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227-02
現在的孩子自私、小氣、霸道??梢哉f很多壞毛病都體現在這輩孩子身上。老輩人都心懷感念,有一顆感恩的心。因為環(huán)境讓他們更珍惜這一切得來不易。我們已經懂得了感恩,懂得愛你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對于孩子們來說,要理解感恩是困難的抽象的。
很多家長自信的說“我的孩子很快樂啊,也很健康啊”。根據Richard weissbourd的新研究報告里顯示大概80%的青少年表示,他們的家長更注重于他們的發(fā)展前程或者是否愉快地成長,對于孩子是否關心他人,家長們關注的甚少。大多數被訪者表示,比起在學校和社會成為有愛心的人,他們的家長會更為他們獲得好成績而感到驕傲。
我剛上班時,一次上體育課我摔倒,好家伙孩子們卻笑倒一片,我的心里很難過,現在的孩子不懂的關心她人更不懂得愛別人。長大了會是個什么樣,想想都后怕!所以我決心我?guī)У暮⒆?,我一定要開展“愛心教育”。
現在的孩子只知道索取,從不知道回報。這是為什么?因為我們的教育有了很大變化,從而導致對孩子教育發(fā)生偏離。作業(yè)!成績!變成第一位!讓我們忽略了孩子的健康心理教育.
“不成人何為成才”小時不懂感恩的人,長大后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氣很難更改,周圍的親人為他做得再多,也很難再觸動他那顆麻木的心。父母只知道一味的付出,從不讓孩子參與回報,等他長大很有可能他會變成一“農夫和蛇”的故事。用心捂熱,卻不知道回報,而是惡毒的回報?,F今這種無視父母恩情的事情也不為少見。不愛父母、不愛家人、何談愛家、愛國,那都是空話。
感恩是一切美好情懷的起源,也是人與人和睦交往的準則,也是孩子能從他人的無私幫助和關懷中感受到濃濃幸福的根源。孩子的感恩教育,當然要從小時候抓起。感恩父母、感恩朋友,就是從一件小事開始。學會說第一聲”謝謝“開始。學習成績再好,卻不懂得說一聲“謝謝”的人,她會走出怎樣的人生呢?
家庭環(huán)境是孩子們出生的那刻起就能接觸的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是不能夠由孩子們來決定的,現在孩子錦衣玉食,又是獨生子,從不知道分享的快樂;孩子自私、小氣、霸道、往往是從家庭帶來的,孩子一出生就被眾心捧月般的捧在手心,呵護備至,沒有人和她分享,也沒有人告訴她,要對爸爸媽媽說“謝謝”所以那就是我該得的。無論你是出生在富裕家庭,還是貧苦的家庭里面,最不能缺就是愛的教育。
一、言傳身教,讓孩子懂愛識恩。
1、在生活中,我們必須言傳身教,以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常抱抱孩子,親親孩子,也讓孩子親親你抱抱你說“我愛你xxx”“我喜歡你xx”當孩子向老師問好,老師應該積極回應:“你好寶貝!你真棒?!焙⒆訛槟銚炱鸬粼诘厣系臇|西,或給你送一張畫、小貼貼,你一定要微笑對孩子說“謝謝你,你真棒!…之內的話”會讓孩子感到很快樂、幸福。
當孩子受到別人的幫助時,老師和家長要告訴孩子對別人表達感激之情說出“謝謝你”。孩子們接收到這種體驗,他知道這樣做是好的表現,因為你對別人感激別的小朋友就會很快樂,同時自己會覺得很幸福很有成就感。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潛移默化,她就體會到滿滿的愛。
2、我們還在平日生活中注意自己一言一行,給孩子貫穿感恩的思想。要知道,有時一個歉意的表示,一個抱歉的微笑,一句溫暖的話語,哪怕是一個不經意的舉動,都會讓別人感受到暖暖愛。久而久之,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下,會不自覺地表達自己的愛與關心。
中央臺有一個公益廣告,就是小男孩看見媽媽給奶奶洗腳,他也學著把熱乎乎的洗腳水端到媽媽的房間,為媽媽洗腳;畫面感人至深。也是因為這個廣告我的女兒經常為我洗腳,我很感動,抱抱她親親她:“媽媽愛你,謝謝你”孩子就會從中體會那種愛,因為付出得到的快樂和媽媽的愛。做父母的如果不關心和感激上一代人,孩子就會模仿父母。因此,父母要有意識地激發(fā)和呵護孩子的感恩之心。
父母需要讓孩子們知道自己為他們所做的一切,并且需要讓孩子們承擔起一定的家庭責任。要讓他們知道父母的辛勤。
二、時時事事,教孩子知恩。
