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蓮+李曉旭+魏寧+張志佳
[摘 要]隨著城市機動車保有量急劇增長,早晚高峰時段停車難是家長、學校和交警共同的難題,也對城市交通的科學發(fā)展構成了嚴重的制約,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規(guī)劃管理是否能同步,這對交警、學校等部門提出了一項嚴峻的課題。文章結合校園周邊交通狀況,通過對學校門口停車難問題的分析,提出了以操場、停車場功能二合一途徑為主的系列解決方案,并對其進行可行性分析。文章提出的解決方案,既優(yōu)化了早晚高峰時段的交通狀況,又為家長和學生們帶來了便利。
[關鍵詞]校園停車難;功能二合一;操場改建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233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現(xiàn)代生活步入高效快速時代,機動車輛成為每個家庭出行的必備工具。但是,與此同時,停車難的問題也隨之出現(xiàn)。尤其是校園停車難現(xiàn)象[1],校園門口沒有停車位,學校也沒有專門的停車位,再加上家長接送孩子的汽車數(shù)量遞增,每天開車接送孩子導致上下學交通高峰時段學校附近的道路愈發(fā)擁堵,這既影響交通的暢通,又降低工作效率。目前,校園停車導致的擁堵問題已經(jīng)成為了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1 中小學停車難問題的現(xiàn)狀及其存在問題
1.1 我國的中小學停車難問題的現(xiàn)狀
校園停車難不僅使交通擁堵,還增加了學生上、下學時的安全隱患,校園停車難已經(jīng)成為學校、家長、周邊群眾和交警等多方頭疼的巨大問題。
根據(jù)調研,早高峰出行率最高的時段為7點到7點30分,這期間大量的家長送孩子,可能會導致一些重點學校附近的道路交通擁堵。晚高峰學校附近可能出現(xiàn)的道路堵車,則主要是中小學家長接孩子導致的,中小學的不同年級大都在下午4點到6點之間放學,占據(jù)了晚高峰的全部時段。
什邡市交警大隊負責人說:[2]“一些家長為了接孩子放學,早早地就在學校門外等候,不少家長為了圖方便,隨意地將車子擺放在校門口,加之接送孩子時,處于車流量高峰時段,所以學校附近的路段經(jīng)常出現(xiàn)擁堵?!苯痪趫?zhí)法過程中對將車停放在學校門口附近的家長進行勸離,但許多家長待交警離開后,又將車行駛至原處。
校園內(nèi)停車場不能同時滿足教職工和學生家長停車需求,不僅影響周邊居民的日常出行,而且影響主干道的車輛通行,還有個別車輛停在草坪上,破壞植被造成綠地減少。對于學生的上、下學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1.2 存在的問題
(1)安全問題。學生上、下學停車難問題有家長的主觀和客觀原因,但是不管哪種原因,都在威脅著學生們的安全。在晚高峰時段,學生統(tǒng)一放學,穿梭于車市,極容易發(fā)生事故。近年來,晚高峰發(fā)生的事故接連不斷,這個時間車輛擁堵,家長接孩子心切,學校附近又沒有充足的停車位。街道被家長的車停滿,導致交通違法行為頻繁出現(xiàn)、交通事故不斷增加,這樣的安全問題令人擔憂。司機與孩子在發(fā)現(xiàn)狀況到采取措施都需要一段時間。可想而知,這樣肆意停車存在著巨大的安全問題。
(2)交通問題。學校附近停車難問題還關系到周邊交通的流暢程度。一輛車橫在路中央會導致交通癱瘓,中小學停車問題若不解決,就將會有很多車無秩序地停放[3]在校門口附近的人行道、非機動車道,甚至機動車道上。如此停車將給交通帶來巨大的壓力。所以中小學停車問題處理不當,將給交通帶來巨大的壓力。
2 對策與分析
現(xiàn)在的私家車接送等候時所占用的大都是校外的公共道路,我們將所需的空間轉移到學校內(nèi),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校門口的擁堵狀況。針對當前社會家長接送孩子導致的停車難問題,我們有以下三種解決思路。
