缐杰
摘要:為完善司法資源的配置,彰顯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和現(xiàn)代司法寬容精神,2016年11月,我國在部分地區(qū)開展了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法國作為大陸法系國家,在吸收借鑒普通法系辯訴交易制度的基礎上,結合本國實際構建了獨具特色的庭前認罪答辯程序,對我國完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有所借鑒。
關鍵詞:法國庭前認罪答辯程序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2016年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辦法》(以下簡《辦法》),改革試點工作的啟動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司法寬容精神,是我國提高司法效率、在保障人權和提高訴訟效率之間實現(xiàn)平衡的有益探索,標志著我國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強化人權司法保障進入了新的階段。
為有效應對司法拖延和案件積壓等問題,不同法律文化傳統(tǒng)的國家進行了不同的探索和嘗試,特別是針對被告人認罪案件采取簡化程序已經(jīng)成為普通法系和大陸法系國家的普遍做法。上世紀70年代美國確立了辯訴交易制度,80年代意大利系統(tǒng)引入了美國的辯訴交易制度,確立了辯訴交易程序。本世紀初,法國確立了被告人庭前認罪答辯程序,德國將協(xié)商司法制度納入法典,日本也確立了簡易公審程序。
本文將重點介紹在大陸法系國家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法國的庭前認罪答辯程序,以期為我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貫徹落實提供借鑒。
一、法國庭前認罪答辯程序的產(chǎn)生
法國的《刑事訴訟法典》自1808年實行以來200余年,歷經(jīng)幾次修改。1963年修法時,消除了糾問式訴訟模式的殘余,但在刑事訴訟價值取向方面仍然傾向于保護國家權力行使、維護社會安定。上世紀末,法國司法實踐中案件積壓、司法拖延問題嚴重,低效率的司法程序?qū)е卤桓嫒肆b押期限一再延遲,侵犯了被告人的人權。法國有學者提出在刑事訴訟中引入認罪簡易程序和允許檢察官直接對被告量刑的刑事強制令制度,但都未能實行。1999年法國終于建立了辯訴交易初始形態(tài)的刑事調(diào)解制度。在此之前,法國法學界和實務界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辯論。支持者認為引入辯訴交易制度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減輕法院負擔,解決司法機關案件積壓問題。反對者認為辯訴交易破壞了法律的嚴肅性和社會正義,有可能掩蓋案件事實,助長司法人員的懶惰和擅權,甚至損害被告人在訴訟過程中應當享有的基本權利。2004年3月9日,法國在爭議聲中通過立法確立了法國式的辯訴交易制度,規(guī)定特定輕罪案件中的被告人,在認罪的前提下可以與檢察官進行量刑交易。目前,法國50%的輕罪是通過刑事和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害人協(xié)商)的方式解決,25%的輕罪是通過庭前認罪答辯程序及簡易審理的方式處理,25%是正常開庭審理。從法國庭前認罪答辯程序適用初期的效果來看,在適用該程序的輕罪案件中,有80%的案件糾紛得以有效解決,有效緩解了輕罪案件的長期積壓問題。
二、法國庭前認罪答辯程序的特點
法國式的辯訴交易作為舶來品,充分體現(xiàn)了折中和融合的特色,一方面體現(xiàn)了職權主義和謹慎保守主義的特征,強調(diào)檢察官量刑建議的獨立性和法官的控制性,另一方面又體現(xiàn)了其提高司法效率的價值追求,特征鮮明。
(一)適用范圍較窄
在美國,除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案情特別輕微和某些特別嚴重的刑事案件不適用辯訴交易外,辯訴交易可以普遍適用于各種類型的案件。自2003年以來,美國將叛國罪、間諜罪等一些重要犯罪都納入了辯訴交易范圍,共有95%以上的刑事案件通過辯訴交易結案,其中聯(lián)邦司法系統(tǒng)的案件適用辯訴交易的比例達到96%。
但法國的庭前認罪答辯程序適用范圍較窄。根據(jù)《刑事訴訟法典》第495-7條的規(guī)定,庭前認罪答辯程序僅適用于主刑為罰金刑或5年及以下監(jiān)禁刑的犯罪。2011年進一步規(guī)定,所有輕罪都可以適用庭前認罪答辯程序。《刑事訴訟法典》第495-16條規(guī)定,以下犯罪不適用庭前認罪答辯程序:未滿18歲的未成年人實施的犯罪、虛假新聞罪、過失殺人罪(而非過失傷害罪)、政治罪、追訴程序由專門法律進行規(guī)定的犯罪(如稅收方面的犯罪等)。
