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志暉+胡記超
摘 要 在收集反恐情報時,我國《反恐法》規(guī)定:采取技術手段秘密搜取情報時,必須要經(jīng)過嚴格的審批程序,在情報收集到以后,如果涉及到個人隱私或者商業(yè)秘密時,有保守秘密的法律規(guī)定。反恐法的這一規(guī)定,體現(xiàn)了我國的法治化進程,也是在反恐中,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體現(xiàn)。對收集到的情報信息,如果有關國家安全或公共安全的,應當及時通知相關反恐力量,做好反恐怖襲擊預防的準備,如果涉及到其他國家安全的利益,在不違反我國利益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國際反恐合作等方式,通知相關國家的情報部門。如果在采取技術手段秘密收取情報時,搜集到的信息無關反恐內(nèi)容且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yè)秘密時,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進行保密或銷毀所搜集到的信息。
關鍵詞 情報 反恐 法治
作者簡介:賴志暉,福建警察學院警訓部教師,研究方向:警務實戰(zhàn)、戰(zhàn)術情報、警察體育;胡記超,西北政法大學反恐怖主義法學院。
中圖分類號:D630.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209
我國在2015年12月27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以下簡稱《反恐法》),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標志著我國的反恐怖主義工作進入到了國家的層面。國家在打擊恐怖主義犯罪面前,堅持“預防為主、打防結合的原則”,《反恐法》第五條明確規(guī)定:反恐怖主義工作堅持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防范為主、懲防結合和先發(fā)制敵、保持主動的原則。在反恐怖主義工作中做到防范、先發(fā)制敵和保持主動需要依靠大量的情報作為后盾,本文就以反恐情報為基點,探討我國《反恐法》中反恐情報的相關內(nèi)容。
一、反恐情報概述
反恐是場情報戰(zhàn)爭,情報是進行反恐的核心。美國從十幾年的反恐戰(zhàn)爭總體上就是一場情報戰(zhàn)爭,通過對反恐情報的收集、篩選,進而以其為依據(jù),指導前線的士兵。我國反恐法對反恐情報信息也十分重視,在反恐法中專列一章進行規(guī)定,并且在反恐國際合作和其他章節(jié)中也涉及到對反恐情報的收集與應用,所以研究反恐情報對反恐工作很重要。
(一)反恐情報的基本界定
反恐情報是指解釋反恐環(huán)境、影響反恐決策、作用反恐效果的信息。具體而言,在預防階段,通過挖掘?qū)Υ罅繑?shù)據(jù),從而發(fā)現(xiàn)恐怖分子的痕跡,通過主動手段防止恐怖活動的發(fā)生;在發(fā)生階段,通過收集、分析、傳達恐怖分子的信息,采取對應手段,及時控制恐怖活動;在總結階段,通過整合整個階段的信息,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不足,完善機制,防止同類恐怖活動再次發(fā)生 。
(二)反恐情報的特征
1.反恐情報范圍的廣闊性:
反恐情報不同于一般的跨區(qū)域犯罪,恐怖主義活動往往涉及國際上很多國家的國家利益,這些國家,在對待恐怖主義的這一問題上會存在不同的認定標準,但對恐怖主義關注程度近乎相同,反恐情報的收集同樣會涉及到很多國家,這就決定了反恐情報的范圍不僅僅局限于一個國家或地區(qū)。
2.反恐情報內(nèi)容的復雜性:
反恐情報不同于普通的刑事案件或其他案件的情報信息,反恐情報收集與恐怖主義的發(fā)展有密切的聯(lián)系,恐怖主義發(fā)展到什么地方,以何種方式宣揚恐怖主義、發(fā)展恐怖組織、如何鼓動平民從事恐怖活動等息息相關,涉及到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制度和地區(qū)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效果,所以收集反恐情報需要關注更多的方面,收集復雜的恐怖主義活動信息。
3.反恐情報時效的緊迫性:
