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帆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記
歌手尚雯婕因為試圖創(chuàng)新,讓世界聽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聲音,用法語與非文化物質遺產“漁鼓道情”傳承人苗清臣共同演繹了《三國演義》名段《要荊州》而遭受爭議。
此歌手的行為的確有背于“傳承者”的初衷。可究其出發(fā)點也并不為不合理。全球一體化的新潮中,的確需要一些與時俱進的弄潮兒將中國的傳統文化推升到世界的面前,可創(chuàng)新并不是丟棄,法語的演繹讓名曲失去其內涵,失去其精華,傳承都做不到,有何來創(chuàng)新?
一切具有美感的表演,無需經過修飾,其淳樸之美才是真正的美,過度的雕刻與修飾,反而使其失去最初的美。傳統文化要有傳承,但也不能拋開原有的基礎,否則可能是創(chuàng)新了,但也不是原來的東西了,也就談不上傳承了。
傳承才是最好的創(chuàng)新。世人皆知梅蘭芳精妙絕倫得演繹,卻不知他要求弟子堅守底線,做一個中國戲曲文化的傳承者。當梅蘭芳首次在美國表演《貴妃醉酒》一舉震撼全美,致使他不得不重新又排了一個月的場次。令眾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他的蘭花指,一場劇中僅僅兩次看似不經意的展露,卻已是風華絕代之姿,試想,若梅大師拿捏著梅花蘭指,水秀揮舞之間,唱出的竟是京劇調調的英文,那該是怎樣一幅怪誕的畫面啊!
當“要荊州”被法語演繹;當“花木蘭”被庸俗娛樂化,我們也該停下腳步,思考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了。竹子若沒有破芽而出,也不會有那一個個筆直的背影;河道沒有被堵塞過,就不會有后來的一瀉千里;人若不停止積蓄力量,也就不會有再次的啟程。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也是這樣,沒有傳承,又何來創(chuàng)新?
傳承才是最好的創(chuàng)新。近幾年,大國工匠的提出,又或是《傳承者的》拍攝,無不反映出對傳承文化的重視和發(fā)揚,那些默默無聞,一直堅守本心的傳承者是值得我們的尊重。
傳承文化是古人積淀下來的寶石,又是未來文化發(fā)展的鋪路石,只有誠心的去傳承她,才是我們當下應該著手去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