份拿下烏鎮(zhèn),又轉戰(zhàn)進入深圳,預計年底投放40萬輛車。
有民間調查機構對幾家共享單車的車輛使用做過一個調查,從找車的便利性(定位)、開鎖的便利性(智能鎖)、騎行的舒適度(車座升降)、車子的美觀度等等方面來講,小鳴單車被評為市場第一。
業(yè)內人士認為,小鳴單車擁有三項優(yōu)勢:它的團隊夠強,有一支“懂消費者、懂供應鏈、懂互聯(lián)網”的有超強執(zhí)行力的團隊,互聯(lián)網團隊曾帶領2000個全職同事打下中國130多個城市。而它的供應鏈團隊,是一個專注單車二十三年,并打造出年凈利近1億元的新三板公司。小鳴單車還具有供應鏈強的優(yōu)勢,凱路仕單車二十三年單車研發(fā)及生產實力,可以保障小鳴單車快速在上海廣州投放40萬輛單車,通過價格優(yōu)勢成為全國市場第一名。2017年,預計全國可投放400萬輛。
小鳴單車還有一個優(yōu)勢,就是運營模式擴張快。小鳴單車在北上廣深采取直營模式,其他城市采取開放平臺和“城市合伙人 ”聯(lián)運方式,可以快速將上??偛繌椭频疆數?,從而形成全國網絡。
既然是共享經濟,自然就離不開用戶和大數據。鄧永豪也認為未來更大的資源是用戶,他的愿望更高,想實現2000萬輛投放目標,理論上就能帶來3億的App裝機量,這就意味著背后數以億計的用戶會打造出一個新的生態(tài)入口。
量變可以達到質變,這個質的改變指的就是騎行環(huán)境的質量。共享單車的大量使用,最終會迫使政府做出行動,為自行車辟出道路。一些先進城市如新加坡和奧斯陸等,政府最終為自行車而縮窄了機動車道。
這正是鄧永豪投入小鳴單車項目的意義:要把它做成一個可以改變全世界人出行的事業(yè),但它首先并非是一時之興的融資燒錢產品,而是一項可持續(xù)盈利的事業(yè)。共享單車領域已經涌入十幾家公司,未來整個市場將迎來激烈的正面競爭。在鄧永豪看來,如何提升用戶體驗,降低運營成本,將成為年輕的共享單車企業(yè)之間的真正較量之地。
2016年12月6日,中國共享經濟華南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辦。小鳴單車作為目前最火的共享經濟模式,代表中國共享單車參加了這次峰會。鄧永豪在演講環(huán)節(jié)中繼續(xù)闡述他的理念,即要將小鳴單車作成“一個改變全世界人出行習慣的事業(yè)”。他還公開了小鳴營運的一系列勁爆數字,并預測每年的凈利潤可達33億元。
在與互聯(lián)網教父、暢銷書《失控》《必然》作者凱文·凱利對話的圓桌討論環(huán)節(jié),鄧永豪最關心的自然是共享單車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共享模式”在國外落地的可行性。面對國外不同的移動端的支付環(huán)境,會否讓小鳴單車水土不服?國外政府對無樁共享單車的態(tài)度又將會是如何呢?
從這些細節(jié)不難看出端倪:小鳴單車已經開始計劃走向國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