在國際上,反恐情報的收集還要密切恐怖主義的發(fā)展趨向,密切關注恐怖主義的發(fā)展方向,是充分利用資源、做好防御的有效措施;在國內(nèi),恐怖主義活動會有突發(fā)性、不可預測性,收集到的恐怖主義活動信息要有時效性,過時的恐怖活動信息不僅不會對當下的恐怖主義活動產(chǎn)生幫助,反而會影響應對恐怖主義的措施。所以反恐情報具有時效性。
4.反恐情報獲取的困難性:
反恐情報具有不同于一般犯罪的隱蔽性。恐怖主義活動一般都是在極其隱蔽的情況下實施的,這一點與一般的刑事犯罪相同,但是恐怖主義犯罪有一個較為全面的組織,其不僅有巨額的資金作支持、專業(yè)的各方面人才作保障,并且這一組織在遭受打擊后會不斷的總結失敗的經(jīng)驗,為反恐行動帶來極大的困難。在反恐情報的收集方面,由于恐怖組織擁有專業(yè)的反偵查人才,在組織恐怖活動或下達指令時,一定會通過反偵查措施給情報的收集帶來困難。
5.反恐情報信息的孤立分散性:
由于恐怖分子和恐怖組織隱身于合法社會之中,不易被發(fā)現(xiàn)。因此,警察部門即使收集了相關信息,但是這些信息可能會被掩蓋在大量其他信息之中。關鍵性信息,可能只是孤立的、片面的。將看似孤立的信息組合成為信息鏈條,正是反恐情報分析人員的任務 。
(三)反恐情報的意義
反恐情報不論是對本國而言,還是對其他國家的借鑒而言,都有重要的意義。
1.對本國而言,反恐情報具有兩個重要意義:
(1)精確的反恐情報可以對國家的反恐預警力量進行有效配置。在恐怖活動的準備階段就予以制止,防止其產(chǎn)生更大的危害。比如9·11事件給美國人民造成了將近3000人的人員傷亡和2000億美元的經(jīng)濟損失 ,如果有精確的反恐情報指明恐怖組織的意圖,采取行動阻止恐怖活動發(fā)生,也就不會造成如此之大的損失。
(2)一般的反恐情報,對被襲擊國的恐怖活動也有重要的意義。雖然一般的反恐情報不能阻止恐怖活動的發(fā)生,但在追捕暴恐分子時,依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2.對其他國而言,不論是世界上哪個國家在反恐方面取得突出成就,都會為其他國家提供借鑒意義:
(1)本國發(fā)生的恐怖主義活動后,采取的各種應急處理行動,都會為其他國家?guī)斫梃b,為其他國家在應急處理中做得不足的地方提供警示,讓自己國家在反恐情報方面做得更完善。
(2)其他國家在反恐情報中取得的突出成就,也會對自己國家反恐情報的收集提供借鑒。
(3)其他國家如果能在反恐情報中做出突出成績,對本國恐怖分子或者進入本國國境的外籍恐怖分子進行認真監(jiān)視,收集其恐怖活動的資料和證據(jù),對恐怖分子進行逮捕或者為外籍恐怖分子的國籍所在國政府提供信息,會減少進入自己國家、企圖實施恐怖活動的暴恐分子的數(shù)量,以降低自己國家受到的恐怖主義威脅,達到維護國家安全的目的。
(四)反恐情報的地位
反恐情報是整個反恐戰(zhàn)略、反恐戰(zhàn)役、反恐戰(zhàn)術、反恐行動的燈塔,是打擊恐怖活動犯罪最有效、最直接的力量 。
在整個反恐戰(zhàn)略當中,以美國為例,美國是世界上受到恐怖襲擊 最多的國家之一,也是在反恐中投入最多的國家,從9·11事件以后,美國對威脅自己本土安全的恐怖組織進行嚴酷的打擊,美國在打擊恐怖主義之時,其戰(zhàn)略也在不斷調(diào)整,主要原因是:
1.陷入反恐泥潭太深,本國國民反對意見增多。
2.對恐怖主義和當?shù)匚溲b組織不加區(qū)分的打擊,招致伊拉克、阿富汗武裝組織的反抗。
3.給伊拉克、阿富汗等國的國民生存造成了難以想象的破壞,遭到伊拉克、阿富汗甚至阿拉伯世界穆斯林的仇視。面對這么多不利因素,美國對恐怖主義由原來的粗狂式打擊,轉向精確式打擊,這一轉向的依據(jù)就是加大對反恐情報的投入和聯(lián)合盟國進行情報交流。美國依據(jù)精確的反恐情報,將打擊恐怖主義的重心由伊拉克轉向阿富汗,最后轉向美國國內(nèi)。
反恐情報在反恐行動中也必不可少。在2011年5月2日,9·11事件的幕后組織者本·拉登被美軍擊斃,給美國報了襲擊本土之仇。數(shù)十年的追殺,終于在這次行動中取得成果,這得益于情報收集的準確,而在這數(shù)十年中沒有取得成效,歸根結底是由于情報收集的不準確,這方面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各國反恐部隊在對劫持人質(zhì)的恐怖分子采取行動時,需要收集較為完善的的行動情報信息等。
在《反恐怖主義法》中,反恐情報為第四章,作為預防和打擊恐怖主義的基礎,起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前三章,主要是對恐怖活動的預防、對恐怖組織和人員的認定,在第五章及以后的各章中,主要是對恐怖活動發(fā)生以后采取的行動措施。所以應該將反恐情報收集工作作為預防和打擊恐怖活動的基礎性工作。
二、我國反恐情報部門與其他反恐部門的關系
