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珍英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醫(yī)院內分泌科,江西 南昌 330009)
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給予隨訪干預對自我效能和應對方式的影響研究
萬珍英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醫(yī)院內分泌科,江西 南昌 330009)
目的 探究在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治療中,采取相應的隨訪干預,觀察其對患者自我效能和應對方式的影響。方法選取84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為研究的案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探究組和比較組,各42例,比較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方式的隨訪干預,探究組患者在實施常規(guī)方式隨訪干預的同時,采取相應的全程隨訪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療效。結果探究組患者在實施常規(guī)方式隨訪干預的同時,采取相應的全程隨訪干預后,其在隨訪干預半年后,其在FBG、FINS、TG、體質量、BMI,、WHR及HDL等相關體質量,及代謝指標情況方面,相較于實施常規(guī)方式的隨訪干預的比較組患者,都明顯要好,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在隨訪半年后,探究組患者在自我效能評分,及屈服因子等方面,也要明顯優(yōu)于比較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治療中,采取相應的隨訪干預,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能夠顯著的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狀況,有效的緩解患者癥狀,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隨訪干預;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
據(jù)統(tǒng)計,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發(fā)病率在21%~76%,其中部分患者可能發(fā)展成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等,最終導致肝功能衰竭,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肥胖、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存在密切關系,屬于代謝綜合征的肝臟表現(xiàn),同時是心血管疾病獨立風險因素。當前,臨床上還無特效藥物,但可指導人們通過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糾正不良生活行為去預防和控制該病的發(fā)生。自我效能理論指出,人可感知病癥危險因素,并制定預期目標,引導往好的方向轉變。而應對方式,就是人們?yōu)楦玫膽獙韧猸h(huán)境改變及相應出現(xiàn)的情緒影響采取的行為對策。選取84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為研究的案例,探究在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治療中,采取相應的隨訪干預,觀察其對患者自我效能和應對方式的影響?,F(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6年2月來江西省南昌市第三醫(yī)院接受診治的84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為研究的案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探究組和比較組,每組42例。探究組中,女19例,男23例,患者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43.5±5.1)歲;比較組中,女18例,男24例,患者年齡26~71歲,平均年齡(43.7±5.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程學歷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比較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方式的隨訪干預,其主要干預內容有指導患者日常健康鍛煉,建立健康檔案,及定期對患者進行門診隨訪等;探究組患者在比較組患者的基礎上,采用全程PDCA循環(huán)結合PIO的隨訪干預,每月進行1次,每次隨訪半小時左右,隨訪方式為門診。同時定期開展相應的健康教育講座,其主要內容有疾病的相關知識,及其有效的防控手段,及正確的運動鍛煉方法等。此外,PDCA循環(huán)結合PIO的隨訪干預的主要內容如下:(1)尋找問題?;颊呷朐汉螅o理人員要與其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告知患者關于疾病及其治療的相關知識,提升患者對疾病危險性的認知,指導患者正確的PIO手冊填寫方法,加強 患者對運動治療等對疾病治療的重要意義[1]。同時護理人員還要結合患者各項資料,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以得到有效解決策略;(2)制定運動計劃。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隨訪時,要結合患者的年齡、身體機能,及興趣愛好等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運動鍛煉方案,其方案主要側重于對大肌群參與的鍛煉。如對于肥胖患者,可指導其適量進行登山、騎自行車,及快走等運動鍛煉;對于老年患者,可指導其適量進行打太極拳,及散步等運動鍛煉;(3)評估效果。護理人員在進行定期隨訪時,要核查患者的PIO落實情況,并分析患者各項檢測指標的變化情況,同時結合血糖、體質量等相關指標情況,進一步完善患者的隨訪干預方法。在隨訪半年后,對患者的各項代謝指標,及自我效能感評分等,予以記錄統(tǒng)計[2]。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后代謝指標改善對比 探究組患者在實施常規(guī)方式隨訪干預的同時,采取相應的全程隨訪干預后,在隨訪干預半年后,探究組患者相較于比較組患者,其在相關的人體測量及代謝指標改善情況方面都明顯要好,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后自我效能評分對比 同時兩組患者在隨訪半年后,探究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評分均高于比較組,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代謝指標改善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代謝指標改善對比(±s)
代謝指標FBG(mmol/L) FINS(mmol/L) TG(mmol/L)體質量(kg) BMI WHR HDL(mmol/L)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探究組(n=42)7.76±2.13 8.97±3.58 1.35±0.19 62.5±8.7 21.95±2.78 0.82±0.11 1.39±0.09比較組(n=42)8.82±3.56 11.07±5.52 3.38±1.03 73.6±15.8 27.41±9.16 1.31±0.35 1.53±0.65 t值1.656 2.068 12.561 3.988 3.696 8.656 1.382