(二)控辯雙方的協(xié)商談判余地小
在美國,辯訴交易是檢察官與被告直接進行互相協(xié)商的交易,檢察官與辯方律師進行會商談判,以撤銷指控、降級指控或要求法官從輕判處刑罰為條件,換取被告人認罪或者滿足控方其他要求,辯訴交易包括罪名交易、罪數(shù)交易和刑罰交易。在辯訴交易中,被告可以通過供認一項輕罪來換取檢察官對一項重罪的指控。如將“強奸罪”指控為“性騷擾”,也可以將多項罪名減到一項罪名,或者減少量刑幅度,個別州甚至連死刑都可以進行交易。[1]辯訴交易程序的提起需要由控辯雙方協(xié)商達成協(xié)議,通??胤狡鹬e極主導作用,由控方提出具體建議,征求辯方同意,雙方必須以協(xié)商一致為前提。
但在法國,檢察官與辯方律師之間的互動協(xié)商交易程度較弱,檢察官常處于支配地位,有權同意或拒絕適用辯訴交易,且無需說明理由。檢察官在充分考慮犯罪行為的情節(jié)和被告人人格特征基礎上,可以提出一項或幾項應對被告人適用的主刑或者附加刑,這一量刑建議通常比正常程序下所建議的刑罰要輕。檢察官的量刑建議無需與被告人及其辯護律師進行討論或者交易,不需要征求他們的意見。被告一方也可以提出量刑建議,但不允許與檢察官進行商討或者討價還價。此外,法國的辯訴交易實體內(nèi)容比美國也窄,只涉及刑罰,而不涉及定罪。
(三)法官在庭前認罪答辯程序中發(fā)揮積極作用
在普通法系的辯訴交易中,法官不能對辯訴交易的內(nèi)容進行干涉,也不能參與辯訴交易,以彰顯法官超然、中立的法律地位。但在法國,法官的作用更積極,可以對案件事實和協(xié)議的量刑進行充分衡量,特別是對被告人是否有罪、是否對認罪的法律后果有充分的理解、其認罪是否自愿、檢察官是否對案件事實進行了調(diào)查核實等問題進行判斷。法官在法庭程序中,對辯訴交易可以予以否定或者確認,與檢察官一樣,享有對案件進行處分的權力。如果法官認為控辯雙方達成的協(xié)議存在不規(guī)范問題或者有必要進行重新調(diào)查,則有權對控辯雙方達成的建議予以否定,這與普通法系法官在辯訴交易中的作用存在較大區(qū)別。
(四)較完善的被告人權利保護和被害人權利保護機制
為防止被告人違心認罪,法國確立了較為完善的律師參與機制?!缎淌略V訟法典》第495-8條第4款規(guī)定,被告不得放棄律師協(xié)助權,即在庭前認罪答辯程序中,律師應當在程序的任何階段現(xiàn)場為被告提供咨詢和幫助。當被告人承認有罪和檢察官提出量刑建議時,律師必須在場,保障被告人的權利,且在被告人作出接受或者拒絕檢察官的量刑建議之前,被告人可以與律師進行自由交談。律師也享有較廣泛的權力,例如案卷查閱權以及與當事人進行秘密交談的權力等。同時,為防止庭前認罪答辯程序可能出現(xiàn)的偏差,法國構建了庭前認罪答辯程序的上訴機制,被告如果不服法院裁定,可以向上訴法院提起上訴,檢察院可提起附帶抗訴。如果當事人未提起上訴,則審核裁定產(chǎn)生法律效力。
在法國的辯訴交易程序中,也充分體現(xiàn)了對被害人權利的保護。在庭前認罪答辯程序適用的6個月內(nèi),犯罪行為人必須對被害人所造成的損失予以賠償,其金額是經(jīng)司法確認且由檢察官提出的賠償建議確定的。
總之,法國的庭前認罪答辯程序是對美國辯訴交易制度的吸收和借鑒,在本土化過程中,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zhàn),其中最大的問題是與傳統(tǒng)刑事司法理念的沖突。在傳統(tǒng)刑事司法理念下,刑事司法以追求案件真實為依歸,以程序正當為保障。但在辯訴交易模式下,有罪可以變成無罪、重罪可以變成輕罪、重刑可以變成輕刑。因此,庭前認罪答辯程序沖擊著傳統(tǒng)刑事司法理念,也動搖著刑事訴訟公正、合理的基石,特別是與有罪性原則、調(diào)查原則、平等原則及法治客觀、真實的中立形象格格不入,對傳統(tǒng)刑事司法構成了挑戰(zhàn)。
三、借鑒與啟示
2016年11月16日公布的《辦法》,明確了進一步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加強人權保障,優(yōu)化司法資源配置,推進以審判為重刑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等方面的重大意義,對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適用范圍、遵循的原則、犯罪嫌疑人權利保障等方面進行了規(guī)范。我國的認罪認罰制度則是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體現(xiàn),彰顯了現(xiàn)代司法寬容精神,禁止控辯雙方對罪名、罪數(shù)等進行交易。對確實有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且認罪認罰的,予以鼓勵、引導和保障,從而從寬處理,也與當今世界各國適用刑罰的主旨精神相一致,符合現(xiàn)代刑事司法的趨勢。