收集反恐情報的目的不僅為了了解恐怖分子及其組織的狀況,更是為了依據(jù)反恐情報,為反恐行動作出明確的指導、為決策者提供充分的決策依據(jù)、為后期做暴恐分子思想工作提供突破口等。收集反恐情報是反恐工作的基礎,其他反恐部門則是依據(jù)這一基礎展開工作,由我國《反恐法》的立法規(guī)定中,我們可以看出其他反恐部門主要包括:市級以上成立的反恐領導機構、國家安全機關、公、檢、法、司法行政機關、監(jiān)獄、看守所、社區(qū)矯正機構、中國人民武警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各級人民政府等。
這些部門在反恐工作中承擔著不同的任務,但都與反恐情報有密切的關系。以下對各個反恐部門的工作進行簡單的介紹。反恐領導機構作是反恐工作的主要協(xié)調(diào)和指揮部門,協(xié)調(diào)反恐情報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工作和指導反恐行動,使反恐工作可以高效的運行;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在反恐工作中發(fā)揮中堅作用,不僅要預防和打擊恐怖主義活動,還要收集暴恐活動的相關情報,偵查暴恐活動后暴恐組織及其成員的詳細信息,為反恐怖主義領導機構中的反恐怖主義情報中心提供及時反恐情報;人民檢察院主要是對參與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成員進行起訴、對法院的審判結果進行監(jiān)督、對暴恐犯罪分子進行安置教育的決定和執(zhí)行實行監(jiān)督,使恐怖主義犯罪得到應有的懲罰和對恐怖主義成員進行教育;對恐怖主義組織的認定和審判工作是由中級以上人民法院進行,罪犯服刑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對罪犯在刑滿釋放后接受安置教育所作的決定;監(jiān)獄、看守所和社區(qū)矯正機構主要是對服刑的恐怖活動罪犯和極端主義罪犯的管理、教育、矯正工作;中國人民武警部隊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央軍委的批準下,可以出境執(zhí)行反恐任務、對國邊境往來的人或物進行查驗、在特殊情況下執(zhí)行境內(nèi)的反恐任務等;各級政府擔負著更為復雜的任務,各級人民政府根據(jù)需要設立反恐怖主義領導機構,負責本地區(qū)的反恐怖主義工作,其中包括組織開展反恐怖主義宣傳教育:
1.對反恐怖主義“人防、技防”工作的監(jiān)督。
2.對重點國(邊)境地段和口岸設置攔阻隔離網(wǎng)、視頻圖像采集和防越境報警設施。
3.救助恐怖事件受害人員。
4.為有關單位、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建立反恐怖主義工作力量做指導。
反恐情報部門作為一個基礎的部門,分為國家情報中心和地方跨部門情報信息工作機制,負責統(tǒng)籌反恐情報工作。
反恐情報部門與其他反恐部門的關系體現(xiàn)在:公安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要依據(jù)反恐情報及時有效的打擊恐怖主義犯罪,公安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在依據(jù)反恐情報處理恐怖主義活動時,可以從破獲的恐怖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情報信息,及時上報給有關部門,通過檢驗已收集到的情報,爭取取得更大的成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以收集到的反恐情報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對恐怖主義犯罪進行起訴和審判,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恐怖組織及其人員在進行起訴審判時,依據(jù)反恐情報,可以更加準確的對案件進行審判,同時可以在審判過程中對相關的情節(jié)進行解讀,作為經(jīng)典的案例進行宣傳,幫助人民群眾提高辨別恐怖主義的意識和提高防范恐怖主義犯罪的能力。各級人民政府依據(jù)反恐情報對恐怖主義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各級政府依據(jù)反恐情報,協(xié)調(diào)各反恐機構之間合作,對恐怖主義犯罪進行更有效的打擊。監(jiān)獄、看守所和社區(qū)矯正機構可以根據(jù)反恐情報的信息,對恐怖分子進行評價,將其分成不同的等級,進而以此對恐怖分子采取不同的教育和管理,幫助恐怖分子更快的回歸社會。