表2 兩組患者在隨訪半年后自我效能感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在隨訪半年后自我效能感評分比較(±s,分)
P值<0.05<0.05<0.05<0.05<0.05項目規(guī)律鍛煉飲食控制血糖監(jiān)測遵醫(yī)囑服藥高低血糖處理探究組(n=42)16.8±4.5 25.6±4.1 19.7±4.6 15.9±2.3 20.5±1.8比較組(n=42)12.9±2.7 17.3±2.0 15.1±1.7 10.6±2.2 15.9±2.3 t值10.223 4.066 5.147 5.336 7.163
2.3 兩組干預后應對方式評分對比 通過干預后,探究組的應對方式評分高于比較組,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隨訪半年后應對方式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患者隨訪半年后應對方式評分對比(±s,分)
P值<0.01<0.01<0.05相關因子面對因子回避因子屈服因子探究組(n=42)18.23±3.16 15.19±1.33 8.79±2.03比較組(n=42)18.55±3.08 17.99±3.58 9.65±3.85 t值4.188 5.674 5.022
糖尿病是一種具有較高發(fā)病率的終身性病癥,其在中醫(yī)上又被歸入消渴病的范疇,當前尚無徹底治愈的方法,只能對其病情進行有效控制,由于人們不健康飲食結構,及不良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使得該病在我國的發(fā)病情況,有呈逐年增加的態(tài)勢,且有呈現(xiàn)出年輕化的趨勢[3]。據(jù)一項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在該病中,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其并發(fā)脂肪肝的概率非常高,而在各類型脂肪肝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并發(fā)率又高達近就九成,因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已成為糖尿病合并癥中,發(fā)病率排在前列的病癥之一[4]。
非酒精性脂肪肝,就其病理形成機制來說較為復雜,當前認為其主要由應激因素、代謝因素,及環(huán)境和遺傳等因素所誘發(fā)。該合并癥的主要臨床癥狀反應有代謝指標紊亂、過度肥胖等,由于該病不僅會給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帶來極大影響,阻礙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還會給患者身體健康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因此加大對該病的臨床治療及隨訪干預,有著重要作用。當前在該病的臨床治療中,主要采用藥物治療的方式,其具有一定的療效,但其預后效果并不理想[5]。經過大量臨床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在給予藥物治療后,輔助相應的隨訪干預,其療效更佳,其嫩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從而有效控制血糖及血脂含量,極大的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狀況,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因此該隨訪干預手段,在該病的臨床治療中,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6]。臨床研究表明,護理人員定期給予患者指導可有效提升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中,探究組采取認知、行為、心理等方面的隨訪干預,指導并督促患者糾正自身的不良生活習慣、調整飲食結構同時積極配合疾病管理,強化自我效能感,提升疾病自我管理能力,這和自我效能理論是相一致的,可以看出在隨訪干預中,可和患者一同制定患者自我管理總目標,并分解成若干個容易達成的的小目標,如此可讓患者持續(xù)積累自我管理經驗,增強患者治療信心,提升其自我效能。本文采用PDCA循環(huán)結合 PIO的隨訪干預手段,對患者實施全程隨訪干預,取得了顯著療效,極大的降低了患者FBG、TG,及BMI等代謝指標,緩解了患者癥狀[7]。本研究結果顯示,探究組患者在實施常規(guī)方式隨訪干預的同時,采取相應的全程隨訪干預后,其在隨訪干預半年后,其相關的人體測量,及代謝指標均得到改善,優(yōu)于比較組(P<0.05)。此外,同時在患者自我效能感評分,及應對方式評分方面,探究組患者也明顯優(yōu)于比較組患者(P<0.05)。該研究結果和戴莉敏等人[8]的研究報道基本一致。表明系統(tǒng)、全面的隨訪干預能夠有效改善糖尿病合并非酒精型脂肪肝患者的應對方式,引導其減少屈服、回避等消極應對行為,對自身進行一個全新認識,轉變成積極克服疾病的角色,進而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梢灾溃S訪干預模式,在該病的臨床治療中,有著積極的推廣價值。
[1]方英,戴莉敏,貢浩凌.隨訪管理在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應用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1): 32-33.
[2]方英,戴莉敏,謝菲,等.隨訪干預對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自我效能和應對方式的影響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 2013,13(10):106-109.
[3]張文杰,許勤,郭紅梅,等.聚焦解決模式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隨訪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 2011,46(3):237-240.
[4]馬麗華,張立珍,楊芳,等.PDCA循環(huán)引導的全程運動干預模式對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血糖、血脂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29(17):2094-2097.
[5]劉桂霞.健康教育對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9(14):197-199.
[6]黃繼平,袁小剛,陳玉華.集束化護理干預對中藥聯(lián)合硫辛酸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影響[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7(18):59-61.
[7]戴莉敏,貢浩凌,方英,等.PDCA循環(huán)結合全程健康教育對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患者隨訪的效果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0):882-885.
[8]戴莉敏,劉媛,方英,等.全程飲食干預模式對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患者血糖、血脂達標率及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1):52-5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