1、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首要的是讓孩子知恩,在幼兒園我們開展主題活動“感恩家人”首先就是自己的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對給予自己生命的父母,在你生日那天要對自己的媽媽說“媽媽我愛你,您辛苦呢”。每天回家都和家人說一句暖心話,或者是夸夸家人話“媽媽我愛你”“爸爸你真棒”“奶奶好想您…” 在孩子做了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動還是被動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滿意,父母都要發(fā)自肺腑地謝謝他、 贊揚他,那么孩子定會大受鼓舞對與幫助過自己的人定要說“謝謝”。一朵花、一棵草,環(huán)衛(wèi)工人沒有他們就沒有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和空氣,都是對我們有恩的。只有時時事事提示孩子,才能給予孩子熏陶。讓孩子從小就浸潤在感恩的環(huán)境里,真心感受,每天懷有感恩地心。
2、開展家園互動“感恩的心”
孩子好動、好模仿、可塑性強,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父母要做好榜樣,從一言一行做起,如為自己的父母盛飯、倒一杯水,爺爺奶奶要說出感謝的話感染孩子,在有意無意中孩子都會看在眼里,慢慢地記到心里,并逐漸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因此,作為父母,在對孩子實施感恩教育的過程中,要“以身作則”的原則做好表率。
不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懷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圍一切,還要用自己的愛引導孩子、感染孩子。在家里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給爺爺奶奶捶捶背,拿雙鞋子之類事。讓孩子從平常的生活小事中感覺到父母對他的愛,也因此而愛父母,在愛中領略被愛。孩子漸漸長大,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才會懷有一顆感恩的心。而不會過激心態(tài)出問題。
父母的這種感恩方式,不僅言傳身教,使孩子切身體會到父母的感恩意識和感恩行為,也使孩子體會到了施恩的快樂。因此,父母的表率行為,對引導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當一個孩子懷著一份感恩的心去學習,懷著一份感恩的心去生活、去報答父母的時候,他學習和生活的動力,與你每天拿著鞭子催著逼著,效果是絕對不一樣的。
懂得愛和感恩的孩子長大才會;感恩家人、感恩老師、感恩社會。從而他才會愛自己愛家人朋友。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浸潤在感恩的環(huán)境里,真心感受,再通過我們的言傳身教,使之耳濡目染,并內化于人格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機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時言感謝,事事存感恩。
要充分利用各種節(jié)日作為教育的載體。例如:國慶節(jié)教育孩子熱愛自己的國家,春節(ji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送禮物給孩子,要感謝他們,不管錢多錢少,要珍惜他們的情,親親抱抱爺爺奶奶。節(jié)假日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賀卡送給親朋好友,表達美好祝愿;家人過生日一定要說聲:“媽媽生日快樂”“奶奶生日快樂”讓孩子送一件小禮物給老人們表示祝壽,告訴孩子我們的父母養(yǎng)育了我們,才會有“他,她”這個小生命,時刻要有感恩的心。
真正做到了這些,我想孩子就真正學會了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因為家族的傳統(tǒng)往往是一輩留—輩,代代相傳,自己對父母如何,自己的子女會看到眼里記在心上,自己不孝敬父母,那么也甭想指望自己的子女孝敬自已。孩子對待父母的態(tài)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tài)度的影響。
一個心存感念的孩子,才更懂得體恤他人,并且在感激與回報中使自己的內心變得富足和美好;一個總是能夠把壞事變成好事的孩子,他的一生一定能夠享受到比別人更多的快樂和幸福。人們常常說積水成淵、積土成山,孩子的良好品質是他身邊的人(父母、老師)一點一滴的努力去培養(yǎng)出來的。如果我們不注意從小培養(yǎng)孩子關愛他人和感恩之心、長大后又怎么回報家人和社會。所以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和感恩之心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