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并不是單一的讓學生領悟到教師在教學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教學本領,而是需要教師在課上運用激勵、鼓舞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學習興趣,使小學語文課堂學習氣氛更濃,更富有生命力。本文主要是結合筆者實際教學工作經驗,對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筆者的一些觀點和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激勵性評價
一、激勵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在語文學科的實際教學工作中,激勵教育的應用對小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激勵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的心理比較單純,更加渴望別人對自己的肯定和鼓勵,尤其是家長、老師等。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使用激勵教育,可以更好地把握小學生的心理,使其對語文的學習熱情得到提高。其次,激勵教育可以鼓勵學生的想象能力。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通過激勵教育可以激發(fā)學生想象力的豐富化,從而使學生更加能夠體會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再次,激勵教育有助于學生早期的人格塑造。語文教學不僅是語法和表達能力的傳達,書本中的故事、老師的行為更是對小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人格塑造的重要方式。而激勵教育的有效施行,能夠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正確的觀念萌芽,對其人格塑造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激勵教育在課堂中的運用方法
(一)尊重學生的情感
尊重學生的人格、權益,是對學生進行人本關愛的立足點。教師應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個體性,與學生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不吝惜給學生褒揚的詞語,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享受到尊重。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尊、自信的個性品質,使學生愛思考、敢思考、會思考,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中有句話“利劍般的陽光”。教學時,教師出示陽光的圖片,啟發(fā)學生:“陽光還像什么呢?”有學生回答:“像面條?!贝藭r老師回答:“你的比喻真有趣!那課文為什么不把陽光形容為面條呢?”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得出:“因為樹木生長得太茂盛了,面條無法穿透,只有利劍才能穿透?!?/p>
可見,在課堂評價中尊重學生的獨特表現(xiàn),就是在尊重學生生命發(fā)展的獨特性。主動去欣賞每個學生的與眾不同,真正聆聽每個學生的心聲,了解每個學生的長處與不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教學中得到發(fā)展,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
(二)利用語言激勵學生
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渴望得到教師肯定、表揚和鼓勵。因此,在小學語言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和掌握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fā),在教學活動中利用恰當?shù)恼Z言肯定和表揚學生,對學生進行有效激勵。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用“很好、對、真棒、真不錯、真了不起”等具有肯定性、表揚性的語言來對學生的表現(xiàn)做出評定,明確地表達自己對學生的贊許、表揚等態(tài)度,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肯定。利用語言進行激勵教育時,教師的語言表達必須立場鮮明、表意清晰,并符合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不能說得含蓄,更不能正話反說。語言激勵除了有聲語言外,還有無聲語言,即肢體語言。在教學中,教師還可充分利用肢體語言對學生進行表揚、肯定和關注。如微笑點頭、豎起大拇指、拍拍肩膀或者撫摸頭等均可表達教師對學生的肯定和關注,對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起自身的肢體語言,恰當?shù)剡\用眼神、手勢、動作等對學生進行激勵,激發(fā)學生進行語言學習的興趣。
(三)利用榜樣的激勵
榜樣激勵法也可稱為典型示范法,具體指的是通過樹立榜樣來教育、鼓舞、激發(fā)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一種方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言行舉止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時刻感受到的無形榜樣,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最直接有力的支持。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進行有意識的互動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鼓舞作用,能有效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的行為就是一種無聲的指引和命令,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在教學活動中,榜樣除了教師還可以是優(yōu)秀、典型的學生。以優(yōu)秀的學生作為榜樣也同樣具有極大的激勵作用。在學生的學習中,榜樣就像是一面旗幟。每個榜樣均具有其鮮明的特點和生動的形象,學生可以從榜樣身上看到閃光點,進而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同時,榜樣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方向和目標,激勵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四)注重評價的差異
課堂評價的目的是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評價的側重點也應該不同。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質和生活環(huán)境,都有自己的愛好、長處和不足。學生的差異不僅指在語文學習中的差異,還包括生理特點、心理特征、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的不同特點。激勵性評價要依據(jù)學生的不同背景和特點,為每一個學生提出適合其發(fā)展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建議。適當、及時的鼓勵性評價能對學生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
教師在評價時可以運用“低起點、小臺階”的方法,為他們發(fā)展興趣愛好、發(fā)揮特長,為其取得成功提供機會。值得注意的是,在爭取成功過程中,失敗也是不可避免的,這也要求教師實施鼓勵性評價,使學生認清自己的力量,找到失敗的教訓,教師要信任和鼓勵學生滿懷信心爭取成功。讓學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不斷地由小成功積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學生的自卑感,增強其信心,激發(fā)其內在的學習主動性。
(五)利用公平激勵學生
公平激勵指的是教師激勵的對象不能只針對成績好的學生,很多的時候成績差的學生需要教師更多的關注和激勵,因為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比較容易得到老師的鼓勵,上課一個漂亮的回答,就可以。但是成績差的同學卻不然,回答的不好可能只會得到老師一句勉強的“坐下吧”,因此,對于成績不好得學生教師應給和優(yōu)等生相等的發(fā)言機會與更多的鼓勵。對于回答問題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其鼓勵,而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則應當幫助學生共同尋找回答錯誤的原因,并詢問學生為何如此回答,由此慢慢的便能夠更加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從而幫助教師制定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周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使用激勵性評價[J].小學教學參考,2012(9).
[2]劉金霞.語文課堂激勵性評價的運用研究[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4(3).
[3]朱靜.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