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波
明成祖朱棣當(dāng)上皇帝后要在鐘山為自己的父親明太祖朱元璋豎立一面功德碑,這塊碑碑石華麗巍峨,碑身巨大,彰顯了皇家氣派。可是,碑石做好了之后,放置碑石的龜形座基太高,在當(dāng)時沒有大型起重設(shè)備的情況下,要把碑石豎在座基上難度相當(dāng)大,有沒有一個簡易可行的方案呢?施工人員一直在苦苦思索,希望能解決這一難題。
明成祖也在思索這一難題。這天,他讓工匠們在龜形座基的周圍不斷地填土,直到填得和碑座上的龜背一樣平為止。這樣,周圍的地面就和龜形座基一樣高了。用滑輪就很容易把碑石拖到龜背上,碑石拖到龜背上,一頭朝下,一頭朝上就把碑石給豎了起來。一切做完之后,再把座基周圍的泥土給清除掉,遠(yuǎn)遠(yuǎn)望去,一座巨型功德碑矗立在眼前,巍峨莊嚴(yán)。
要把巨大的碑身豎在高高的座基上,得分三步走,填土,豎碑,清土。填土的目的是為了豎碑,是豎碑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沒有這道工序碑身就豎不起來,看似麻煩,其實(shí)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
生活中,一些必不可少的工序不能省去,很多人做事嫌麻煩,省去了一些必不可少的工序,希望能走捷徑。結(jié)果,事與愿違,捷徑反而成了最遠(yuǎn)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