(1)避開建筑與操場,開發(fā)專門的車道用來停車與行車,停車道上劃好車位,家長在放學時間可以將車開入校園內(nèi)在停車位等候孩子放學。
(2)在學??臻g不夠的情況下,可以修建地下停車場[4],利用停車場智能管理系統(tǒng)[5]進行專業(yè)看管。
(3)改換操場地面的材料,實行操場與停車場二合一,車要垂直于跑道線繞草坪一周來停,留有跑道最外一圈走車,依然規(guī)定方向單行,避免擁堵。
由于第三種方案較其他兩種方案工程量小、工程期短、資金耗費少,而且現(xiàn)在的塑膠操場均存在著老化的問題,采取此方案還可以修繕操場,較大程度地以低消耗完成高成果。所以我們針對第三種方案實現(xiàn)操場、停車場功能二合一進行具體分析。
2.1 方案可行性
學校周邊道路擁堵和停車難問題成為學校、家長、周邊群眾和交警共同的巨大難題。為此擬訂上述方案,在時間、空間、資金使用等多方面緩解學校周邊交通擁堵問題,也提高了家長接送孩子的效率。
(1)時間上。學生活動使用操場與停車占用操場的時間不發(fā)生沖突,優(yōu)化管理,也不會發(fā)生所擔心的校園安全問題;此方案較另兩個而言翻建操場的用時也較短,做到盡量少占用學生上學活動時間。
(2)空間上。操場、停車場功能二合一,更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資源;對學校的基礎設施要求只有操場,因此該方案的應用范圍較廣。
(3)資金上。操場兩用采用橡膠和瀝青,兩種材料價格均較便宜,而橡膠是二次利用的材料,節(jié)約能源。較建立地下停車場,節(jié)約了大量資金。
2.2 技術問題
普通的操場是橡膠和草坪的拼接,難以承受車輪的碾軋。為保證操場的應用性,同時滿足停車場地面的要求,操場、停車場功能二合一的地面材料將采用瀝青和橡膠的混合材料。
普通跑道采用了大中小碎石依次鋪上的方法,而兩用操場增加了直徑較大的碎石用量,與瀝青和塑膠一起鋪成。瀝青主要承擔走車功能,可以變換各種顏色,保證操場的美觀性,而且它較為常見、易采購,保證材料的價格便宜,適合廣泛實施。橡膠主要承擔操場活動功能,它是從廢棄輪胎中獲取的,節(jié)約資源又節(jié)省資金。橡膠柔軟的特性,保證了學生在操場上的自由活動。新材料是原有的廢物進行加工再利用,節(jié)約了大量的資金。因此我們選用這種瀝青和橡膠的混合材料,來實現(xiàn)操場、停車場二合一功能。
其翻修過程嚴格按施工規(guī)范進行監(jiān)管和督察,保證材料的生產(chǎn)過程和產(chǎn)出物的安全、可靠。
2.3 管理問題
操場停車場功能二合一的方案,解決了停車難的問題,充分利用了學校空間。這個方案需要從如下三個方面落實管理問題:
(1)車輛管理。車輛管理包括出入車輛記錄管理和車位劃分管理。出入車輛記錄:固定接送孩子的家長,需要辦一張記錄學生、家長、車輛信息的卡。每次進出校門,需進行打卡操作[7],系統(tǒng)自動記錄打卡時間,同時可以顯示出該車輛相關信息。車位劃分管理:按年級將操場均分,隨年級變化,車位進行調整。在放學時間后做到盡量不占有下一批次車輛流動時間。
(2)班級管理。以班級為單位統(tǒng)計固定接送的人數(shù),記錄學生信息[8]以及私家車車牌號,存儲并制成簽到卡。將操場車位按照班級的接送比例分配。可將放學時間按年級錯開幾分鐘,保證通暢出行,在短時間內(nèi)緩解學校附近小部分的交通壓力。
(3)學校管理。完善制度再培訓,安全進出可進行。首先,制定完善的停車場制度和規(guī)范注意事項。在接送高峰期,加派人手指揮停車場的車輛停放,盡快疏通學校附近的車流,避免大面積的交通堵塞。其次,要求對警衛(wèi)人員進行業(yè)務培訓[9],包括停車走車的指揮培訓、人員看管的專業(yè)培訓、發(fā)生意外時的緊急處理措施等,保證車輛在正規(guī)制度下安全進出。最后,學校要定期對學生的信息更新,確保打卡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綜合上述管理問題,不難得出,一個完美的管理制度,不僅是在規(guī)章制度方面的完善,更是由學生、家長、學校、交警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真正解決校園停車難問題。