三、反恐情報的收集、分析與研判
(一)反恐情報的收集
由于反恐情報意義重大,所以對其的收集、分析、整理和利用等基礎性環(huán)節(jié)也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反恐情報的收集工作是的第一步,只有收集到有效情報,才能有后續(xù)的分析、整理和利用等環(huán)節(jié)。收集途徑在我國《反恐法》中在第四十四條、四十五條、四十六、六十九條明確規(guī)定,主要是依靠群眾、采取技術偵察措施、日常安全防范和反恐國際合作中的情報交流等。在俄羅斯2006年《反恐怖主義法》第十一條規(guī)定:為發(fā)現(xiàn)有關實施恐怖主義行為的情節(jié),及其準備和實施人員的情報,為預防其他恐怖主義行為,可對電話和其他通過電信系統(tǒng)傳遞的信息進行監(jiān)控,對電子通信和郵件進行檢查 。另外,世界各國在反恐情報的收集中,都設置了專門的情報搜集機構和專門的高科技情報收集系統(tǒng),在海量的信息中進行篩選和識別。美國和俄羅斯是世界上遭受恐怖襲擊次數(shù)最多的兩個國家,但受到的恐怖襲擊的來源不同,美國由于海外的強權政治,受到的是被強權地區(qū)恐怖組織的襲擊,而俄羅斯則是由于內(nèi)部的民族問題,受到被高加索地區(qū),恐怖主體較為復雜。美俄兩國在反恐情報收集工作上為其他國家做出了典范,但其中也有不足之處值得反思。美國的反恐情報主要依靠高科技的收集和分析,對反恐信息的收集忽視了人的主觀作用,所以還是不時的出現(xiàn)恐怖襲擊事件;俄羅斯的反恐領導者是俄總統(tǒng),這就提升了反恐的地位,總統(tǒng)是反恐行動的決策者和指揮者,在反恐行動中就會有快速的反應速度,缺點就是注重恐怖活動的打擊成果,而在反恐情報收集方面投入較少,近年來俄羅斯也在改變“重打擊輕預防”的現(xiàn)狀,加大在反恐情報收集的投入。
(二)反恐情報的分析
反恐情報分析的原因是指由于反恐情報內(nèi)容上的復雜性和范圍上的廣闊性,需要將所收集到的海量的情報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篩選。篩選出哪些是急迫的、需要立即去報告處理的情報,哪些是可以長時間研究分析和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應用上的。反恐情報分析會面臨以下困境:從國家層面上講,在國際上哪些是恐怖組織?認定的標準是什么?對本國是否有威脅?都需要經(jīng)過認真收集情報并加以分析,而后需要密切關注對本國有威脅的恐怖組織,這些組織對本國威脅的方式是什么?這些組織的發(fā)展速度有多快?本國的反恐資源應當如何配置?才能使反恐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等,都需要國家層面的情報分析;從國內(nèi)范圍上講,關注的反恐情報會更加精細,反應時間更短。由于恐怖主義的發(fā)展方式是通過宣揚恐怖信息和實施恐怖活動來獲取極端思想分子的關注和加入,所以一旦恐怖組織流竄到國內(nèi),勢必會想盡一切辦法制造恐怖襲擊,所以情報分析部門會遇到緊迫的情報進行分析,這些情報一般是不完善的,即使經(jīng)過認真的分析之后,依然不能完全對恐怖活動的地點和方式作出精準的判斷,這就需要決策者進行快速決策,而不能猶豫以致惡果產(chǎn)生。以上這些都是情報分析時需要面對的不同困境,而要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篩選,則需要依據(jù)情報的內(nèi)容來進行研究。反恐情報的內(nèi)容主要有:
1.恐怖組織的基本內(nèi)容。
2.恐怖組織的經(jīng)濟財政狀況。
3.恐怖組織成員的個人信息。
4.恐怖組織的地域信息。
5.恐怖組織的活動計劃和目標。
恐怖組織的基本內(nèi)容是指組織的歷史、意識形態(tài)、歷屆領導人及組織活動的特點等,這些情報的獲取或許不會對當前面臨的恐怖襲擊活動產(chǎn)生巨大的幫助,但可以在以后的暴恐活動中進行有力的分析預測,從而給反恐預警帶來指導。
恐怖組織的經(jīng)濟財政狀況主要是指恐怖組織的活動資金的來源。任何恐怖組織的活動都需要有一定的資金來源,大部分恐怖活動組織的來源是由一些國家、組織或富商捐贈,這些捐贈一般不會直接給予現(xiàn)金結算,所以經(jīng)過認真的情報分析恐怖組織的經(jīng)濟狀況,可以找到那些資助恐怖組織的機構或個人,從源頭上切斷恐怖組織的命脈;分析恐怖組織的經(jīng)濟財政狀況,還可以判定恐怖活動的方式及可能的破壞程度。一個小的組織的恐怖活動方式可能是打、砸、搶或路邊的炸彈襲擊等,但較大的恐怖組織采取的除了這些基本的方式以外,還可能會與當?shù)卣M行直接的武裝對抗,以達到想要的目的,如IS恐怖組織,為了掠奪土地、資金和人員,直接對伊拉克、敘利亞政府軍進行軍事打擊。