為此,筆者認為可以借鑒法國庭前認罪答辯程序,在推進試點工作過程中重點關注以下問題。
(一)適用范圍
與法國不同的是,《辦法》未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案件的罪名和可能判處的刑罰進行限定,適用范圍具有廣泛性和普遍性。但對一些罪大惡極的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即便表示認罪認罰,也不應有從寬余地,應當嚴懲不貸。[2]適用的條件包括 “認罪”要自愿如實供述,“認罰”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意量刑建議、簽署具結書。
(二)參與主體
通常辯訴交易參與主體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檢察官、辯護律師、法官和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作為參與主體時,在信息對稱的前提下,依據(jù)其本人意愿,作出是否認罪認罰的決定,檢察官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我國檢察官是在閱卷、訊問基礎上與犯罪嫌疑人達成認罪認罰協(xié)議,并不是與代表犯罪嫌疑人的辯護律師達成協(xié)議,辯護律師的具體責任是提供專業(yè)法律意見和參考,盡管也參與達成協(xié)議。對于法官是否享有最終裁判權的問題,各國存在差異,我國可以借鑒法國的做法,賦予法官對認罪認罰協(xié)議的最終裁判權,如果法官認為存在禁止適用情形,則可否定認罪認罰協(xié)議的效力,轉(zhuǎn)由其他程序?qū)徖?,或者啟動重新調(diào)查程序。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保障
法國庭前認罪答辯程序中,對被告人權利的保護是多方面的,如完善的律師參與機制和上訴機制等。我國在推進試點工作過程中,應當特別注意把握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的關系問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必須建立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基礎上。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各項訴訟權利,如辯護權、獲得正當程序?qū)徟械臋嗬?、對判決的上訴權等,都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要特別尊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意愿,避免其因?qū)Τ绦虻膶嵸|(zhì)不了解,而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因此,律師的作用在認罪認罰程序中是比較重要的,但是我國刑事辯護率總體偏低,需要進一步完善律師援助制度。《辦法》第5條規(guī)定了值班律師制度,但由于我國實踐時間不長,很多地方將“值班律師”等同于“律師值班”,且由于經(jīng)費有限、看守所距離城區(qū)較遠、值班律師不固定、值班時間和具體職責沒有得到細化等,很難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得到及時有效的律師服務。因此,要從加強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建設、規(guī)范工作站、細化值班模式、明確職責、加強各項保障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值班律師制度,為推進認罪認罰從寬處理程序奠定基礎。
(四)被害人的參與
在多數(shù)大陸法系國家,被害人享有參與案件起訴的法定權利,如德國被害人可以成為共同原告,芬蘭被害人享有獨立的起訴權。但在美國的辯訴交易中,實行起訴壟斷主義,被害人被排除在辯訴交易程序中。對被害人權益的漠視,也是辯訴交易的弊端之一。《辦法》第7條明確了被害人參與認罪認罰的程序問題,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與被害人達成和解協(xié)議、賠償被害人損失、取得被害人諒解作為量刑的重要考慮因素。被害人參與認罪認罰程序可以起到監(jiān)督作用,增加辯訴交易最終的合理性。這區(qū)別于刑事和解制度,取得被害人諒解并不是啟動程序的必要條件,即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被害人尚未達成和解,或者取得被害人的諒解,司法機關仍可以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從寬處理。
