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云朵上的歌舞

      2017-05-10 11:48:56唐琰韋昊潔
      青年時代 2017年10期
      關鍵詞:花燈戲羌族文化

      唐琰++韋昊潔

      摘 要:羌族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老的民族,自稱“日麥”、“爾瑪”,被稱為“云朵上的民族”。羌族主要聚居地在中國西南的四川省。本文以羌族的釋比戲為脈絡,介紹了羌族的歌舞文化與傳承,從他們的歌舞文化中進一步深入了解羌族人民古樸而又原始的生活。

      關鍵詞:羌族;釋比戲;花燈戲;文化

      在遙遠的西南方的四川阿壩,這里是我國唯一的云上民族——羌族人民聚居的地方。這一方水土孕育著為大家所熟知的九寨溝、四姑娘山等著名自然景觀,優(yōu)美宜人的景色猶如一顆顆寶石點綴著古樸而典雅的羌族。我們起初被這秀美的景觀所吸引,經(jīng)歷了實地考察后,我們的身心深深地沉迷于悠久又深厚的羌族文化。在回程的路上,羌族人對釋比戲與花燈戲的表演依然歷歷在目,羌戲獨特的旋律依然在我的腦海中回蕩。

      在短短幾天的實地考察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無疑是羌族特有的羌戲祭祀——釋比戲。

      尤其在最后一個村落,釋比戲的靈魂充裕著村落的每一方角落,氣息氤氳,讓我們這些外來者不由得肅然起敬,深深浸潤其中。

      當太陽升起的時候,羌民也在屋頂供奉天神的塔里燃起了柏枝,開始了今天的祭祀。羌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間對他們的說法是“沒有歌不行,沒有舞亦不行”?!躲氪h志》中載道“喪葬有喪葬曲,相互舞蹈,以示悲歡,蓋古風尚存也”,我想大抵說的就是羌族的釋比戲吧,這不禁更增加了我們的好奇心,為何羌族人民對于釋比戲如此的熱愛。

      我們的好奇心也在欣賞釋比戲的表演中得到了滿足。釋比戲分上壇戲、中壇戲和下壇戲。上壇戲敘說神事,一般在集體活動時演唱。如《木姐珠與斗安珠》,講述的是先祖木姐珠從天上下凡與牧羊人斗安珠結婚,建設羌寨的故事。這種壇戲反映的是人事,為保佑本族人民平安吉祥,人畜興旺,五谷豐登的事情。又如《羌戈大戰(zhàn)》,講述的是羌人西遷四川茂縣地區(qū),與魔兵戈基人戰(zhàn)斗,終于在天神木比塔幫助下,戰(zhàn)勝戈基人,最終安居樂業(yè)的故事。此外還有《赤機格補》、《木姐珠剪紙救百獸》等戲。而下壇戲與之相反,它敘說的是鬼事,為釋比表演如何施展法術驅逐鬼邪的戲。那天我們看到的乃是日常祭祀所用的上壇戲。

      釋比戲的表演原始而古樸,釋比一人可扮演兩個或多個角色,既演男子又扮演女子。另外有些戲,通常以釋比為主,群眾也可以參與其中,他們既是觀眾又是演員。比如求雨時演出的《斗旱魃》這部戲,在釋比的指導下,在這些群眾之中挑選一人扮旱魃,讓他們藏匿于山林之中,之后,羌民敲鑼打鼓,口呼號子,手拿象征性的武器,追擊旱魃,直到抓獲旱魃為止。釋比戲的演出,沒有固定的場所。祭祀場所、神山、神林、湖邊、草坪、庭院、堂屋都可作為演出“舞臺”。

      至于中壇戲《婚嫁》,則在新郎新娘的堂屋里表演,他們一問一答,一唱一和,插科打諢,有時甚至會令人捧腹大笑。

      羌戲大多是以歌舞結合的形式呈現(xiàn)的,它仍然保留著原始樂舞粗獷又古樸的風格。羌戲大多是在民俗宗教祭祀活動中所進行,舞者既可以通過舞蹈取悅祖先神靈,同時又得以自娛樂。羌民用羊皮鼓、手鈴等打擊樂器加以伴奏,更大大增加了人們對神的崇拜和神秘感。與一般的歌舞所不同的是,羌戲舞蹈動作的表現(xiàn)與歌詞內容之間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多數(shù)舞蹈是用歌來促使舞步的循環(huán)往復。同一樂句男領女合,動作完全重復,音樂的高低起伏和諧又有節(jié)奏,它們同舞蹈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令人無不贊嘆。

      羌族舞蹈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在具體的場合中都會有特定的舞蹈,而它們均會按功能和禮儀要求有著一定的程序。羌族舞蹈按其形式和功能可以分為自娛樂性、祭祀性、禮儀性和集會性四種。我們剛剛到達這里的時候,羌民們就為我們跳了一支名叫“仁木那·聳瓦”的舞蹈,這是赤不蘇方言,意為“賓客來臨時表示尊敬和歡迎的舞蹈”,是羌族傳統(tǒng)禮儀舞蹈,主要由60歲以上的老年人所跳。羌族有一個傳統(tǒng)的習俗,如果寨子三年之內無人兇死,為示吉利,人們通常要跳此舞來慶祝。這類舞蹈一般出現(xiàn)在迎賓待客的禮儀活動開始和結束時。舞蹈過程中,男女數(shù)人面對賓客,呈八字形分開而站,雙手小指扣住身邊舞伴的腰帶,齊唱著蘊含全寨人對賓客的尊敬和贊美的節(jié)奏緩慢而和諧的民歌。而釋比戲則多是用于祭祀,“釋比戲”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領頭祭祀的“釋比”,也就是我們說的“祭司”。