恐怖組織成員的個人信息是指加入恐怖組織每個成員的信息,其中包括個人的姓名、國籍、地址、職業(yè)、家庭狀況、在恐怖組織中的身份等。掌握恐怖分子的詳細信息,就可準確的對該人員進行監(jiān)視和抓捕,而且有助于預防暴恐活動和在暴恐活動后期中對暴恐分子的改造工作。
(三)反恐情報的研判
反恐情報的研判是情報分析人員對原始情報來源、內(nèi)容進行鑒別與判斷,以確定可靠性、準確性,從而增加可信度和指導價值的一項情報工作。反恐情報的研判要遵守“疑報假定”原則、“客觀實證”原則和“快速反應”原則 。這些原則可以有效利用情報,如“疑報假定”原則,就是在反恐預警中得到了一個令人懷疑的情報后,依然要根據(jù)該情報做好預警措施,避免恐怖襲擊的實施。
四、反恐情報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中需要注意的一般問題
《反恐法》的出臺,為我國的反恐事業(yè)指明了道路,并且其詳細的內(nèi)容規(guī)定,也為我國在反恐情報方面遇到的一般問題上做出指示?!斗纯址ā返谒氖龡l、《反恐法》第四十六條、《反恐法》第四十八的相關規(guī)定從反恐情報的研判中心、研判程序到研判保護等各個方面都構成一個科學反恐情報的應用流程體系,但這個流程只是框架性的,在細節(jié)操作方面,還有許多我們需要注意的一般問題。
(一)反恐情報的收集
反恐情報的收集工作是反恐情報的基礎,如何才能收集到更多、更有效的情報?《反恐法》給實踐部門一些方式去搜集情報方法,如群眾路線、電信途徑、技術偵察、服刑人員的詢問、國際情報交流等。這些規(guī)定很詳細,但越詳細的規(guī)定在有限的篇幅中忽略的也就越多,所以,反恐情報的收集工作依然需要進行研究和完善。以美國為例,美國的反恐情報80%來自于世界各地公開發(fā)布的出版物及電臺、電視廣播、網(wǎng)絡,僅有20%的情報是通過秘密途徑獲取的 。由此可以看出,經(jīng)歷過數(shù)十年的“全球反恐怖主義”之后,美國反恐情報的收集工作依然選擇采取對公開出版發(fā)表的信息,而較少依據(jù)秘密途徑的獲取,這對于我國反恐情報收集部門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在我國,反恐情報的收集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建立反恐信息智庫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一智庫內(nèi)容的充實,并不僅僅依靠官方的努力,更需要民間組織團體的介入 。民間的組織團體相對于官方的機構而言,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比如在收集情報的積極性上,民間組織團體較為積極;對情報的分析和評估上,有些研究所和大學顯得更專業(yè)。所以讓專門的研究所、大學進入反恐情報的收集、評估工作,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在讓民間團體參加這項工作時,一定要簽署相關的保密協(xié)議,保證公民的個人隱私和企業(yè)的商業(yè)秘密。
(二)反恐情報的分析與評估
反恐情報的分析與評估有兩個時段,第一個是在事前的情報分析與評估,第二個是在事后的情報分析與評估。以發(fā)生在巴黎的恐怖襲擊事件為例,法國反恐情報分析與評估重心就是在這次事件以后由事后向事轉變的??植婪肿舆x擇在這一天發(fā)動襲擊的原因:星期五是伊斯蘭教的“主麻日”,所謂“主麻”,就是人們在這一天集合在一起進行禮拜,故稱為:“聚禮”,是向真主安拉禮拜的一天,在這一天做出善行能夠進入天堂,恐怖分子將恐怖襲擊活動視“圣戰(zhàn)”,在這一天犧牲的原因是由于自己的“善行”,所以死后可以進入天堂。 星期五作為伊斯蘭教重要的一天,各國的反恐部門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但恐怖襲擊的發(fā)生就說明反恐安全防范做的不夠完善,而在恐怖襲擊發(fā)生5天后的凌晨,法國警方將恐怖襲擊組織者當場擊斃,說明法國反恐情報工作做的是比較好的,法國在遭受重大的襲擊之后,選擇了改變,這與美國的9·11恐怖襲擊事件后的反應如出一轍。我國反恐情報的分析與評估也應該吸取教訓,在恐怖活動發(fā)生前,做好情報的分析與評估工作。
(三)反恐情報的利用