(五)認罪認罰從寬的幅度控制
《辦法》對從寬的幅度未做具體規(guī)定,實踐中應整體把握,避免出現(xiàn)過度從寬,背離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要根據(jù)犯罪事實、情節(jié)及社會危害程度等因素,在法律規(guī)定和政策范圍內(nèi),依法從寬,而不是無限度的從寬,造成罰不當罪的問題。如實供述、自首、重大立功、退贓退賠、取得被害人諒解等都是實體上從寬的情節(jié),適用速裁程序或簡易程序?qū)儆诔绦蛏系膹膶捛楣?jié)?!掇k法》未對二者進行區(qū)分,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時具備程序上和實體上的從寬情節(jié)時,需要進一步明確是單獨適用還是合并適用加大從寬幅度等問題。此外,要根據(jù)不同的訴訟階段制定合理的從寬梯度。訴訟中,某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法庭審理階段等不同環(huán)節(jié)存在觀望態(tài)度,從節(jié)約司法資源、提高司法效率的角度分析,越早認罪從寬的幅度越大。
(六)量刑建議
根據(jù)《辦法》第11條規(guī)定,量刑建議包括主刑、附加刑,并明確刑罰執(zhí)行方式。檢察機關必須依照刑法、刑事訴訟法和司法解釋的相關規(guī)定,提出從輕處罰的量刑建議。目前關于從輕幅度尚未作出統(tǒng)一規(guī)定。對某些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否全部退贓、賠償?shù)轿换蛘咄耆〉帽缓θ苏徑獾纫蛩匾彩菚l(fā)生變化的,因此量刑建議也應當依據(jù)相關變量的變化而提出一個從輕的量刑幅度。這對檢察官的法律素養(yǎng)、執(zhí)業(yè)經(jīng)驗及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七)規(guī)范問責,加強職業(yè)保障
根據(jù)2016年7月的《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的規(guī)定》,法官、檢察官非因故意違反法律、法規(guī)或者有重大過失導致錯案并造成嚴重后果的,不承擔錯案責任。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正面激勵,加強對檢察官、法官的職業(yè)保障、簡化配套法律流程,是激勵司法機關適用認罪認罰程序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實踐中,適用認罪認罰程序辦理案件,只要檢察官、法官沒有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不應當追究其責任。但同時,也應當對辦案中通過施加壓力、脅迫、暴力取證、權錢交易等濫用職權、徇私枉法行為,嚴厲追究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總之,法國的庭前認罪答辯程序與我國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都體現(xiàn)了讓當事人充分參與訴訟的精神,符合現(xiàn)代刑事司法的趨勢,也體現(xiàn)了在追求公正的基礎上兼顧效率的衡平藝術。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基本價值是在程序上從簡、在刑罰上從寬,彰顯了平和司法與寬容司法的理念,有利于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的人權,有利于優(yōu)化我國司法資源配置、提高刑事訴訟效率。加大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正面宣傳與引導,增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量刑結果的合理預期,從而更加主動的認罪認罰,才能使這項制度更具有生命力。
注釋:
[1]參見2016年9月海南省人民檢察院組織培訓團赴美國進行學習的培訓團報告。
[2]陳光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問題研究》,載《法律適用》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