2.4 操場停車場兩用方案的優(yōu)點
通過上述關于中小學接送孩子停車難的解決方案的詳細分析,總結了以下優(yōu)點:
(1)規(guī)范校園停車管理,減少意外傷害。學校按班級劃分,方便學生盡快找到家長,減少了學生找車的時間。對于沒有私家車接送的學生來說,這樣規(guī)劃使學校附近的道路暢通,公共交通設施可以順暢通行。該方案減少了學生在馬路上的停留時間,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在馬路上發(fā)生意外的概率。
(2)減少等待時間,解決學校附近停車難題。因學校提供停車位,家長不用提前來搶占停車位。同時該方案減緩了學校附近交通壓力,減少了家長車輛駛出學校附近堵塞路段的時間以及家長等待孩子的時間。
(3)提高空置操場利用率,緩解學校附近交通。操場兼有學生活動和停車場兩種用途,節(jié)約了土地資源。有序的停車場劃分也減少了學校附近的交通擁堵,避免了學校附近交通事故的發(fā)生。
(4)緩解道路交通壓力,減少交通警力組織。該設計是環(huán)形停車場,出入車輛分在不同的兩個口,分散了原在一條路上的車流量,緩解了高峰時段校園附近路段的交通壓力。交通擁堵情況有所好轉,減少了交通警務人員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校園停車難在交警方面的問題。
3 結 論
近年來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接送孩子的汽車數(shù)量遞增,造成了高峰時段停車難與附近道路交通堵塞的問題。此方案既能解決停車問題,又緩解了道路擁堵,對避免浪費社會資源、保證行車安全、緩解公共交通具有不可低估的社會意義,但此方案的實行,勢必給學校的安全管理和秩序管理帶來一定的復雜性。站在國家和社會的角度,此方案產(chǎn)出的社會效益遠遠大于所需要的投入,只要國家和教育部門從上至下強力推行,建立相應的制度,必定能改善民生、得到廣大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大力贊揚,有利于建設和諧社會。
致謝:在本課題的研究與論文撰寫中,沈陽工業(yè)大學軟件學院的郭彥苡、孔祥彤、王芳同、郝力強同學作為重要的團隊成員參與了項目的調查與研討,在此一并致謝。
參考文獻:
[1]謝鳳,薛捷.關于加強高校校園交通管理的思考——“停車難”問題的分析及其對策[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1):121-124.
[2]肖宇.校園停車亂調查[N].什邡報社,2016-11-28.
[3]裴玉龍,楊中良.城市中心區(qū)路邊停車管理問題探討[C].哈爾濱:全國城市道路與交通工程學術會議,2002:139-143.
[4]王函銳.城市校園地下停車場的建設發(fā)展與環(huán)境健康中外建筑[J].中外建筑,2013(2):90-91.
[5]劉嬌.智能停車場管理系統(tǒng)的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1:10-20.
[6]關宏志,劉小明.停車場規(guī)劃設計與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5-7.
[7]趙先雷,姬長英,沈明霞.智能化停車場車輛進出管理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J].微處理機,2008,29(3):183-185.
[8]百度百科.智能停車場管理系統(tǒng)[EB/OL].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e6%99%ba%e8%83%bd%e5%81%9c%e8%bd%a6%e5%9c%ba%e7%ae%a1%e7%90%86%e7%b3%bb%e7%bb%9f/2390012?adapt=1&fr=aladdin.
[9]林谷春,劉軍.物業(yè)服務中的停車場管理[J].中國物業(yè)管理,2009(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