反恐情報經(jīng)過大量的搜集和嚴謹?shù)姆治鲈u估之后,只有在各部門的緊密配合下,反恐情報才能發(fā)揮反恐預警和反恐行動的主導作用,為達到各部門相互配合的目標,我國設立反恐怖主義工作領導機構。這一制度解決了平級部門之間的推諉問題,反恐法對突發(fā)事件處理指揮權也有明確的規(guī)定,從而保證上級傳達反恐情報后,下級領導者可以第一時間反應,把握最佳處置時間,從而達到預期效果。另外,處理反恐領導者單方面決策與反恐情報之間的關系也是需要探討的。大多情況下,領導者決策和情報是一致的,但在不一致時,應當以客觀事實為依據(jù)。單純的情報工作并不能直接分配相關崗責,所以,情報的高效運轉還需要反恐領導人協(xié)調(diào)人、財、物,使反恐情報得到充分的利用。
(四)反恐情報的“限制”
限制不是對收集信息范圍的限制,而是對收集時和收集到以后如何使用的限制。反恐情報在收集與使用乃至放棄的系列行為必須有一定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規(guī)制。
在收集時,《反恐法》規(guī)定,采取技術手段秘密搜取情報時,必須要經(jīng)過嚴格的審批程序,在情報收集到以后,如果涉及到個人隱私或者商業(yè)秘密時,有保守秘密的法律規(guī)定。對收集到的情報信息,如果有關國家安全或公共安全的,應當及時通知相關反恐力量,做好反恐怖襲擊預防的準備,如果涉及到其他國家安全的利益,在不違反我國利益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國際反恐合作等方式,通知相關國家的情報部門。如果在采取技術手段秘密收取情報時,搜集到的信息無關反恐內(nèi)容且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yè)秘密時,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進行保密或銷毀所搜集到的信息。
五、總結
反恐情報的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如網(wǎng)絡恐怖主義等新型恐怖主義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而產(chǎn)生,并且這種危害常常是災難性的 ,IS恐怖組織之所以發(fā)展的如此迅速,與網(wǎng)絡的宣傳有很大的聯(lián)系。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現(xiàn)在的發(fā)展卻為人類帶來了災難的危害,這方面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本文僅僅從我國《反恐法》的視角對反恐情報工作作了一些簡單的探究,表達對《反恐法》在反恐情報方面的理解、對現(xiàn)實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簡單的論證。
注釋:
王沙騁.我國面臨的恐怖主義及情報反恐研究.中國軟科學.2014(2).1-11.
梅建明.論反恐情報的特征與作用.江西公安??茖W校學報.2009(1).52-55.
中國新聞網(wǎng). 聯(lián)合國報告稱911令美國經(jīng)濟損失2000億美元.中國新聞網(wǎng). 聯(lián)合國報告稱911令美國經(jīng)濟損失2000億美元.http://www.chinanews.com/2001- 11-16/26/1 39178. html.2001-11-16.
趙秉志.外國反恐法選編.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328.
樊明明、肖歡、陶祥軍. 美俄反恐預警機制的比較及啟示.情報雜志.2014(12).6-9+ 14.
陳剛.反恐對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反恐情報分析.吉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3(5).22-25.
劉長玲、吳玉娜.論反恐斗爭中的情報研判.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9).53.
王渤.公開途徑反恐情報的搜集.法學雜志.2006(6).71-73.
李本先、梅建明、張薇、江成俊.對反恐情報體系構建中幾個問題的思考.情報雜志.2014(4).1-5.
沈孝泉.巴黎11·13恐怖襲擊事件及其影響.軍事文摘.2016(1).21-24.
王沙騁.我國面臨的恐怖主義及情報反恐研究.中國軟科學.2014(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