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煥新
有一名朝廷官員,名叫查詠浦,皇上命他為七省巡按代天巡狩,奉旨出巡。沿途地方官得到通報,早早做好迎送準備,生怕怠慢得罪他。
這天,查巡按一行來到江南某縣,縣令等人接報,早早到城外接官亭恭候。時近中午,方見一隊人馬卷著塵土浩浩蕩蕩而來。
查巡按飲過茶后步出亭外,見不遠處蒼松翠柏掩映下有一墳塋頗為壯觀,不覺眼前一亮,目光鎖定在那塊寬二尺、高約九尺的墓碑上。那碑青中透綠,晶瑩泛光,撫之潤如凝脂。查巡按見多識廣,不由連聲驚呼:“好石,好石!”喜愛之情溢于言表,不忍離去。緊跟其后的縣令最善溜須拍馬,忙趨前一步討好說:“此碑確是罕見,大人若是喜愛,待卑職派人命墳主取下獻給大人?!?/p>
查巡按暗自贊賞縣令的機敏和善解人意,只是強行索取恐有損官聲,略一思忖便說:“觀此石九尺有余,不妨與墳主商量,可否鋸下三尺,余下六尺再刻碑文,諒無礙觀瞻。”縣令點頭稱是。
衙役奉命來到墳主門上,耀武揚威命墳主自行鋸下三尺墓碑,明日送到縣衙獻給巡按大人,如有拖延重責不饒!
那墳主姓饒,往日也曾威風過,現(xiàn)在家道中落以種田為生。他們聞聽此言,真乃禍從天降,全家老少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zhuǎn)。若鋸去墓碑,饒氏后輩有何顏面見先祖?但與官府相斗,又怎有百姓好果子吃!
正當全家左右為難時,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站出來說:“爹爹和各位長輩,先不要犯愁了,待明日我去會那巡按一面,再作定奪!”
此小子叫饒亦爽,為人機敏,讀書聰明,全家人都特別喜愛他。大人們正苦無良策應對,見小亦爽很自信,一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樣子,心想:孩子說話不慎觸犯了巡按,諒他也不會為難孩子打他板子的,不妨讓他去試試。翌日清晨,饒亦爽換上干凈衣服,和一老仆徑直去往驛館求見巡按。此時,查詠浦正在花廳品茶,縣令相陪閑聊,聞報墳主家人求見,心中歡喜,大功告成。誰知來者是個小孩,兩手空空未見碑石??h令大怒:“轟出去!速叫家人快把碑石送來!”
“且慢。”查巡按聽說來者是個小孩,大感詫異,吩咐衙役傳他進來問話。
饒亦爽從容地在廳前下拜。查詠浦見童子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心中有幾分好感,便和顏悅色地問:“為何不見你家長輩,卻命你這小孩前來?”
“只因家父偶感風寒,身體欠佳,不便面見大人,故命小子前來回話。請大人恕罪!”
查詠浦見這童子蠻有教養(yǎng),又微笑著問:“本官喜愛你家碑石,意欲鋸取一截,可曾鋸好抬來?”
“小子正為此事而來。縣太爺傳話說大人只要三尺,不知是否有誤?”查巡按點頭說是。小亦爽又說 :“依小子之見,大人要三尺是不夠的,應該鋸下六尺才是?!?/p>
查巡按甚感意外,疑問:“要三尺,給六尺,這是什么意思?”
饒亦爽不慌不忙地說:“大人容稟,小的祖上也曾為官,只因喜愛玉石,臨終囑咐將此石整塊為碑,故高九尺。如今大人也有同好,只鋸下三尺,焉敢不送?但依小子之見,倘若將來再有達官貴人喜愛此石,大人僅有三尺,就沒有多余的可鋸。因此,為大人著想,還是鋸下六尺為好,到那時如果再鋸三尺,尚可保住三尺!且我家只留三尺,也可免去再鋸一次。不知大人尊意如何?”
小亦爽此言一出,語驚四座。眾人既暗暗欽佩這孩子的才智膽量,同時也為他捏一把汗。
查詠浦知道這小子話中帶刺,明顯對朝中官員不恭,臉色一下變得難看起來。縣令見狀,正要呵斥,卻被還算冷靜的查巡按揮手制止。他沉吟片刻,臉色由慍怒轉(zhuǎn)為和善,不由感慨道:“小小年紀難得有此膽識!如今老夫不要這碑石了,看你似乎話猶末盡,不妨有話全說了吧,老夫不會怪罪你?!?/p>
“謝大人寬宏大量!”饒亦爽索性將心頭的話一吐為快,“賜小子斗膽直言,竊以為碑石好壞不在于石的優(yōu)劣,豐碑永遠立在百姓心中,那是推不倒、鋸不掉、挖不走的!”
“此言妙哉!”查詠浦邊贊邊問,“此話是何人叫你來說的?”
“回稟大人,并非有人指使,一乃自己讀書的一孔之見,二乃我祖上為官時玩物喪志,不理朝政,毫無建樹,被人參奏,削職為民,憂郁而逝……本來家丑不可外揚,前車之鑒,后事不忘!”饒亦爽說到此,已是淚流滿面。眾人聽罷,心驚肉跳,仿佛警鐘在耳邊鳴響。
查詠浦的心被震撼了,喃喃自語:“后生可畏,孺子可教!”馬上吩咐重賞童子,命衙役護送其回家。
隨后,查巡按傳令,撤去執(zhí)事儀仗,輕裝簡從,沿途官員不必迎送,不準興師動眾,不得騷擾百姓;查有劣跡官員革職查辦,從嚴懲處;鄉(xiāng)紳土豪欺壓平民,魚肉鄉(xiāng)里,查有實據(jù)者,送官究辦。
從此,查詠浦為官清廉,體察民情,肯辦實事,政績卓著,在百姓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口碑,可謂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