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睡眠是為了休息,但又不全是為了休息。
夏天的傍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曠野上空,忽東忽西、忽高忽低地飛翔。它們在干什么呢?逮蚊子、夜蛾之類的昆蟲吃。可是,等冬天來臨,天氣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什么吃的也沒有了。怎么辦呢?是躺著等死,還是像大雁、燕子那樣,千里迢迢飛到溫暖的南方去?都不是。蝙蝠采取的是“睡眠”的辦法,來對付絕糧。
冬天來臨之前,蝙蝠三五成群,找個偏僻、昏暗、可以躲避風(fēng)寒的山洞或者屋檐,集體休眠。它們睡覺的方式很特別,既不是躺在床上,也不是蹲在洞里,而是雙腳抓住巖石、木棍等東西,成團(tuán)成簇地倒掛著睡覺。它們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個月。等到來年春暖花開時(shí),蚊子、夜蛾活躍了,蝙蝠才伸伸懶腰,打打哈欠,開始新一年的生活。
蝙蝠睡大覺是在冬天,所以叫做“冬眠”。
善于“金蟬脫殼”的海參,也有睡大覺的本事。不過海參睡眠的季節(jié)不是冬天,而是夏天。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海參靠吃海底下的蟲子——浮游生物維持生命。夏天到了,海水表層變暖,原來在海底過冬的蟲子,都浮到海面上生活,海底下再也沒有海參賴以生存的蟲子了。那怎么辦呢?海參只會在海底蠕動,不能浮上海面追逐蟲子。唯一的辦法,就是睡大覺。
海參要睡多長時(shí)間呢?一般要睡四五個月。夏天過去,冬天來臨了,原來溫?zé)岬暮C?,變得寒氣逼人,蟲子們受不了,又回到海底過冬了?!凹Z食”來了,于是海參也就醒了過來。
因?yàn)楹⑺叩募竟?jié)是在夏天,所以叫做“夏眠”。
蝸牛這動物更有意思,它動不動就關(guān)起門來睡大覺。冬天的時(shí)候,它要“冬眠”;夏天的時(shí)候,天不下雨,它要“夏眠”;要是碰上干旱的年頭,十來個月不下雨,蝸牛就睡它十來個月。等到天氣暖了,下起了雨,蝸牛才推開大門,緩慢地伸出身子,背著“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飽飽地吃一頓。
這么說來,蝸牛真稱得上是“睡覺大王”了。 (周 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