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姚麗娟 本報駐馬來西亞特約記者 歐賢安
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備受歡迎的“好聲音”真人秀終于有了本地版,但卻因主辦方要求參賽者必須能說流利中文而引起爭議。一些人認為,這項硬性要求相當于把華人以外的其他族裔歌手排斥在外。
新加坡《海峽時報》10日稱,新加坡馬來西亞“好聲音”由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娛樂公司及電視臺聯合主辦,上周五開始網絡海選,節(jié)目將在新加坡HubE城市電視臺和馬來西亞AstroAEC電視臺播出。據新加坡“今日在線”網站報道,主辦方之一、新加坡MM2娛樂公司近日公布的市場宣傳材料顯示,新馬本土版“好聲音”歡迎所有族裔選手參賽,但參賽者必須會說流利的中文,并會唱中文歌,這一消息立刻在新加坡引起爭議。
新加坡非營利音樂機構“音樂社會”主席佩爾金斯表示,好歌手用任何語言演唱都應該被承認。但他同時稱,制作方也許是出于商業(yè)或法律上的考慮才提出此項要求。新加坡不少網民認為,要求選手必須會說中文的規(guī)定非常荒謬,中文不是新馬兩國的官方語言,除華人外,其他族裔會說中文的人很少,這一要求有種族主義之嫌。但也有網民表示,對此提出異議就像正在減肥的人不想看到別人吃美食一樣。目前報道此事的多是新加坡媒體,據《環(huán)球時報》駐馬來西亞記者觀察,此事在馬尚未成為爭議性話題。
對于輿論爭議,MM2娛樂公司對《海峽時報》回應說,主辦方取得的是中文版節(jié)目制作權,做此決定是基于商業(yè)可行性考慮。MM2娛樂公司還表示,評委都說中文,“選手應具備說中文的能力,因為根據節(jié)目形式,選手與評委的交流很多”。
據《環(huán)球時報》駐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記者了解,《中國好聲音》(后更名《中國新歌聲》——編者注)在新馬兩國頗受關注,近年也有兩國選手參賽。關注該節(jié)目的幾乎都是華人,本土華文媒體報道很多?!?/p>