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詩白
早在2006年,我跟隨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一名實習生在中越邊境偶然看到一只被關在籠子里的動物,它狀態(tài)萎靡,皮毛已經(jīng)被自己的尿液和鮮血粘到了一起。我們并不知道這只動物的來源,但經(jīng)過細致觀察能夠明顯看出它左前腿部有嚴重的外傷。這種斷骨并且連帶嚴重皮肉外傷的情況通常是獸夾造成的。它肯定是生活在這里的村民在山里下獸夾捕捉到并拿到市場出售的。這種動物外表很奇怪,身體瘦長,身上長有黑色的橫斑。當?shù)厝艘舱f不出它的名字,懂中國話的越南人只管它叫“縞貍”。
中國大陸組織第一次全國野生動物調(diào)查時,對東亞大陸東洋界的普查重點包括了云南、廣東、廣西、福建。但新中國建立后的野生動物普查并不同于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由調(diào)查隊員和動物學家去親歷荒野,而是采用一種極其簡單的方法——走訪皮革收購站。20世紀70年代,華南最大的皮革收購站是在廣西的柳州。如今中國科學院和國家林業(yè)局庫存的華南獸類皮張基本都來自那時候的調(diào)查收購。這里包括了亞洲金貓、云豹、印支虎和大靈貓甚至是熊貍的皮張。對于另一些數(shù)量稀少、野外很難獲取的物種,就只能依賴分散在鄉(xiāng)下的野味收購站了。當時在中國華南獸類志中記錄到云南屏邊和廣西龍州收購到一種靈貓科生物,其面部明顯狹長,吻部向前突出,肩部有一“八”字形斑,背部具4條寬而大的黑色橫斑,將其定名為“長頜帶貍”。雖然介紹的內(nèi)容并不詳細,但還是基本概括了這種靈貓的基本外貌特征。
面前提到關在鐵籠中的動物恰恰就是連很多生物學家都未曾目睹真容的“長頜帶貍”。時隔10年后的今天,中國的獸類專家對該物種的研究依然處于零的階段,這一物種已經(jīng)在中國境內(nèi)銷聲匿跡。因此,在2016年,當我用陷阱相機在中國云南靠近越南的叢林中記錄到這種靈貓的時候,隨行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這是中國目前唯一分布長頜帶貍的保護區(qū)——云南大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