      “釋比”帶著羌民在清晨的朝陽下高聲而唱,翩翩起舞。因為居住地在高山上,所以那嘹亮的歌聲好似能夠穿透云霄,直達九重。動聽的歌聲回蕩在山林里,讓我們有一種仿佛置身云端,俯瞰大地的美好感覺。

      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和開放,羌族從事“釋比”的人越來越少,而“釋比戲”也逐漸向“花燈戲”轉變,川劇的4P、4C營銷策略也回天乏術。現(xiàn)在的羌戲,更多的是用來自娛。

      當我們在當?shù)乜疾鞎r,正好偶遇了一位采訪花燈戲傳承人的記者,經(jīng)過和他們的一番溝通之后,我們也加入了訪談?;魬虺~一般都由父輩口耳相傳給子侄輩,要學習三年多時間才能上臺表演,而且每一位表演者需要學會扮演各種角色,具有一定難度。我們所調查的許家灣十二花燈表演隊表演者從一開始的100多人,到現(xiàn)在只剩30人左右,而且他們的年齡普遍偏大。所有表演者中,越是年長的表演者越是精通表演技巧,他們熟悉曲目,被大家稱為“戲母子”。這些人用生命傳承羌族逐漸被遺忘的文化和歷史。

      現(xiàn)在最讓老人們困擾的問題是,花燈戲的參與者大多是一些年長的老演員們,年青一代很少主動參與這個活動,究其原因主要是年輕人都要外出打工掙錢,再年幼些的又不愿學,都想有一天能離開如今生活著的破敗落后的村落所以很少有年輕人主動來學習這個民間藝術。并且,如今非常值得擔憂的一點是,戲劇的傳承不僅是后繼無人的問題,還有大量劇目的在一輩又一輩的口耳相傳中逐漸丟失,這也是很可怕的。只能將來通過政府和社會投入力量聚集人才到傳統(tǒng)劇目的收集整理和新劇目的創(chuàng)作中去,避免失傳,幫助老一輩的人們及時通過音、視頻將已知劇目錄制保存下來,不讓他們與身相隨的財富丟失,同時不應忘了戲劇觀眾群也需要傳承。

      為了讓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為了民間藝術的傳承,老一輩的人們就這樣堅持著,當問及是什么力量在支撐著他們時,多數(shù)人質樸的說了一句極其簡單的話:村里人信任咱,咱就做,而且自己也愛好,又是當年長輩們教自己的,不舍得丟掉。

      一曲終了,我們意猶未盡,一行人三三兩兩的回轉,收拾行裝。再不舍,離開的時候還是到來了,羌民們聚集在村口,唱起了送客的歌謠,當我們離開好遠時,歌聲依舊回蕩在山巔。

      日升月落,羌族的“釋比”日復一日的跳著屬于他們的舞蹈,唱著他們的歌謠。

      這個曾經(jīng)沒有自己文字的民族,通過代代相傳的言語和羌族骨血中的堅持,讓他的文化流傳至今,等待著有朝一日,更多的人去發(fā)現(xiàn),保護和傳承下去。

      直到現(xiàn)在,偶爾午夜夢回,我仍記得那些每日面帶笑容的羌民,他們似乎沒有什么憂愁和煩惱,生活的無憂無慮,守著一片山,一方土,代代相傳著獨屬于羌族的歷史和記憶。

      參考文獻:

      [1]蔣玉石.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營銷策略研究——以川劇傳承和保護為例,川戲劇,212(1):84-86.

      [2]劉達丹.論戲劇年輕觀眾群的傳承——以川劇為例分析戲劇對于當代大學生的吸引力,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68-70.

      猜你喜歡
      花燈戲羌族文化
      戲曲藝術之花燈戲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輕歌曼舞花燈戲,以美育人細無聲
      ——談花燈戲的美育功能
      花燈戲研究現(xiàn)狀解析
      大眾文藝(2019年18期)2019-09-23 06:21:50
      理縣蒲溪村羌族釋比戲文化初探
      小學課間操跳“土家花燈戲”
      誰遠誰近?
      56 個民族56 枝花羌族
      啟蒙(3-7歲)(2016年12期)2016-03-11 17:46:54
      羌族釋比文化略述及其保護思考:以震后汶川、北川等羌族地區(qū)為例
      申扎县| 金阳县| 新乐市| 靖江市| 阿合奇县| 梅州市| 平利县| 文成县| 恩施市| 刚察县| 通化县| 平邑县| 甘孜县| 鄂托克旗| 克东县| 万安县| 九江县| 廉江市| 金溪县| 莱西市| 项城市| 石首市| 德令哈市| 紫阳县| 会昌县| 丹阳市| 天气| 晋宁县| 华坪县| 兴文县| 祁东县| 大安市| 涿州市| 雷山县| 九江县| 都匀市| 鄂托克前旗| 隆昌县| 徐汇区| 崇信县| 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